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孩子不好动也可能是多动症,专家支招多动儿教育方式

张凤玲/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2016-11-05 12:11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编者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及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日前有专家称,并非所有孩子都会表现为多动,有些不好动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动症。ADHD包括了多动障碍和注意力缺陷的“两面”。受性格的影响,有ADHD的女孩未必多动,但往往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爱神游,若问她老师讲了什么,往往迷茫不知。女孩学习效率很差,成绩落后,经常感到自卑、焦虑、不合群,朋友少,与他人交往困难、作业经常做到深更半夜,睡眠质量差。不过,也有一些女孩儿表现为好动、精力过于旺盛。那么,面对多动的孩子,家长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呢?

安静的居家环境

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家长应该做榜样,不要过多看电视或者玩电脑,可以看看书,让孩子感觉到爸妈也在很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这样他会比较心安理得地做自己的作业。患儿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够,做作业每隔半小时可以休息五分钟,这样反而能够提高做作业的效率。

关于作业的质量,老师应该个别对待,在国外,孩子一旦诊断为多动症,老师给他布置的作业会比一般学生少,这样可以让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在国内,老师可能给孩子布置更多的作业,这样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与孩子合理沟通

要获得孩子的注意:确保自己发出指令的时候,孩子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比如:关掉收音机/电视机/音乐;正面接近孩子;用孩子的姓名呼唤他;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对于低年龄的儿童需要轻轻地握着他们的手;清晰地说话不要大声吼叫,这样反而会让这些孩子有“成就感”。

要发出正面的指令: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比方说,“小明,赶紧吃掉薯条”要比“不要玩薯条了”效果更好。

正面的沟通:在孩子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的时候要懂得倾听和给予正面的回应,很多家长非常“善于”否定孩子,这样会切断和孩子的沟通渠道,从而不知道发生在孩子周围的事情,家长可以说:“爸爸妈妈也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没关系,我们慢慢改正。”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往往伙伴关系差,和老师的关系也一般,如果到家里还一直面临家长的指责,他们更会走入一个死循环。

要制定规则:制定规则并且写下来,这样就不必为规则是什么而争吵了。重点要放在对家庭成员来说很重要的行为上,不要浪费精力在不重要的行为上。

养成良好的习惯:患儿对于习惯的反应较好,他们更擅长去做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改变习惯、常规会干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应该养成有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晨定时起床、上学,晚上定时上床睡觉。

表扬与惩罚

表扬孩子:试着发现孩子的优点。记录下孩子的优点。当他们完成了一个任务或者表现良好的时候,要予以肯定,并且明确地告知具体事宜。表扬要及时,不要等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再表扬。患儿很容易陷入被批评的恶性循环,从而自我肯定差,陷入破罐子破摔的怪圈。表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使他们自我感觉变好,促使他们表现更好。另外也可以用鼓励的方式。

采取奖励的机制:建立一个奖励机制。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将会得到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时可以满足他们的一个预先商量好的愿望。可以用任何他/她喜欢的东西代表积分——比如贴在卡片上的小红花、装在罐子里的代币等。奖励机制可以是短期的,比如在长途旅行中保持10分钟良好行为可以获得1分;也可以是长期的,比如连续1周按时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获得10分。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孩子达成交易,然后将积分贴在冰箱上或者放在碗柜中,这样你们都可以记得这个交易。例如:孩子做了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保持自己的卧室整洁1周、连续5天都能在10分钟内穿好衣服、连续1周不打扰妈妈打电话;作为回报,孩子可以得到他们喜欢的奖励——15分钟额外的上网时间、租一张DVD碟片、30分钟额外的户外活动

说出你的感受:对于儿童的不良行为,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批评儿童如“你表现得太差了”,说出你对他们行为的感觉如“当你……时,我感到很伤心”。

如果确实碰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应该“暂停”一下,就像冰球比赛中“受罚席”,在比赛中如果某个运动员犯规了就需要在“受罚席”待上一段时间不能上场。你可以准备一个特定区域——一张椅子、一个台阶或者一个墙角。在那儿让孩子呆上一定时间(5分钟或者10分钟)冷静下来,同时自己也冷静一下。可以使用计时器,在“暂停”时间内不要和孩子说话,不要回答他任何问题。“暂停”结束时,就不要谈论刚才的问题了。现在孩子因为自己的错误已经接受了惩罚,“案底”就算清了。如果孩子拒绝接受“暂停”,就需要用取消特权来“威胁”,比方说减少玩电脑或者出去踢球的时间。必要的时候实施这些“威胁”,孩子有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也是很实用的,鼓励孩子去给这个牌子上色、装饰,在他们需要一个人的时候就把牌子挂出来。

尽量忽视孩子的错误行为,一旦他在进行错误行为后,家里所有矛头都指向他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强化他的错误行为。他几次尝试一种错误行为,发现家长没有反应,他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了,也就会停止这种行为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