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沉迷网络、脾气变得暴躁,怎么办?
原创 孙一颖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小辉9月刚刚升入初二,他一直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脾气好,性情温和,待人热情有礼貌,有着同学公认的好人缘。可是,暑假结束后,大家发现他仿佛变了一个人:性急、暴躁、易怒、不耐烦,与老师、家长、同学稍有不合就发脾气。老师打电话给他的父母,才发现原来一切的起因是小辉在假期开始沉迷于打网络游戏,为此他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
为什么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容易脾气暴躁?
1.青少年情绪调控能力不成熟
脑功能图成像技术显示,前额叶皮层(如图)在大脑的高级功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计划、判断、理性、抑制和社会行为的调控,对情绪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前额叶皮层的发育相较于其他脑区更晚,从青春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5岁时接近发育成熟。因此,青少年调节情绪的水平较低是神经系统发展规律使然,同时也是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脾气暴躁的生理基础。
(图源:3D Brain)
2.本身具有易冲动等特点
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容易沉迷网络,沉迷网络具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一方面,有些青少年厌恶单调的生活,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另一方面,有些容易采用消极的方式应对生活压力,而游戏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因此,具有冲动、自控力差、应对方式消极等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成瘾性”行为。脾气暴躁是他们未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情感能力的外在表现。
3.网络是逃避现实问题的避风港或乐园
小辉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而暑假期间,父母双方工作正好都特别忙,顾不上他。起初,小辉感觉打游戏能够帮助自己心情好一点,缓解独自在家的孤单,谁知为了提升游戏中的等级,他花的时间越来越多。玩游戏带来的强烈的愧疚与挫败更加重了心理压力和逃避冲动,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当青少年面对挫折,而父母未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时,他们更容易采用消极的、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和消极情绪,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和及时积极回应的网络游戏则成了他们短期内释放压力和缓解情绪的途径。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原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缺少成人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网络成瘾。当他们重新想要面对现实时,因不愿面对各种痛苦而容易大发雷霆。
4.网络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破坏
由于花费了大量时间沉浸在游戏世界中,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逐渐减少,而网络环境中虚拟且单一的人际互动模式不具有很好的现实参照性。再加上青少年缺少辨识能力,有些长期沉迷于暴力游戏的孩子,更容易从游戏中学习到暴力的言行,并迁移到对现实人际问题的处理中,从而造成人际冲突。因此,长期沉迷于网络与游戏,脱离现实社会,将会限制青少年社会功能的发展。
一些TIPS可以用来改善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的暴怒情绪,促进孩子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交流。
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玩游戏”的心理动机与功能,找出孩子“沉迷网络”的真正原因。
平等、开放地与孩子讨论网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功能,引导孩子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并合理地利用与发展他们对网络与电子信息的兴趣。
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对上网时间和次数进行合理的限制。在制定和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以“亲子沟通”为核心,切忌简单粗暴地斥责和断网。
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父母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既不忽视,也不过分焦虑。注重引导孩子认识和命名情绪,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和宣泄消极情绪,协助孩子找出情绪的来源,修正不合理的认知,学会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学习合理地疏导和应对冲动。可以留心观察生活场景,搜集他人或自己对冲突事件的应对方法。然后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对冲突事件的应对能力,让孩子学会冷静地应对冲突事件。
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建立合作性的关系,增加对孩子的陪伴与倾听,丰富亲子活动的形式,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技巧。鼓励孩子增加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并引导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应对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冲突。
作者简介
孙一颖
农工党浦东区委精卫支部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主管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计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重点学科的业务骨干。擅长识别精神科常见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防治管理。擅长组织并实施面向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工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