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1年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2021年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原创 艾瑞 艾瑞咨询
企业融资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发展背景:
•小微重要性: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的96.5%,贡献GDP60%,就业80%。
•小微生存艰难: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一路下滑, 2020年利润下滑比率同比超过30% 。
•政策导向与监管分析:国务院高频颁布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希望其“活下来,活得好”;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监管重点在于事中和事后监管,鼓励业务创新发展。
发展现状:
•小微贷款规模:中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自2016年的27.7万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43.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2% 。
•小微贷款空间:以经济贡献测算,贷款空间预计为当前规模的1.5-2.3倍;以单户融资需求测算,贷款空间预计为当前规模的2.7倍。
•平台经济助力小微贷:依托供应链数字化,核心平台信用得以传递到中小微企业。
趋势展望:
基于企业信用的线上小微信贷迎来风口:小微贷供给不足,风控是最大的短板,下一个行业风口级别的机会在于,找到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数据,且该数据可以线上化、自动化获取;银税信息、支付信息作为通用的小微企业“聚合点”信息,更适合金融机构进行线上小微信贷创新;其中,户均余额10~40万的小微贷产品供给不足,市场空间较大。
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比例超95%
小微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中占据绝对数量优势。自2016到2020年间,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从8705.4万户上升到13840.7万户,而小微企业占比也从94.1%增长到96.8%。
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小微企业对全国GDP、税收等提供重要支柱作用
从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看,央行行长易纲2018年在《关于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几个视角》的演讲报告中曾指出,中国小微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例约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以及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城镇劳动就业贡献。
中小微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加
宏观经济下行。长期以来,“三驾马车”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而最近几年,在中美贸易摩擦、房产投资市场萎靡、消费增速放缓等各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处于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2015年,我国GDP同比增速首“破七”,后持续放缓,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速大幅度下滑至2.3%。
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加。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大型企业利润受到冲击较小。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融资困难等问题,相较于大型企业,利润率同比下滑严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为负值,并不断加速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小微企业利润下滑比率同比超过30%。
政府出手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
既希望中小微企业“活下来”,也希望其“活得好”
当下,政府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从“活下来”,“活得好”两个方向,帮助中小微企业的企业经营与企业融资。一方面,给予中小微企业扶持性政策,通过政府补贴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成本,帮助中小微企业活下来,如减免税费、普惠金融政策等;另一方面,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颁布规范性与创新性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活得好”,如取消违规收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
中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
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分为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小微贷款余额
小微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没有完全被满足,同时由于缺乏稳健的信用状况、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合格的抵押品,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趋于短缺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委、监管机构出台了多项举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自2016年的27.7万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43.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2%,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空间测算
以经济贡献测算,贷款空间预计为当前规模的1.5-2.3倍
由于中国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不匹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尚存在未被满足的市场空间。以中国小微企业的GDP占比、税收占比为基准,以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情况为目标,估算小微企业的贷款空间,预计分别为2020年末实际贷款余额的2.3倍、1.5倍,有较大增长空间。
以单户融资需求测算,贷款空间预计为当前规模的2.7倍
以中国小微企业单户融资需求为基准,以满足所有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目标,估算小微企业融资空间,预计为2020年末实际贷款余额的2.7倍。
银行普惠是解决小微融资的主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强势增长
自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我国开始推进普惠金融建设。近五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7.4亿元增长至1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9.9%;2018年,政府加大了普惠金融建设力度,并发布《关于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自此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高速增长;2018年到2020年,从9.4亿元增长至1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7.6%。
考虑到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的要求、各地区金融机构的政策实施能力、小微企业生存现状等影响因素,预计到2025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将增长至56.2万亿元。
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明显
从2018年到2021年3月,我国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逐期下降。2018年全年为7.34%;2019年全年为6.7%,较2018年下降0.64%;2020全年为5.88%,较2019年下降0.82%;下降幅度高于2019年下降幅度,原因在于疫情背景下,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
该下降趋势在2021仍在保持,2021年Q1为5.6%,低于2020全年的5.88%。短期预测,由于市场利率回升气氛,2021年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应低于2020年。
大型商业银行发挥“头雁”效应
普惠型信贷市场中,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四大参与者。当前,大型商业银行的贡献比例最高,贡献比例为33.4%;从2019Q1到2020Q1,也是唯一的贡献比例正增长的参与者,平均每年贡献比例增长3.75%。原因有四:一是政策指示,国务院及银保监多次颁布政策通知大型商业银行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建设;二是指标压力,银保监构建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体系;三是能力支撑,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等实力能支撑起普惠金融建设的重任;四是利率低,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信贷利率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普惠信贷利率,如,2019年五大商业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银行业平均普惠信贷利率为6.7%。此外,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众多、分散各地,且本就服务于本地小微企业,虽然其贡献比例逐期下降,但贡献比例也较高,2021年Q1为32.8%。
银行自营模式是市场主力,以线下产品为主
由上页数据对比发现,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主要贡献方。大型商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资源能力使其当仁不让的成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而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数量众多、分散各地,具备小微企业本地化拓展与调研优势。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尤其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线上化、自动化比例的上升,降低单户风控成本并实现业务规模化,但观察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图,发现市场整体线上化水平仍然不足。此外,在自营助贷模式方面,自营模式占比整体仍非常高,助贷模式虽在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中盛行,但暂未占据市场主要地位。
客户群体基础与市场竞争决定各类银行产品特征与风险表现
对于贷款业务而言,一个核心是更高风险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产品定价。相比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等中小行,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行拥有更大的客户基础与资金、技术能力,在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方面具备优势,其中,为与大行竞争,股份行提供的产品整体额度更高、放款速度更快,利率也相对高一些。大行与股份行的优势也使得中小行必须通过触达更下沉用户的方式以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随着而来的是更高的风险表现。此外,近几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银行由于具备较强的技术基础,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触达到了更多的长尾商户,整体特征更为小额、分散,但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仍非常少。
银行小微业务面临下沉困境
风控效果与风控成本难以平衡,风控自动化是问题解决关键
信用贷款风控难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提高风控效果难。小微企业因管理不完善、报表不规范,其信用水平难以依靠小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很好地评估。二风控的成本与效果难两全。风控的效果与耗费的成本是“跷跷板”的关系。在过去纯人工进行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的方式下,要提升这些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成本,而这将使得风控的成本上升。
国内大行多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获取信息的广度、信息的丰富度、授信算法等方面,实现低成本的自动化风控。如工商银行,积极推进“融安e”系列风控系统建设,打造智能风控。
平台经济提供最优普惠解决路径
依托供应链数字化,核心平台信用得以传递到中小微企业
过往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支付、物流都在线下进行。在平台经济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及相关配套服务都基于平台展开,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信息通过平台实现数字化。在小微融资领域里,平台将小微企业四流数据加密传递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数字化的四流为基础,设计信贷产品。
过往小微企业直接将经营数据传递给金融机构,信息可信度低,验证成本高。供应链四流数字化升级后,核心平台给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依托供应链四流的数字化,实现了核心平台信用向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传递。
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分析
平台经济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产业生态关系
平台经济下中小微企业融资产业链关系图谱中有四类参与主体,分别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核心平台、外部数据服务商。外部数据服务商为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提供税务等外部数据,核心平台给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与中小微企业相关的数据;金融科技企业赋能金融机构反欺诈、智能风控、用户画像等业务能力,部分金融科技企业也可通过与中小微企业交互或核心平台合作提供中小微企业相关数据;金融机构基于金融科技企业与核心平台提供的数据与业务能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核心平台三者并非完全割裂,一个参与主体可能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如有些金融机构既扮演金融科技企业角色也扮演核心平台角色。
基于企业信用的线上小微信贷产品
线上、信用保证、风控对象为企业的小微贷产品迎来风口
之所以对小微贷供给不足,风控是最大的短板,下一个行业风口级别的机会在于,找到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数据,该数据可以线上化、自动化获取。
因为过去传统模式风控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微企业融资出现:a.看重抵押;b.通过个人大额消费贷覆盖小微需求等特征,风控短板问题解决后,纯信用、以企业为风控对象的模式具备增长空间。
寻找中小微企业的“聚合点”信息
银税信息、支付信息更适合金融机构进行线上小微信贷创新
依托科技能力开拓更加普惠的潜力市场
户均余额10~40万的小微贷产品供给不足,市场空间较大
原标题:《2021年中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