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励志抗癌博主离世 确诊前 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痔疮
最近,一条让人痛心的消息突然登上热搜,9月9日抗癌博主“阿健要努力活着”与结直肠癌战斗了一年多后离世
一年多的时间从年轻壮小伙到骨瘦如柴,视频中的开场白——“大家好我是阿健 ”的声音也逐渐虚弱
今年6月,阿健还发视频提醒所有网友:我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忽略,一些癌症病友最初也以为这只是“痔疮”。阿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网友要重视肠癌信号,重视身体健康。我们熟知的传奇演员奥黛丽·赫本、电影《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央视著名主持人肖晓琳等都因罹患肠癌离世...
大肠癌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又如何区分与痔疮的差别?本期,我们邀请到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一病区主任刘超,一起聊聊关于大肠癌的注意事项。
大肠癌难以被发现?
其实,大肠癌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很多时候患者并未引起重视,或者自己搜索资料“诊断”后自行医治了。
比如,最常见的情况是,很多患者出现便血,但不当一回事,有些甚至便血半年了都不去医院检查,以为是痔疮,直到最后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严重症状才来就诊,此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除了便血,腹部疼痛和腹胀、身体消瘦、排便的变化规律等都有可能是结直肠癌的症状,最好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切勿自行处理。
便血也能发现不同
痔疮会便血,这不错,但便血的不仅仅是痔疮。如果只是凭自己的医学常识去判断,而不找专业医生,是很难判断准确的。直肠癌和痔疮都会便血。尤其是内痔,在体表看不到痔本身,看起来症状非常相似,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但如果是专业的医生,就不同了。
一般来说,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有的还伴有大便次数的改变或腹部的不适。
仔细观察,医生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如果是一开始出血就赶紧找医生检查,而不是自认为是痔疮,拖着不就医,情况就不会如此严重。痔疮和直肠癌都有便血,但对人的健康而言,两者的区别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当心这五种习惯
1. 拉粑粑习惯变了
拉粑粑不再按照以前的规律,次数突然增加或直接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可能是因为肿瘤堵住了肠道,让肠道变窄,粑粑就不容易通过,便秘就来了。这种时候,可能还会有“菊花”下坠和不适的感觉。
2. “菊部”地区有血
肠癌早期最明显的症状,血量一般不多,痔疮和肠癌的便血最大的区别是:痔疮的便血主要是喷射状或滴状的鲜血;肠癌的便血主要是暗红色,还伴随有黏液。
3. 粑粑变细变扁
平时的粑粑很粗,突然变成了铅笔一样细或变成扁带形,有可能是结直肠癌出现了。因为肿瘤变大后,会挤压到粑粑,让粑粑变细。
4. 拉完还想拉
拉完一次粑粑后感觉肚子还是不舒服,觉得自己没拉干净,却又拉不出来东西,“菊花”还有坠胀感。
5. 肚子有“情况”
前期间歇性腹胀腹痛,后期逐渐变成持续性的,发作的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轻有重。大肠癌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腹胀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
若出现1~2项,建议到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到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别怕“爆菊” 指检非常有必要
其实,早中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在肿瘤里面算是比较好的。数据显示,早期大肠癌病例几乎可以痊愈。但遗憾的是,58.8%的患者在病情进入III期和IV期才发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约5.7%。
中国的大肠癌病例中,约70%是直肠癌,而这当中,又有70%是低位直肠癌。也就是说,有接近50%的大肠癌是可以通过直肠指诊摸得到的。
所以说,体检中的直肠指诊非常重要。不过,虽然每年的体检中有一项外科检查就包含直肠指诊,但很多人因为觉得尴尬就放弃了,这是不对的,直肠指诊这个检查一定不能省。
直肠指检,也叫肛诊,是医生用一根手指伸进患者肛门进行触摸,不需任何辅助设备,是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被戏称为「一指神功」。
直肠指检是一种筛查手段。操作简单,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直肠指检可以发现肿瘤、炎症以及各种损伤。小到息肉、痔疮,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来发现。
其实整个检查也就在一瞬间。脱下裤子,跪在检查台上,撅起屁股,闭上眼睛不要乱想,一下子就好了。另外,约占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演变过程为: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通俗地来说,肠癌不是一天长成的,从息肉开始到肠癌,中间有5到10年的时间,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把癌症消灭在未发生时。所以,定期的体检筛查非常有必要。
哪些人群需要重视?
早期大肠癌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95%。中期大肠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约为30%-60%。晚期大肠癌五年生存率低于10%。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大肠癌远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径。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即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①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②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③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④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也应做一次肠镜了解肠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特别警惕。临床研究表明,上一代直系亲属中若有患肠癌的,其子女患大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5倍,所以这部分人群从35岁开始就要做肠镜,最好每年做一次。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病人,甚至要提前到10岁左右就接受筛查。
如何预防?
① 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② 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③ 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④ 不吸烟,少喝酒。
⑤ 少熬夜,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
⑥ 拒绝久坐,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