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凯莱英:通过港交所聆讯,高估值下机构投资者分歧加大
凯莱英近日发布关于刊发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聆讯后资料集的公告,料在不久之后迎来“A+H”两地上市。伴随医药外包行业的高景气度,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已相继申请并完成“A+H”两地上市。
11月16日晚间,凯莱英还披露了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由于该合同金额较大且市场猜测可能和辉瑞公司新冠口服药物相关,公司股价在17日大涨7%。
自2016年11月上市以来,凯莱英股价持续表现强势。但伴随股价上涨,公司估值不断攀升,控股股东及高管也多次进行减持。三季报股东数据显示,高瓴资本消失在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
医药外包企业扎堆寻求“A+H”两地上市 凯莱英H股发行箭在弦上
2021年6月,凯莱英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谋求“A+H”两地上市。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发行H股的事项已于9月获得证监会核准,并于11月11日经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
研究发现,寻求“A+H”两地上市已成为国内大型CRO(合同研发组织)、CMO(合同生产组织)以及CDMO企业(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以下统称“CXO”企业)的共同选择。2018年以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均已实现两地上市。
图1:CXO企业“A+H”两地上市情况
CXO企业扎堆赴两地上市的背景是这些企业近几年普遍经历了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的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创新药企业崛起以及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影响。
上市以来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新签合同价值约30亿元
凯莱英是一家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业务主要包括小分子CDMO服务以及新兴服务(具体包括化学大分子、生物药、制剂、生物合成、临床CRO)两大类。2021年上半年,凯莱英的营收仍然主要由小分子CDMO业务所贡献,营收占比超过九成。
2016年上市以来,凯莱英实现业绩较快增长,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11.03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1.50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从2.53亿元上升至7.22亿元。
图2:2016年至2020年凯莱英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凯莱英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23亿元、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4%和37.26%,延续较快增长趋势。
11月16日晚间,凯莱英披露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与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签订了相关产品新一批的《供货合同》,截至该合同签署日,该产品的CDMO服务累计合同金额为48094万美元,占公司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以上。
按照近期汇率测算,该笔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30亿元,超过凯莱英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考虑到合同供货时间为2021年至2022年,预计该笔合同会对公司今明两年的业绩提供较大支撑。
图3:凯莱英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
由于此次交易涉及保守商业秘密,根据凯莱英与客户签订的相关协议,未披露交易对手方基本情况、产品相关信息。但是,市场猜测“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为辉瑞公司,合同涉及的产品为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物。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11月17日,凯莱英股价开盘涨停,但随后震荡回落,最终收涨7.03%。
股价大涨估值高企 控股股东、高管频频减持
自2016年上市以来,凯莱英股价持续震荡攀升。截至目前,公司股价相较发行价已累计上涨超过25倍(前复权),而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幅远小于股价涨幅。
2020年,凯莱英股价上涨131.49%。2021年截至11月22日,凯莱英的股价累计上涨接近五成,市值突破千亿大关,市盈率(TTM)达到约120倍,市净率超过16倍。同期,中信医药指数整体下跌6.97%。
股价上涨的过程中,凯莱英高管于2021年6月抛出减持方案。公告显示,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张达、肖毅、陈朝勇、周炎、徐向科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37270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0566%。目前,陈朝勇、周炎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此外,凯莱英的控股股东ASYMCHEM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以下简称“ALAB”)也多次进行减持。据不完全统计,ALAB于2019年11月通过大宗交易系统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1.99%;2020年11月,ALAB再一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总股本的0.32%。
图4:2021年中报和2021年三季报前十大股东变化
此外,凯莱英2021年三季报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分歧也在加大。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消失在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而工银瑞信、中欧基金旗下两只基金新进入前十大股东。
研究显示,高瓴资本于2020年三季报时首次出现在凯莱英前十大股东名单中。2020年第四季度,高瓴资本通过认购凯莱英的增发股份,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但进入2021年二季度以来,高瓴资本开始减持,并在三季度消失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CJT)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