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分享冰箱”运行近一月引发爱心捐赠,食品安全仍待监管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6-10-25 06:3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0月24日中午12时15分,一家生鲜电商也赶到现场,捐赠了近10份包装好的蔬菜,并表示要长期提供免费食物。

9月28日,上海第一台“分享冰箱”出现在西康路长寿路附近一家饭店门口;10月9日,上海普陀区长寿街道也在普雄馨苑小区的老年活动室内放置了“分享冰箱”。从9月底至今,诞生近一个月的“分享冰箱”持续受到社会关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近日持续跟踪“分享冰箱”在上海的试点和发展情况。10月24日,记者再次走访了两家设立“分享冰箱”的试点单位时,发现这一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如今来领取食物的人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食物剩余的情况;而另一方面,这一项目引发了全社会的“爱心”,不少单位和个人向两家单位提出捐赠。

而在这近一个月的试点背后,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对捐赠食物种类如何把控、对其食物安全问题如何监管等。

领取食物“热度”降温,爱心捐赠增多

10月24日11时30分,位于西康路长寿路这家饭店门口的“分享冰箱”吸引了不少路人,但真正领取食物的人并不多。从当天中午11时在冰箱里放满食物,半小时后仍有20余份,其中大多数为小包装月饼。而在半个月前,记者来此采访时,食物放半小时左右就被拿光了。

与此同时,在运行了半个月后,普陀区长寿街道普雄馨苑小区的老年活动室内设置的“分享冰箱”也“降温”了,据小区居委会书记张婧介绍,目前来领取的人少了,有时候食物还有剩余,社区志愿者每天盘结库存并登记,在有效期前的食物会放到次日摆放。

饭店老板杨先生表示,运行近1个月来,已经看不到半小时内食物“哄抢一空”的情况,也看不到“一人拿多份”的情况,即使部分人有多拿的意愿,也会咨询店员,经店员介绍这一项目的意义,或经劝阻,大家都会表示理解。

对于此前媒体和社会对“分享冰箱”的质疑声,杨先生表示理解,“起先,连我的家人都不理解,说是用慈善名义将临近保质期的食物捐赠出来,但我告诉他们临近保质期并不是过期食品,不能浪费,这个理念他们慢慢接受了。”

让杨先生感到意外和感动的是,“分享冰箱”越来越多地吸引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食物捐赠。

“这两天来捐食物的人特别多,10月23日晚上有一位来上海旅游的沈阳小伙子,看到报道后特地赶来这里,在附近饭店买了20份蛋炒饭和20多份面包送到店里,要求分享给有需要人。还有人不止送来食物,还送来洗手液、菜刀、砧板、筷子等,也有一些顾客在买单后多点2份饭菜,让店员打包好放进冰箱,主动要求分享给他人,也有人到店咨询这个项目是不是还需要帮助……”

10月24日12时15分,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一家生鲜电商到现场,主动捐赠包含西红柿、青椒等在内的近10份小包装新鲜蔬菜,对方表示,该公司主要销售蔬菜、水果等,每天都会有结余,以往也会将多余食物送到养老院,现在在新闻上看到“分享冰箱”,就想每天定向向饭店捐赠食物。

杨先生透露,如今除了西康路这家饭店,在杨浦区鞍山路本溪路附近的分店门口也设立了“分享冰箱”,但目前来看领取的人并不多。目前,店内已经有一些爱心捐赠的存货,将根据有效期先后,一天分四批放到两家门店的冰箱内。

新问题:部分食品有效期不明

从9月28日至10月24日,分享冰箱在西康路一饭店运行以来,越来越多的捐赠食物送到西康路这家饭店门口。

尽管此前媒体报道的“哄抢”、“一人拿多份”这类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但记者同时注意到,“分享冰箱”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

在西康路饭店门口,一名前来领取食物的路人拿起冰箱内一份小包装食物,找了半天都没看到保质期,最终找到老板询问。经了解,一些爱心捐赠的食品是外面大包装加里面小包装,而小包装上没有详细的生产日期或保质期,领取人对食品安全有所顾虑。

当记者询问能不能在小包装上也标注有效期或在冰箱内设立告知书,杨先生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精力有限,给每个小包装贴有效期很难。但今后店方会在冰箱贴出告示,提示当天放置的食物确保在有效期内,也希望领取人务必当天食用,以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对于放置在冰箱内的炒菜等食物,其食品安全风险如何把控,仍然有待解决。“一般情况下,冰箱内放置的食物一部分来自多余的员工餐,一部分来自顾客点的多余的饭菜,店员会在征询顾客同意后再分装放入冰箱,这部分食物确保是安全的,但对于有爱心人士捐赠过来的饭菜,我们只能做到通过工作人员咨询筛选的办法统一放入,不允许他们自行放入。晚上10点后如果仍然有多余食物,我们也会清空不允许放入,这一区域也安置了摄像头,但如果这些食品在路人领取后拿回家不吃,放到过了保质期再吃,那出现什么问题,确实我们也很难去把控。”

杨先生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希望捐赠企业和个人能尽可能提供标注有效期的包装食品,另外,像菜刀这样的用品存在安全隐患,今后不会接受这类捐赠。

目前,店方正在联系直播平台,希望将监控镜头对接到网络,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让大众一起帮忙去监督不文明行为和食品安全行为。

此外,由于当前捐赠情况日趋增多,杨先生同时担忧送货人手不够的问题,他表示,目前仅他一人在对接爱心企业,每天联系车辆或自己去取货,他同时已在微信圈发布消息,想招募一些会开车的志愿者,帮忙对接爱心企业、餐饮店、超市等,帮忙送货到西康路店,目前已经有一名爱心人士报名,将对接静安寺附近一家西餐店,负责晚上送货。

“分享冰箱”是否有望在上海推广开?对此,杨先生表示,目前这一模式仍然在探索中,他也无法肯定这一模式会不会一直成功下去,或遇到其他更多的问题,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发展趋势越来越好,社会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扩大,他希望这一项目可以在社会监督和完善的情况下再扩大试点。“我认为上海人具备了这样的素质,这样的项目会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杨先生表示。

普陀区长寿街道普雄馨苑居委会书记张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分享冰箱”已进入常态化运作,由一家公益组织筛选企业捐赠的食品,每天固定提供25份食品,“当前食品以谷物居多,大家慢慢理解了这个项目的理念,没有需要的也不会来拿。我们也希望项目发展下去,食物品种会不断完善,以点带面,扩大到长寿街道其他小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