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猎与打火:野猪泛滥时,不妨检视民间组织之力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1-11-25 21:08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当前,我国部分区域野猪数量过大,频繁出没于村庄及农民生产生活区域,造成农作物等损毁,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野猪泛滥之处,多有密林。正如国家林草局指出,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系列工程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质量持续改善,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长、觅食等活动范围扩大,导致致害事件日渐频繁,已成为致害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野生动物。

在这类山地区域,村民需要抵抗为害农作物的野猪,也需要防范森林火灾蔓延。在福建嵩口村,便有一支由民间打猎队转化而来的民间消防队。无论打猎队还是消防队,均来自靠山吃山的要义。但随着年轻人流失,村民与山共存的技能消退,也许是当下更本质的困境。能否借由治理野猪泛滥,重拾民间社会的传统?

以下即为2019年刊发的“以何救火”中有关福建嵩口民间消防队的部分,原题为“侠隐于乡”。

左:上世纪六十年代,镇上的打猎队;右:世纪初,由打猎队而来的打火队。

在福建东南山区,我在打火队员的手机里看到他经历过的火场。火光与浓烟在黑夜里勾勒出树木和山坡的大致形状。场面乍看很像当时地球另一端燃烧的亚马孙森林大火。于是,我忽然理解了打火队关于视频不能外传的规定,因为唯恐被转发者加上其它时间地点,引起更大范围的疑惑和恐慌。

年轻的打火队员是水电工,正为附近镇的小学新校舍铺设电线。

他上午刚给隔壁镇小学的新楼铺好电线,工作时穿的迷彩服还是镇上打火队发的。他1988年出生,在这支二十人的打火队中,是最年轻的成员。这里的村镇被群山环绕,附近镇的山上发生火情,也往往调用他所在的这支打火队。

过去常有烧荒失火的事,得频繁上山打火。他从小跟着父亲上山,因为担心父亲有闪失,后来自己也成了打火队员。他说,跟在老队员后面,听指挥跟着打,新手才能慢慢学会。队里富有经验的队员,打过好几百次火了。

福建嵩口,林家祠堂里,存有打猎队的队规。

山上野猪吃过的田,塑料薄膜被挖开。

这支消防队的前身是打猎队。宗族祠堂里留有记载。明末清初,林姓一支来到这里,在山上开垦田地。而地里的菜总被野猪啃食。为保收成,林家精壮汉子便组了打猎队,最初保自家田地,后来因周边野兽多,也去其他村帮忙。宗族自定了规矩方圆,战时即可成兵。近年来因为禁猎,这支队伍转为消防队。在获得政府补贴之前,一直是自发义务打火。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传统。

当年打猎队成立时,在镇上种的大榕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几位老打火队员,眉头鼓起,向我说起自家在山上的林地,以及早年打猎队里分野猪的规矩。他们说,现在上山种地的人少了,倒是随着环境变好,野猪多了起来,不仅吃了自家的地瓜,有的还跑进汽车站。可惜现在不让打猎了。

林家祠堂,当下还是举办仪式的地方。

打火队员平均年龄四五十岁,从事各行各业。有在山上种树的农民,隔天就要上山;而做水电工的那位,之前是做泥水工。有人当协警,有人捕鱼,有人开车。有人是屠宰场的股东之一。队长是党员、退伍军人。

广东和福建的山区,气候和地形类似。每个村有护林员和相应的巡山路线。万一发现火情,护林员无能为力,就要报告,上级部门调动相应的打火队。前来救火的打火队对地貌不熟,还要由本村护林员带路。

打火队的前身是打猎队,为的是守护村民的田地,村口大榕树是队伍成立之时种下。

接到要出动的命令,队长便在微信群发消息,让大家到会合点集中出发,这比之前的打锣更方便,但也少了仪式感。上山打火的工具是铁扫把,到了山里,人上去都难,水根本带不上去,不像在街上,用水枪接水管灭火。这两年,多了风力灭火机,还有防火弹。

山林里并非处处有路,加上浓烟烈火翻滚,更易迷路。进山打火,仅此一项,就需要技巧。打火队员和我说,进山要做记号,砍刀拿出来,树劈一下,等下回头,就从这里回来。在山里匍匐前行,一定要顺着路做记号。实在觉得周边陌生,就砍一棵树,放在路边。

老人刚从打火队退休。他上山种地,一路背着扁担,精神矍铄。

山上挂出的横幅。

到了山上要看地势,判断山、风与火的关系。火大的话,风从山底下刮上去,整座山一下就光溜溜了。老打火队员胸有成竹地向我比划:要是山很陡,草木很密,不能直冲下去,要到旁边围火;刚起火时,火力会很猛,可以烧一点就打掉,边烧边打,搞一条小小的路线下去;在一些时候,可以分两队,每队十人,往大火那边攻,合围时把火灭掉。他们说,听指挥行动,基本没什么危险。

指挥员心里有一本兵书秘籍。其他打火队员也各有强项。比如,有人带路很好,要是县领导下到一线,还得他来带路,免于走丢。2013年开始,县里每年组织一次训练。而队员们认为,队伍经历过实践中的言传身教,也不必频繁定期集训。

一位打火队员在山上有地,他正在与村民商量如何修路。

嵩口镇上,位于渡口的德星楼。

为即时响应火情,打火队员不能出外打工,只能在镇子周边找生计。每次遇火情出勤,都会按时长补贴。上山打火一天,补贴100元,要是到第二天回来,再加上次日的误工补贴。每月外加100元电话费。年底每人有300元慰问金。相比出去工钱200多元一天,这笔钱聊胜于无。

地方上需要这样的打火力量。如果火太大,本地解决不了,会从附近调人手。外来队伍和本地队伍分头行动,各自听自己的指挥员指挥。2011年起,连续三年的大年三十,都发生了火烧山,都是这支消防队完成打火,县里来人,只剩下看管火场的工作。年轻的打火队员记得,2018年两次打火,全县好几个队参与,打了一整夜。第二天下来,腿是软的,橡胶鞋底烫掉了。出来时全身黑黑的,不知一晚上是怎么爬过来的。

镇上一处用作民宿的房子里,钉着防火警示牌。

近年,这支消防队大约每年上山打火五六次。头一年要是下霜,草木就干燥,第二年雨水又不多,就比较容易着火。以前,山上干活的人多,经常发生火灾;清明冬至祭拜祖先,纸钱被风刮走,也会酿成火情。

不过,2019年上半年,都没什么火烧山。也许说明人少了。

无论打猎还是打火,都是守护这片地方。和其他地方一样,乡里的年轻人往往出去做事。哪怕留在镇上,也未必愿意加入打火队。年轻的打火队员之所以留下,部分是为照顾自己的父亲——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打火队员。不知道下一批有生力量去哪里找。有人说,未来可能还是要请专职的消防人员,脱产去做才能做好,起码要给待遇或编制。

祠堂里,陈设着打猎队的历史资料。

我看到一张照片,是几年前打火队员们在林家祖坛前的合影。有人跨着助动车,有人手持二号工具,已然鬓发斑白,却英姿飒爽。他们像是从武侠片里出来的人物,平日里隐于闹市,但危难来临之时,便能冲入火场,保家护林。

    责任编辑:吴英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