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损友是如何炼成的:说说尤氏与凤姐

2021-11-19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损友是如何炼成的:说说尤氏与凤姐 原创 兰藉文化 红楼梦研究 收录于话题 #冰儿说红楼 31个内容

作者

冰儿

凤姐与尤氏,放在一块比较的话似乎很不搭。一个掐尖要强,一个息事宁人。一个是《红楼梦》的绝对主角,一个在书里几乎没有存在感。这俩人哪儿哪儿都不相同,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三观不同,何以为友?是了,她们俩当然不是朋友,是损友。

就是那种处处跟对方明里暗里较劲的损友。为什么会成为损友?那自然是因为常常有不得不有的交际,但对方实在又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菜,于是一幕幕好戏便随之上演了。

凤姐是高傲的,也确实有高傲的资本。

论娘家家世,赫赫有名的金陵王家;论贾府靠山,王夫人的内侄女,贾母最宠爱的孙媳;论容颜身段,“美人一样的模样儿”,艳丽夺目;论手段谋略,“一万个心眼儿”更是了得,会当家会弄权会敛钱会除小三,且泼辣爽利,鲜活幽默,如辣椒,如刺玫,从来不隐藏自己的半点个性,处处神采风扬,有她的地方,热闹与排场如影随形,哪怕陪着最大的主角贾母,她依旧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而尤氏就是另一幅模样了,她与高傲是绝缘的。

她出身普通,嫁给贾珍作继室本来就气势上短了一截,更尴尬的是,娘家的继母和两个非亲妹妹还要依靠她来过活,这样的处境,在贾珍面前还能有什么话语权?

贾珍的跋扈浪荡,与儿媳的传言,两个妹妹的名声,尤氏的心病是重重又叠叠啊,但她只能默默吞咽,没有可以宣泄的地方。

所以,我们从来看不到她有神采风扬的时候,她不耀眼也不夺目,很多时候就是个陪衬。

我想,她最大的愿望是躲起来,眼不见心不烦应该是她的处世哲学。

但是,怎么可能让她躲起来呢?王熙凤虽然看不上她,但毕竟得尊称她一声大嫂,俩人时不时的要同框出现。

贾府的规矩很多,老太太和宝玉姑娘们可以坐着吃饭,媳妇辈的则要在周围伺候着,每每这个时候,王熙凤和尤氏看起来总是很亲密,围在贾母身边插科打诨,共同逗贾母开心,配合得相当默契。

这种时刻,两人表面看起来似乎地位平等了,但骨子里的东西终究还是不同,凤姐的春风得意写在脸上,在贾母面前展现更多的是受宠和抖机灵,尤氏却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使命,无论怎样笑语盈盈,内心的落寞和无奈还是能看出来几分。

本来就是这么个不牢固的表面友谊,在贾琏偷娶尤二姐后,俩人友谊的塑料船终于翻了一个趔趄。看那段时画面感太强了,凤姐的强悍泼辣与尤氏的喏喏无奈如在眼前,可怜的尤氏真真被揉搓成了一个面团儿。她的人设似乎就是“没有用”,王熙凤指着鼻子毫不留情地骂:

“自古妻贤夫祸少,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敢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这些话,句句如尖刀戳中要害,不知道尤氏的心里,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就这样排山倒海般的风暴,尤氏犹如一个无心的稻草人,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悲苦愤慨,就顺应着凤姐的情绪配合着她的宣泄,最后依然风平浪静,凤辣子最终收敛了情绪结束了闹剧——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尤氏的一种智慧?

尽管这种智慧很尴尬。但以她本身而言,已经做到了她处事能力的极限,她就像一个好容易挤入豪门的灰姑娘,却没有遇到一个爱她的王子,而是落入了无限的尴尬。

但这是她的一种选择,人生没有回头路,她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使出浑身的本领,以求在豪门的缝隙里找一点生存的空间。

这个空间的争取,尤氏其实看得很清楚。宁国府什么鬼样子,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她的丈夫贾珍的德性,她更是只能打掉牙齿咽在自己的肚里。

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自己娘家根基浅薄,谁让宁府没有一个能稳住阵脚的老太太和行为端方的贾政,谁让自己遇上的是一个独自为大从不把女子当人看的贾珍?

于是,她聪明地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自己的生活准则,其实也是生存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尤氏的情商相当了得,哪怕不喜欢凤姐,哪怕与她友谊小船曾经倾斜过,但眨眼间就能和好如初,且是那种互开玩笑互相开黑的那种,能做到这一点,尤氏又何尝是个简单人物呢?

和凤姐喜欢做主当家喜欢揽事管事不同,尤氏的理念是任何事情能不多管就不多管,注意,她的这种不管,其实是以不想管和故意不管的居多。好多事情,她的尴尬其实都如鲠在喉。

秦可卿的葬礼,尤氏所谓的病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吧,在这个时候,凤姐志得意满地接了自己的对牌,在宁府中一副当家人的派头,尤氏心里是何等滋味?

他们两个在一起,凤姐的傲娇与神采溢满全身,也难怪,与尤氏对比,王熙凤本来就是豪门,这样的差距,当真能成为一道深不可测的沟壑,横亘在两人之间。

凤姐骨子里的傲气和尤氏骨子里的不自信一样,深入骨髓。

但你要据此认为尤氏就真如“锯了嘴的葫芦一样”,是老老实实的受气包,还是大错特错了。尤氏的低调不管事恰恰是她最安全的保护色。

与王熙凤之间明里暗里的较劲,看似凤姐处处占上风,其实尤氏也会不失时机地抖抖自己的机灵,给凤姐扔上一两个猝不及防的小炮筒。

说白了,她隐藏在凤姐的光芒之下,但并不甘愿时时受这份光芒的炙烤。

尤二姐事件之后,有次因为荣府一个婆子与尤氏有过节,被凤姐捆了要发落,邢夫人闻讯,以老太太生日为由当众给凤姐难堪,凤姐分辨说自己是为了维护尤氏,但尤氏听到却淡淡说了句:

“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

这句话简直就是绵里藏针,既标榜了自己的大气,又云淡风轻地把自己推得一干二净,估计凤姐心里当时要吐血了吧。

还有凑份子钱的那次,她有意无意展露的大方,恰到好处地与凤姐的苛刻吝啬成为鲜明的对比,尤氏是不是有意如此的,一想便知。

她们两个人,凤姐是明着看不起尤氏,尽管耍笑互黑自如,心里边的优越感还是抑制不住地蔓延着;尤氏是心里知道凤姐其实看不起自己,但却暗暗地揣着明白装糊涂,表面和她打成一片,看似毫无芥蒂,但心里的不满也如野草一样杂乱生长……

这不是损友是什么呢?她俩之间根本不会有真正的友谊。还有,尤氏最大的心病是贾珍和秦可卿,而凤姐和秦可卿却是实打实的闺蜜,仅此一项,她俩的友谊之路就被封死了。

尤氏活得当真不容易,居然在这样尴尬的夹缝里,活出了几分自己的风采,在贾府里口碑居然还不错。

有时想想也很唏嘘,书中从没有正面描绘过尤氏的容貌,她也不在十二钗正册内,像我这样粗心的读者,一直认为她年龄偏大,样貌普通平常,其实再看,人家也有过闪亮登场的时候——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也就是在这一回里,曹公怜香惜玉地用了一个“艳”字,让我忽然明白,原来尤氏也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少奶奶,而不是之前脑海里想当然的中年妇女。

仔细看下来才发现,尤氏其实也很有能力。

她居然游刃有余地独自操办了贾敬的葬礼,要知道,贾府红白喜事的操办难度可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能干如王熙凤,还要靠办一场秦可卿的丧事来立威,贾敬的葬礼虽没有浓墨重彩地描述,但我觉得操办难度绝不亚于可卿的那场丧事。

更为不容易的是,以尤氏平时的低调,她竟然能凭着一己之力把这件事料理得如此周全妥贴,怎不让人在心里暗暗惊叹?

起码说明,论才干,论做人,尤氏很多方面或许并不逊于凤姐,可她自己心里就是有杆秤,她把自己放在这杆秤上来回衡量,然后选择了低调与沉默——与凤姐相比,她内外都没有张扬的资本。

正由于如此,她与凤姐两人的风格截然相反:凤姐独自尊大,一般只讨好自己需要讨好的人,而尤氏事事圆融,处处给人留余地,甚至替丫头们圆场;凤姐在家庭中占据主要地位,绝不受气,打小三狠准快;而尤氏对贾珍所作所为只能忍气吞声,不仅对丈夫与可卿的故事无可奈何,就连染指自己的妹妹也不敢多说一句。

说到底,她背后没有任何的靠山,就像现在网上流行的那句话:我怎么敢倒下?我身后空无一人。尤氏,全凭一己之力在贾府独自苦苦支撑着,做着一个看似无心实则堵心的稻草人。

如果说凤姐的个性是打小富养出来的,那么尤氏的个性,其实是权衡之下自己选择的一条路罢了。

凤姐的泼辣刚性都在明面上,占有欲与贪婪爱钱都赤裸裸地写在脸上,浑身写满了野心勃勃,而尤氏,属于表面糊涂,心里却明镜一般的人物,任你波涛汹涌,我自明哲保身,守住我自己目前的一亩三分地,看似退让无为,实则以退为进。

两个人表面上都看似很会做人,但细比较起来,竟是尤氏暗胜一筹,看她给凤姐不着痕迹下的那些小绊子与在贾府里收获的口碑,就知道了。

她用自己给自己制定的那一套特殊的处世之道,把平衡圆润之术玩得特别顺溜,该隐忍的时候就默默吞下,该出手的时候也绝不放过。

所以,尽管尤氏活得如此尴尬,却没人可以多么小瞧她,比起凤姐的锋芒毕露不留后路来看,尤氏是不是更能笑到最后呢?判词里,明显有这种倾向。

做一个四面楚歌的英雄,还是做一个低调隐忍的路人,都与自己的个性有关。

有人说:人生这回事,不是仅仅看一时的风光。又有人说:人生苦短,活出自己的个性,最好。

我说,《红楼梦》里的百态活法,其实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本身,你能从中找出一些自己的影子借以为鉴,已经足够。

原标题:《损友是如何炼成的:说说尤氏与凤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