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将军还用练吗?戚继光告诉世人:将军应该如何炼成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1833,阅读时间:5分钟
有人评价戚继光作为一代名将,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便是善于练兵。经他之手,一支作战风格“怪异”的戚家军,以异常彪悍的战绩名载史册。
也有人说:千兵易得,一将难求。那么作为练兵专家,戚继光是如何对将军进行定位的呢?
戚继光在自己的著作《纪效新书》中对将军有过明确的描述,他认为随着军队分工越来越科学化,将军的地位实际是降低的。
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位叫华元的宋国将军。因为战前聚餐的时候没有分羊肉给自己的车夫,第二天自己被作为“贡品”由车夫进献给了敌军。
华元的被俘导致宋国军队不战而败,这说明当时将帅的作用非常大,一个人的表现足以左右整支军队。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军队成分决定的。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常备军,一打仗就是贵族当军官,临时征召百姓当兵。再加上“春秋无义战”,老百姓对军队和国家没有归属感,只是被强制尽义务。
因此,一旦起领导作用的将帅被俘或战死,大家自然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所以孙子说将军是左右国家安危的重要人物。
说到这里可以再举一个例子,那位因羊肉闯祸的华元之前与楚国也打了一仗,结局也失败了。那一仗,楚国毙敌100多,俘敌200多,缴获车辆460辆。
也就是说人员损失还没有车马多,可以想见当时的宋国兵几乎是一触而散,逃跑的速度快到楚军追不上。也说明士兵对于军队、国家的认同感几乎为零。
到了明朝,军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正规化,大家各司其职。一旦有统帅出事,部队也不至于慌乱到崩溃的地步。
说个反面教材,即使将帅在场有时候对于军队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比如“戚家军”成立之前,戚继光率领的部队一上战场便一哄而散,根本不给戚大将军面子。
不过戚继光也反对过分贬低将帅的地位。他举了一个例子,假如县城被土匪光顾,如果有将军在场就能够“一鼓歼之”;如果没有带头人,武装力量无法有效发挥,百姓就会被荼毒。
那么,将军必须要有哪些素质才能胜任呢?
首先就是“积德”。在戚继光看来,优秀的将领必须要有优秀的品德,他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比较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王翦。
在制度和原则两个选项中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将军必须有的素质,而决定他选择的就是明辨是非和优秀品德。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有张良之谋也不能重用。
戚继光认为军队应该对将军有长期的品德教育。因为品德端正的将军贵在长期坚持,外部影响也至关重要。
其次,就是学识。戚将军认为将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帅”,如何发挥部下的优势是基本职业要求,那种高武力、低统率值的武将不可取。
符合这种要求的将军必须文武双全,最次也要熟读经史子集。阅读经典,既可以提高修养,也可以增加见闻。
最后,也就是武将的本职工作习武。看到上一点,很多人认为戚继光重视统率类的武将,其实不然。戚继光非常重视武将的武功值。
因为没有好武功的武将,是无法分辨手下士卒练的是致命杀招,还是花拳绣腿。无法甄别出武艺高强的士卒,也就无法在关键位置知人善用。
再说,武将认真习武必将更好地督促士兵苦练,从而锻炼出一直高水平的部队。
以上内容可以归纳总结出戚继光的个人观点:武将的成长是脱离不了持续学习的。为此,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专门开了一章“练将篇”。
作者认为“练将为重,而练兵次之”,作为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将帅不应该高高在上搞特殊,而是要参与士兵的训练。
当然,将军的训练内容与普通士兵、校官是不一样的。将帅应该重视“五德”的学习。这一理论源于《孙子兵法》,孙武强调将军要具备“智、信、仁、勇、严”,并针对这五方面持续学习。
戚继光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发展、引申,列出了正心术、明死生、辨利害、坚操守等26项内容。《纪效新书·练将篇》就是为将帅量身打造的职业规划手册。
应该培养出自己哪些素质,应该防止哪些问题,文章都进行了一一说明。虽然孙子的思想言简意赅,但戚继光的理论更加全面。
所谓的“练将”,核心思想就是每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将军,这不是天赋决定的,而是后天努力决定的。同时,对于一国君主来说,如何选拔合适的将帅,只需要对照《纪效新书》这本“指导手册”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孙子兵法》、《纪效新书》、《春秋战国真有趣》
原标题:《将军还用练吗?戚继光告诉世人:将军应该如何炼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