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视:除了对环保数据造假零容忍,还要消除病态政绩观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10月26日消息,本应是实时采集监测空气质量数据的采样器,却被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出于政绩考虑,人为堵塞,造成环境监测数据失真。25日,有媒体曝出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部分工作人员涉嫌数据造假,引发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
用棉纱堵塞采样器 导致环境数据异常
今年2月,陕西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相关负责人,利用协助监测站搬迁、调试的机会,私自截留了监测站钥匙并偷偷记下了监测站监控电脑的密码。在随后一段时间内,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潜入长安区监测站内,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干扰监测站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造成该站自动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影响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长安区环保局的5名工作人员因涉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行为,被警方带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设在楼顶上的空气采样器。棉纱堵塞采样器对数据有多大影响?
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使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一方面对颗粒物有明显的阻隔,就像“戴口罩”。另一方面,采样器被棉纱堵塞后,也会影响采样器的进气量,同样会造成监测的浓度值偏低。届时,监测到的PM2.5浓度数据值可下降30%~50%。
环保监测部门的天职,无外乎两点:第一是向公众客观介绍空气和环境质量情况,让公众了解。遇到空气质量的极端情况,公众可以提前做好防护。第二是搜集整理数据,为相关部门做污染分析和政策参考。无论从哪一点职能考量,数据真实都极其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数据遇上仕途
官员要切记自己的职责
然而这一次环保监测部门却玩起数据造假的游戏,甚至想出棉花堵空气采样器的做法,让人莫名惊诧。近年来,公共财政对于环保监测部门不乏大量投入,为的就是获取真实的数据。然而,吃着公粮却搞着破坏,不知将自己的天职丢到哪里去了?
事实上,数据造假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蓝天碧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备受关注。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对于环保治污高度重视,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直接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在此情况下,展现良好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成为政绩中的硬货;反之,则有可能遭受批评,致使升迁通道遇阻。这或许就是官员在环保数据上造假的诱因。
杜绝数据造假
除了零容忍 还要消除病态政绩观
当然,在我们指责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出现的造假现象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其他领域或行业的造假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就拿GDP数据举例,201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虚报项目投资19亿元,注水比例为8.5%。今年中央巡视组对辽宁“回头看”的整改意见中也指出,“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更是在十天内三提统计造假,称要“确保数据实打实”。
数据造假行为,如同假冒伪劣产品一样,假若犯罪成本低而效益高,就会有人甘冒风险。正因与此,去年出台的新《环保法》做出严格规范,对于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既然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就要拿出零容忍的态度,高举戒尺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当前,我们正走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上,而科学准确的数据能够极大地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杜绝拍脑袋决策的窠臼。数据造假的行为不仅起到了极坏的示范效应,还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对此类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更重要的是,除了惩处几名涉案公职人员,更要端正党员干部队伍的政绩观,消除造假冲动。唯有让实干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让数据造假的恶行真正从我们身边走开。(原题为《评论|一定要遏制住环保数据背后的造假冲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