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美剧看懂美国大选③|美国选举过程有哪些“套路”?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6-11-07 08:11
来源:澎湃新闻
美数课 >
字号

在美剧中有许多描绘选举过程的片段。不论是从竞选人宣布参选还是到电视政治辩论,每一个细节都能折射出选举人和团队的别有用心。为了获得更高的支持率,一些“套路”已经在选举过程中孕育而生。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博士是这样解释的:

片段一:宣布参选

如果说竞选是一场真人秀的话,那么,宣布参选肯定就是最为关键的第一场首秀。

为了时间更为广泛且更为准确的宣传效果,宣布参选一定需要方方面面的细节把控,时间、地点,甚至是段落里提到的穿着都需要精心设计。比如,宣布的时间点一定不要与重大新闻撞车,甚至不要选择周末或者假日,以免失去足够的媒体注意;再如在地点上,往往会反应强烈的竞选意图,比如2008年大选中,奥巴马就在2007年2月10日选择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旧州议会大厦前正式宣布参选,而亚伯拉罕-林肯也是于1858年在这座大厦前宣布了参选总统,奥巴马对地点的选择显然是暗示一种历史的传承。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选举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宣布参选的做法也越发流行。比如,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就通过自己的网站宣布参选,而2015年4月12日,她更是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则宣布竞选的视频。互联网宣布的方式事实上打破了时间、地点甚至是形象的束缚。

片段二:电视辩论

电视辩论是面对大众选民的公开竞选。

我们看到镜头里伴随着三位候选人唇枪舌战的是一群不同肤色、性别乃至年龄段的观众在利用手中的反应器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意味着,其实美国竞选中与其说存在是非黑白的真问题,不如说一切都是选民如何认为的真议题,换言之,不在乎事实如何,更在乎选民的感受与想法。这就意味着,候选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取悦选民,而非真正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当一位候选人谈到青年人、谈到未来,毫无成本地描摹美好前景时,得到了极大的选民认可度。

片段三:实际投票率的持续走低

这个片段中展现了投票日当天的一些现实情况,即选民的实际投票率。

即便民调数据再好,如果投票日选民都不出来投票的话,其结果势必与民调大相径庭。由于全美的投票日基本上是在星期二,那天是工作日,所以其实选民不去投票也并不是太意外的事情。比如,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率持续低于60%,最近的2008年大选和2012年大选的数字分别为57.1%和54.9%,而片段中的县检察官的选举可能还会再低。有很多影响投票率的因素,比如天气,试想如果是大雨、飓风甚至是暴雪的话,自然就会出现低投票率。再如就是片段中提到的堵车情况,选民的确可能直接调转车头回家而不去投票。当然人为因素也很常见,比如片段中展现的,操纵选民预期,如果比较权威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反复强调某位候选人必然当选,或者该候选人在民调中大幅度领先的情况下,他的支持选民自然会认为即便自己不参与,候选人也完全可以顺利当选,进而就会产生群体缺席投票的现象,极可能导致候选人的意外落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