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编辑李辉退休:计划很多,对徽州复名“还会继续说”
2016年10月17日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正式退休的日子。
他在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六根”上的文章中介绍说,自己的生日是1956年10月20日,“不过,当年办身份证,我想当然地把农历9月17往后顺延一个月,身份证日子写成10月17日,提前了3天。”
李辉是湖北随州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工作,也在《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副刊上开设专栏。他还出版有《萧乾传》、《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巴金传》、《黄苗子与郁风》、《传奇黄永玉》、《沧桑看云》、《陈迹残影》、《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等传记与随笔集。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辉正式退休。退休后将编纂“副刊文丛”
李辉在电话中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退休后“计划很多,目前至少有三个比较大的计划”。
第一个计划是编一套“副刊文丛”。李辉说自己想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中国报纸副刊上的好文章结集出版,第一批15本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1月出版,明年新的20种选题也已经确定。
他在这套副刊文丛的总序中写道,“如今,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燥,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也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
第二个计划是邀请学者和文化人做客河西学院的贾植芳讲堂。
张掖河西学院是复旦大学的对口支援单位。今年7月,河西学院设立了“贾植芳藏书陈列馆”“贾植芳研究中心”“贾植芳讲堂”。
“我的老师贾植芳先生的所有书都赠送到了河西学院,在那里成立了研究中心和藏书陈列馆。我和我爱人,包括陈思和等复旦学者也把我们的一些书捐了过去。我建议他们成立了贾植芳讲堂,今年以来已经有了6讲,我和陈思和、陈子善、张新颖都在那讲过,最近,又请了梁鸿、马未都和熊光楷。”
李辉说,自己以后每年都会请6-7个比较有水平的学者和文化人做客贾植芳讲堂,这“对西部的教育是比较好的事情”。
此外,李辉还建议河西学院成立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研究中心”,请冯骥才提名,并计划用两年时间编一个“文革”之后的非虚构总书目,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这是退休之后,对我来讲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对徽州复名“还会继续说”
李辉的名字也与几则中国城市地名的变更相关联。
1994年,湖北荆州与沙市合并为地级市并改名为“荆沙市”。次年,李辉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可惜从此失荆州》一文,为舍弃著名历史地名荆州(包括江陵)不用,却用“荆沙”一名而打抱不平。
李辉在发表于“六根”的文章中回忆,“这篇文章发表后,多方转载,引起从上到下不少人的共鸣。不到两年,1996年12月,湖北省政府颁布通知,撤销‘荆沙’名称,恢复‘荆州’地名。”
2001年,李辉又在“大地周刊”发表《襄樊何不叫襄阳?》,再次呼吁家乡恢复“襄阳”这一历史地名。
“袁鹰、冯骥才、葛剑雄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赞同恢复襄阳,一时间,关于历史地名的讨论颇为热闹。九年之后,这一呼吁,在各方的呼应和配合下,终于变为现实。2010年,湖北省正式决定,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千年历史地名,有了最好的回归!”
同样让他记挂的还有被更名为黄山的徽州。
1998年4月17日,李辉在《人民日报》“大地周刊”发表《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引起多方反响。
“历史文化,不是几个空洞的口号,也不仅仅是教科书上几个简单的概念定义,更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和角落。作为地名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形象,它更有其响应的稳定性、丰富性。特别是类似徽州这种类型的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尊重历史,尊重文化,首先就在于珍爱历史的赐予,而非忽视它们,甚至无所谓地抛弃。”他在文章中写道。
此后,他多次发表文章呼吁徽州复名。今年3月,借“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机,他在“六根”上的文章《徽州,归来吧!》再次点燃舆论。
10月17日,李辉告诉澎湃新闻,对徽州复名一事“总是在说,还会继续说”。
他表示,今年11月可能会去安徽,听听想法,也许有机会做个讲座。“民间对于徽州的情结是很深的。管用不管用,我们总是在说,还会继续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