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欧教授芮萌:未来城镇化模式不再是中小城市全面分散发展
“目前,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正迎来重大改变。未来城镇化不再是中小城市全面而分散的发展模式,而是更加顺应市场规律,在核心大城市圈集中加速城镇化。以往的模式造成了四种差距,即区域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而长三角一体化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就是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弥合过去的发展模式导致的差距,”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在首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
芮萌在演讲开始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所著《大国大城》中的两个发现。
第一是,越晚进行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就会越快,而且城市化率达到70%以前,城市化速度不会降。
第二是,城市人口遵循 “Zips Low”规律,即一个国家第N个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是首位大城市城市人口的N分之一。
芮萌认为,“中国城市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接近这个规律。首位城市人口和国土面积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书中给的三个变量相关:1.城市本身面积;2.国家对外发展开放程度;3.城市和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发展。”
但如果人口都向大城市集中,就会出现某段时间热议的城市病问题,如何解决?
“陆铭发现,城市病主要是技术和管理问题,和城市规模不一定正相关,而且在城市发展当中,有一群人是不可缺少的,就是低技能者,从今天香港的发展和新加坡的发展都吸取了很好的教训,”芮萌说道。
芮萌认为,从2018年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到2019年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这表明了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方向改变。“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不再是中小城市全面而分散的发展模式,而是将更加顺应市场规律,在中心或者说核心大城市圈集中加速城镇化发展。”
如果说区域化经济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从经济学角度,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芮萌认为,“这背后是要素流动。要素流动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即集聚效应,主要反映在由规模效应带来生产成本降低,带来城市扩张,即都市圈的概念。同时负面的就是拥挤效应,带来公共服务不足,生活成本升高,进而城市缩小。城市最优的边界就由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决定,高质量经济发展,就要达到经济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分配公平的最优边界。从今天的发展来看,集聚效应远远大于拥挤效应,所以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区域发展的选择。”
除此之外,芮萌也谈及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首先是长三角区域无论从总量、人均GDP、还是从增速来看,都领先于全国,是中国经济的引擎。另外,科创资源丰富,研发投入增加。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四万余家,国家省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四千家,双一流高校35所,高校数量占全国的26%;从2014年到2018年,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达到2.4万亿;2008年到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已经占全国的比重从12%上升到了26%。还有如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如电器、汽车等各方面在全国领先,部分产业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营商环境从国际排名108上升到31名等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