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展 | 暌违多年重读陈逸飞,艺术青年的《踱步》和流年

澎湃新闻记者 陆斯嘉
2021-11-21 18:26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英雄常出少年,知己亦曾同行,壮志可待凌云,惜驾黄鹤“飞”去。

知名艺术家陈逸飞(1946-2005)辞世,不觉已有十六年。11月20日,策划多年的展览“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在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对外展出。青年陈逸飞的才华、执着、孤独、求索和画中飞扬,脉络清晰。画完《踱步》后的陈逸飞曾移居美国,后又回沪发展,六十不到便因种种缘故导致生命透支,过早地“演奏”画布绝唱。读过这场展览,观众心中将有一个更真实、亲切、立体的陈逸飞印象。展览现场,一张青年陈逸飞旧照被无限放大成一面墙,少年抿着嘴,半圆框镜挂在鼻梁,虎头虎脑的逸飞身后是今已消逝的上海街景。

展览现场

十四五岁时,陈逸飞的画笔下,满是浓浓乡情。家住黄浦江畔,四川北路圆明园路一带,青年逸飞时常为黄浦江、苏州河、外白渡桥,勾勒四时之美。得益于上海市少年宫训练班打下的基础,即便是小速写、小水彩,也透露出良好的功底,和旧日画家的心平气和,脉脉温情。

多年以后,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记者采访时,陈逸飞的同龄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同班同学,而今的上海美术史研究者陈志强说:“陈逸飞入校时就画得比我好。”

十几岁的画作得以保留至今,大体因为陈逸飞的老屋多年未曾拆迁,画作压在箱底,被母亲和时光保存。陈逸飞亲友将泛黄习作,一一取出,以熨斗熨平,装裱入框。约六年前,青年陈逸飞画展启动策划,但因种种缘故未能举办,作品被再度封存。2021年,经二度筹划,青年逸飞的艺术风貌终于呈现在老同学、老朋友和新观众眼前。

展览现场

这场展览集中刻画陈逸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的艺术实践,展品包括早年学习期间的课堂作业、各类写生、创作原稿和草图,同时沉浸式地还原了青年陈逸飞的创作现场与生活环境,回顾了其在艺术发展断裂期中的选择与思考。

陈逸飞早期水彩画

两幅素描裸体习作并置,一男一女,一左一右,男人体作于16岁,女人体作于17岁。当时,陈逸飞正就读美专预科和训练班。从线条松紧、明暗对比和整体结构而言,一年之间,进步可见。“时刻准备着”,不仅是他一贯的努力态度,也是展览第一章节的取名。

陈逸飞素描 约16岁作

陈逸飞素描 约17岁作

幸得名师的,不仅是陈逸飞,而是那一代人。上海西洋美术历程源远流长,19世纪西画来华,登陆上海滩,历代代师承,开启大观。土山湾、上海老美专、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乃至后来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脉相承。陈逸飞就读学校的“名家课程”,有颜文樑(苏州美专创办人)的色彩学、张充仁(旅欧雕塑家、画家)的解剖学、哈定(旅美画家)的水彩画、孟光(上海美术教育家)的写生训练方法。还有,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张隆基等名家全盘托出的课程不断滋养着他。此外,苏联电影、杂志里的古典艺术画片也是一大知识源泉,更凭其勤勉性格被一一默写在案,成为后续创作的养料。

陈逸飞的书桌

厚积薄发的陈逸飞,此后踏上征程。展览第二部分展现了他标杆式的作品,因其重要作品早已被机构和私人收藏,《占领总统府》《黄河颂》等名作都是复制品。

不过,读这一部分,可以意识到,这位艺术青年有意识地求索自己的天地了。他不断用小稿——铅笔稿、圆珠笔稿、色彩稿——去描画心中大画。早在陈逸飞之前,一批批老画家都跋涉过主题性创作,但他的《占领总统府》之所以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一因尺幅之大超越前辈,二因作品本身形神出众;其三,画中朋友情谊亦难能可贵。大众常闻陈逸飞大名,却不知道好兄弟、画家魏景山有神来之笔,为陈逸飞把画面细节“抠”到极致。军人腰间的哨子,锃亮弹壳,这些吃功夫的活,因魏景山协作而惟妙惟肖。大画有如电影,编剧导演陈逸飞在前,美工道具师魏景山在后,珠联璧合,名动画界。陈志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纵然陈逸飞去世多年,魏景山也极少对外夸耀,圈内人心知肚明。

《占领总统府》(复制品,大厅底部),陈逸飞、魏景山合作

1977年 《占领总统府》水彩色粉小稿

陈逸飞油画 《黄河颂》展出时为复制品

之所以当年的沪上画坛有如此清流,应是受益于上辈名师风流。颜文樑老先生的家门永远为学生敞开,学生告辞时,他总站在门口目送,一代大师仅在晚年办了个展;孟光其人,甘为学生作铺路石,他的孟光画室,是学生们的“黄埔军校”,弟子在画室里现场写生,录制影像,作教学示范。影像和当年场景模拟,也于展览呈现。张充仁与法国画家埃尔热共画《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传奇;哈定、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每一位都是大时代的美术亲历者,各有起伏人生和艺术操守……陈逸飞的画作《中国造》《开路先锋》,其实是几代人开创的“美术先锋中国造、上海造”。

孟光画室时期,陈逸飞在《素描教学电影》中的范画模特

展品《踱步》虽是复制品,却可见出画家1978年的心境。面对斐然成绩,望向未来,画家如何迈步?此后的故事,人们多半熟悉,前往美国,遇到伯乐哈默,频频亮出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风光无两。再之后,早年画布上的导演,成为大荧幕导演,进军大视觉领域。勇气令人感佩,急先锋的锐气一时无人可追,但过于丰富的色彩和张力,已然远远超过画家的负担和使命。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先生因长期透支生命,久积肝病,胃部大出血医治无效在沪辞世,享年59岁。令其身心创痛的电影《理发师》成为“绝笔”和朋友口中无法抹去的创痛!陈逸飞去世后,他的代表作《踱步》和《山地风》,均以千万元价格横扫拍卖场。上海人对本地画家的认知,一度仅限于陈逸飞,而忽略了时代群英。

陈逸飞《踱步》 布面油彩 1978

陈逸飞油画《长笛手》

展览中,有一张青年陈逸飞旧照被无限放大成一面墙,他仿佛正在定睛凝视每位观众。照片上,少年抿着嘴,半圆框镜挂在鼻梁,虎头虎脑的逸飞身后是今已消逝的上海街景。来到展厅的不少老朋友,看到这幅照片,不知作何感受,是否敢于对视这双单纯的眼睛?

陈逸飞早年

很久很久以前,陈逸飞在一份2月6日的日记上写道:“孤独的生活是会把一个人闷死的……我深深地体会着、领受着。”他一天的生活从清晨读外文开始,接着是素描、休息、临摹、记日记、看书。采访中,陈志强告诉澎湃记者,1960年,他们同年入校的共有160人(预科100人,本科60人),时代浪涌,五年后,百名预科生里只有六人最终走进上海市油画雕塑创作室(今上海油画雕塑院)大门,陈逸飞是其一。少年陈逸飞,饱尝孤独后,绚烂了画布,也绚烂了人生,而他在英年早逝后,也留下了众多人生与艺术的话题与思考。

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时间:2021年11月20日— 2022年2月20日

地点: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