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组建首支外籍平安志愿者队伍,共十余人来自法荷意等国
他们中有学生、有商人、也有音乐制作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安志愿者”。近日,上海第一支全部由境外人士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在长宁区正式成立,这也是上海首支完全由境外人士所组成的队伍。
90后小伙成为平安中国通
“我爱上海,所以我愿意为上海的平安出一份力。”今年26岁的哈比,来自巴基斯坦,受父亲的影响,哈比在上海读完大学后,就此扎根上海。如今,他和父亲、哥哥一起在上海虹桥珍珠城商场内经营着一家手工地毯店。
说起当平安志愿者的经历,哈比坦言自己选择将上海作为第二故乡,就是源于上海治安良好,“在这个城市,无论生活还是做生意,都让人感到很安全。”哈比说,当听说平安志愿者是为城市平安服务的,他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
哈比告诉记者,自己来中国已经8年。“很多外国人刚来上海的时候,包括工作、学习、办签证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困难。而我作为来得比较早的外国人,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哈比还清晰地记得,在上海财经大学求学期间,一位外籍同学出了交通事故,通过警方和学校的帮助,该同学转危为安。“中国警察的行动能力和对于工作的尽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比说,他一直热心公益,刚来上海时,恰逢世博会举行,很多同学都报名做志愿者,那时哈比因为初到上海,汉语还不够流利,没能被选上。此后,哈比加紧汉语的学习,如今他已能熟练掌握汉语,并且能听、说上海话,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
大学毕业后,哈比继承父亲的事业,选择经商,但他与普通的商人相比又有所不同,因为哈比更热心。在经营店铺时,他不仅自己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还积极主动帮助民警向商场内的商户及来购买商品的境外人员宣传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防范知识等,帮助民警更好地管理商场。“每当遇到初到上海的外国客人,我都会和他们讲讲居住在上海需要办哪些相关手续和登记事宜。”哈比告诉记者。
此外,对于身边的各类安全隐患,哈比也会主动向民警进行通报,为小区的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帮助。随后,在民警的介绍下,他被吸纳成为平安志愿者中的一员。哈比说,此次被选为平安志愿者正是圆了自己的志愿者梦。
不理解“红袖章”含义
长宁区程家桥地区有4000多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外籍居民。
据龙柏小区的社区民警林轶介绍,辖区内居住着大量外籍人员,民警在进行境外人员管理时因为语言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于是在工作中,便有一群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员会主动为民警提供帮助。渐渐地,这群外籍人员成了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社区里的外籍人士也能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平安建设中,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真正将对各类境外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到社区警务管理当中,实现共治共荣,日前长宁公安分局程家桥派出所组建了一支由外籍人士组成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与此同时,还在龙柏花苑成立了龙柏花苑境外人员服务站。
“外籍志愿者人员流动比较大,很难保证稳定的志愿者时间。”因此,民警在招募志愿者时会特意找在上海常住且有稳定工作的外籍人士。这支外籍平安志愿者队伍目前共有10余人登记在岗,分别来自法国、阿根廷、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挂牌成立后,他们将每月三次,分时分批在小区内进行执行安全巡逻和道口的交通协管任务。除此之外,这批志愿者还肩负着法律法规宣讲的职责:针对小区新入住的外籍人士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督促其在法律允许时间内前往出入境机关完成登记注册,以避免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而带来的不便。同时针对小区内外籍人士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在实际展开工作时,共同的目标让这批平安志愿者在沟通中颇为轻松。但刚开始时,他们还是因为文化差异闹出了一些趣事,好在之后都一一得以化解。
比如戴不戴红袖章就曾经让一些老外有点踌躇。“一块红色的布要挂在自己的左臂上,上面还写有一些看不懂的中文,这是什么?”由于不理解“红袖章”的含义,刚刚领到“行头”的志愿者就皱起眉头,打量了半天,始终不得其解。
哈比说,在国外志愿者没有佩戴红布的习惯。看到此景的社区民警赶紧向其介绍印在袖章上的中文翻译,并向其演示如何穿戴。“经过民警们的解释,我们才知道红袖章是平安志愿者的标志,是个光荣的象征。”最终,穿戴整齐的老外“红袖章”们正式上岗。
(原题为《平安志愿者出现了“洋面孔”,长宁区组建全市首个境外人士平安志愿者队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