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蓝厅话竹 | 源远流长的民族竹文化之黎族和京族
蓝厅话竹 | 源远流长的民族竹文化之黎族和京族 原创 INBAR 国际竹藤组织
竹与黎族
歌声不停,笛音不止,俗语反映了民歌和乐器在黎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黎族竹木乐器是中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瑰宝,传统乐器主要有:叮咚、口弓、哩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几乎都与竹息息相关。叮咚,黎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以乐器的发声命名。打叮咚的原始形式,是将木棒吊在田间的树枝上,并用一根绳子系着两根劈开的竹子绑在离叮咚较远的地方,在打叮咚时中间穿插着打竹子,一拉绳索两根竹子便发出响亮的“拍拍”声,借着山谷的回音将鸟兽吓跑。如今,竹子被替代了,但打叮咚便成了黎家日常的一种娱乐形式。
△ 黎族
口弓,黎语称“改”,是黎族民间古老的弹奏乐器。声音悠扬婉转,缠绵动听。传说龙公的女儿爱上了一叫改的青年歌,龙公认为是改用歌声迷住了他的姑娘,割掉了改的舌头。改就用竹制成口弓,以弹奏口弓传递情感。改用尽了山寨里的竹子,却吸引了72峒的姑娘们,不断给改送山竹。从此,口弓成为年青人传情约会的工具。夜幕降临,男青年便来到姑娘居住的“隆闺”前,吹奏口弓,以求得姑娘开门。
△ 口弓
哔哒,黎族竖吹、双管、单簧气鸣乐器,堪称“黎族排箫”。由两根细竹管并列绑扎而成,音量较大,音色奔放,较唎咧柔美、深沉,颇富山野风味。哔哒在海南岛广泛流行,黎家热恋青年多爱在寮房或山野间吹奏,也经常用于节日或喜庆等热闹的场合。唎咧,即口箫,黎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海南岛各地。由7支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音色圆润、柔和、清亮。传说五指山的一位小伙教会了龙子吹奏唎咧。龙王十分高兴,便送给他一件竹篓和一件竹叶衣。只要吹起唎咧,竹篓就会盛满好吃的东西,竹叶衣便把他带到他要去打猎的地方。他便把自己心爱的唎咧、竹篓、竹叶衣,一一送给受苦的人。如今,每当传统佳节,当地黎族都吹奏唎咧,寄托情思。
△ 黎族乐器
口拜,黎族双簧气鸣乐器。黎语又称利拉罗。汉族称其为竹唢呐,通常也称为“竹拜”。发音清亮、柔和,音色则悠扬而甜美。拜的表现力较为丰富。可以独奏、参加器乐合奏,是黎族民间逢年过节、丰收狩猎、婚丧嫁娶等喜庆和娱乐场合常用的主要乐器之一。灼吧,黎族民间的一种竹制竖吹管乐器,黎族地区广为流行。由山藤竹制成,可长可短,头尾两端挖通,首端开吹音孔,管杆有3个按音孔和1个按音孔。鼻箫,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是用五指区特产的白竹制作而成。鼻箫是富有特色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鼻箫曲调优美,别具一格。相传五指山下有一位黎族小伙,为寻找和救出心爱的姑娘,先以唱歌传情,被恶霸割掉舌头。继而以鼻子吹竹,直至被处死。姑娘心领意会。姑娘逃出虎口后,来到小伙子坟前,吹着心上人吹过的鼻箫曲,一起长眠于此,鼻箫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 黎族舞蹈
竹与京族
京族集聚在“京族三岛”,渔业自然是京族的主要生产方式,竹子在渔猎中的功能和由此产生的文化也就精彩纷呈。踩高跷捕鱼,是京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渔猎方式,奇特而有趣。当海虾到浅海巡游的旺季到来时,京族人戴着斗笠,踩着高跷站在海水里,用一种竹竿和木棍支起的三角形渔网捕捞鱼虾。竹排,长约5米,宽近1.8米,高约0.6米,轻便灵活,曾是京族人最常用的航海工具。改革开放后,手摇小竹排逐渐被机动竹排取代,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仅万尾岛附近就有1700多只竹排在作业。渔箔,是一种漏斗形的捕鱼工具。先在浅海滩涂上用木桩围成两排,一头汇合处用木桩固定,再用小竹片编排,结成“篱笆”栅栏,围成高约3.5米的圆形鱼室。退潮时,随流鱼虾蟹进入渔港,即可网住。渔民们划着竹排,即可尽情收获。墨鱼笼,曾是京族渔业生产常用一种捕鱼工具,用竹篾编成,直径约20公分,长约50公分,中间有一个收口的小洞。
△京族
独弦琴和唱哈和竹竿舞,被誉为京族传统文化的三颗珍珠,均与竹子有关。竹竿舞自不必说,不仅是京族更是壮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独弦琴,京族特有的弹拨乐器,是京族文化的象征。传统独弦琴琴身长约一米,其中一端凿洞插入厚竹片做摇杆。琴弦只有一根,古时曾用竹篾代替。演奏时右手用贝壳或短竹片弹拨琴弦,左手则同时扶摇竹竿。独弦琴音色纯美清雅,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传说独弦琴或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或根据桅杆上绳索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都和京族渔猎相关。事实上,早在《新唐书》就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唱哈,京语意为唱歌,唱哈节供奉的就是镇海大王等护岛神和祖先。演唱时,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中间,手里拿两片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摆地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竹制椰子和之。哈妹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三弦琴。
△独弦琴演奏
文字丨蓝晓光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鹏旭
原标题:《蓝厅话竹 | 源远流长的民族竹文化之黎族和京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