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色印记展馆 | 新中国钢铁的火红开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一天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懈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1948年投身
“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建设,
到建设武钢、包钢、攀钢、马钢、宝钢,
再到新时代建设湛江钢铁、
台塑越南河静钢铁、马中关丹钢铁、
印尼德信钢铁等,
中冶集团始终以钢铁强国、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
忠实服务于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
在整个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进程中
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那些珍贵的照片和物件
带着峥嵘岁月的印记
见证了
独属于冶建人的“火红年华”
建设鞍钢为全国
建国前期鞍钢护厂运动使用武器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这里有当时我国最大的钢铁厂。为了巩固政权,迅速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中共东北局的带领下,一部分厂区工人组队展开了我国工运史上著名的“护厂运动”和抢运设备斗争,这个忠诚担当的团队就是俗称的“老鞍建”——中国三冶的前身,也是中冶人最初的模样。
这把锯刀,白天是劳动工具,夜晚是战斗武器。面对残余的反动势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当家做主的建设者忠心护厂,并根据形势变化三次战略撤出、三次大举反攻,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了55000吨器材的抢运任务。
鞍钢“七九”开工纪念章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在党的领导下,面对万般困难,忠诚担当的中冶人百折不挠、勇毅向前,在残余敌对势力的侵扰下抗争护厂,在反扑的敌人炮火中抢运物资,在“立功竞赛运动”的号召下忘我劳动,以鞍钢的胜利开工迎来了中国的新生。1949年7月9日,鞍钢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为纪念这一盛事,特别制作颁发“鞍钢开工纪念章”。巍峨的高炉耸入云端,粗大的烟囱冒出浓烟,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壮丽景象。
工业遗产鞍钢“小白楼”照片
这是1959年拍摄的刚刚加盖后的鞍钢“小白楼”照片,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张“小白楼”旧照。鞍钢“小白楼”何时初建已不易考证,目前普遍认为与“大白楼”同期建设。在鞍钢恢复建设初期,鞍钢的“大白楼”是公司机关办公地,“小白楼”则是公司干部的住宿地。随着鞍钢恢复建设规模逐渐加大,“大白楼”成为鞍钢基本生产系统办公地,“小白楼”成为了鞍钢基本建设系统办公地。从“小白楼”中走出了我国第一支冶金建设力量和第一支冶金设计力量,依此溯源,这个饱经沧桑的建筑可说是今天中冶集团的“第一个”办公楼。
鞍钢大、小白楼党委合并相关文件(左)
鞍钢小白楼保安制度(右)
鞍钢恢复建设初期前苏联设计图纸
1951年,为满足鞍钢恢复建设需求,黑色冶金设计公司焦化耐火工程技术人员(中冶焦耐前身)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积极开展设计。积累了大量的研发、设计和建设经验,为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中图纸内容即为前苏联乌克兰国立焦化设计院指导编制的鞍山钢铁公司焦化厂设计任务书。
参加鞍钢恢复生产建设时,设计人员在国外技术专家指导下绘制设备图纸,图为进料滚装置图纸,制造厂以此图纸要求进行部件制作。
创造复工奇迹 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者
鞍钢“三大工程”历史照片
1952年7月14日、8月1日、1953年7月9日,举世闻名的鞍钢“三大工程”,即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高炉工程先后破土动工,正式开启了新中国工业化道路。新中国的第一支基建大军就此诞生。“三大工程”占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无数个“第一”——它是“一五”计划中位列首席的头号工程,是我国第一个钢铁基地,是新中国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入生产的重点工程。
国家领导人为庆祝“三大工程”竣工生产的贺信
1953年12月26日,在鞍钢“三大工程”开工典礼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发来贺信。毛泽东同志在贺信中称赞“三大工程”竣工投产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三大工程”纪念章、“三大工程”劳动模范受奖照片
纪念章以高炉和无缝钢管、重轨图案组成。同时,重工业部以银质纪念章授予建设三大工程有卓越贡献的63名劳动模范,彰显了“三大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无可比拟的特殊意义。
原重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向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王进忠等颁发建设“三大工程”劳动模范银质纪念章
“三大工程”建设时期焦炉切砖砌筑专用工具
建国初期建设鞍钢时,建一座高炉大约要用两万多块耐火砖,砌高炉的异形耐火砖加工均为手工制作。为了赶超工期,瓦匠们每天双手抱着鍽子,低着头铲砖,空气里都是做砖的灰粉,呼吸一会儿鼻子和嘴里砂淋淋的。当时一个熟练的瓦匠一天能磨大概15块砖,只能增多人手,很多瓦匠在那不停地切砖磨砖,场面很壮观。后来为了提高效率,瓦匠们设计制造了磨砖机,一台磨砖机每个班能磨200块左右,这一下出来的成品砖就相当于13个人的工作量。至此,这组手工切砖磨砖的工具才正式退役。
设计人员的笔记本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为了恢复鞍钢建设,鞍钢从规划设计入手培养人才。1951年1月,先后担任鞍钢三大工程总工程师、重庆钢铁设计院(中冶赛迪前身)首任院长的李力进驻鞍钢计划处担任设计室主任,在不依赖日籍人员同时,开始组建自己的设计队伍。1952年2月,设计室升格为独立的设计处,与科技处被誉为公司两大技术核心。一大批设计人员经过鞍钢大规模建设实践,学习掌握了钢铁项目建设的先进技能和管理经验,为建设新中国各大钢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图为李力参与鞍钢建设积累的笔记和资料。
“三大工程”建设时期前苏联专家捐赠的铸铁轴承底座模型
“三大工程”建设时期,前苏联不仅选派专家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捐赠了大量工程设备、仪器、模型。此图为“三大工程”建设期间苏联专家捐赠的铸铁轴承底座模型,后随黑色冶金设计总院由鞍山迁至北京,收藏于中冶京诚企业展厅中。
光荣支援全国 冶建摇篮的拓荒者
“老鞍建”支援外地建设征战图
1958年,随着鞍钢工程陆续完成,8万中冶人离开鞍山开始了支援全国的征程,在中国的大地上,建设一个又一个冶金企业。
欢送赴酒泉、包头支援同志合影
1956年,中央决定兴建包头钢铁基地。图为欢送赴包头支援职工合影。
赴酒泉支援老同志留存影集
1958年,根据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决策,兴建酒泉钢铁基地。2万多名职工奔赴酒泉支援建设。图为第一批支援酒钢建设的职工合影。
特殊填平补齐 不断创新的追求者
劳动模范于启仁在齐大山选矿施工照片
随着鞍钢恢复建设趋近尾声,产线设计不平衡的矛盾凸显。为优化鞍钢产业格局,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鞍钢建设全面转入“填平补齐”阶段。这张照片是冶金工业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机电公司架工于启仁在现场作业的场景,名噪一时的“空中飞球磨”就出自于启仁在鞍钢“填平补齐”阶段的重点工程——齐大山铁矿建设时的壮举,他巧用滑轮,将数十吨重的球磨机从空中移位并精准落地,他也因此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盛情邀请,到中南海入住18天之久,并成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组电流、电压、电阻测量设备
这是一组上世纪50—80年代,在鞍钢一炼钢转炉工程使用的电气测量设备。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和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电气测量设备准确度不高,需多人协同作业,体积笨重,携带不方便。而后,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早期的电气测量设备已被多功能一体化的电子测量设备所替代,原本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效率和准确度都提高很多。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不断地创新,测量设备性能更加优化。虽然当年的测量设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设备至今仍保留,这是对那个年代工人师傅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辛苦付出的一种见证。
右图: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鞍钢捐赠电表
左图:1959年,国产电表
自1965年起仍在服役的卷扬机
两台卷扬机均购买于1965年,为当时最先进水平设备,分别为75马力、50马力,并先后参与鞍钢1号2号3号高炉改造施工,曾随包建水钢参与水钢高炉改造施工。在精心保养下,目前仍可正常使用,近年来先后参与本钢1号2号3号4号5号高炉改造施工。
鞍钢首座100米烟囱施工照片
1972年,在鞍钢首座100米烟囱施工中,中冶人在已有经验的启发下,自制“无井架液压滑动模板”全套设备,成功创造了“液压滑升台”施工方法,为国内超高混凝土施工提供了有效借鉴。
英雄轧机与功勋轧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中电机制造业的迫切要求,提高鞍钢成卷冷轧矽钢片的生产能力,中冶人成功探索出一套配合生产、不停工施工的改造施工经验,在确保正常生产前提下,将鞍钢第一、第二初轧厂轧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其中第一初轧厂1100轧机被冶金部授予“英雄轧机”,第二初轧厂1150轧机被冶金部授予“功勋轧机”。
致力绿水青山 砥砺前行的奋斗者
鞍钢板坯连铸工程技术总结
总结中系统全面地收录了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和个专业的主要先进技术,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相当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鞍钢第三炼钢厂板坯连铸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鞍钢“七五”技术改造规划》重点工程之一;是继宝钢之后,我国第二个大型板坯连铸机成套设备和有关技术的引进项目。工程于1986年12月13日正式开工,1990年7月30日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顺利投产。并荣获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和冶金部优质工程奖。
中国首届工程建设总承包银钥匙奖
进入世纪之交,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钢铁建设项目陆续在筹划之中。其中,鞍钢新建两台360平米烧结机工程是最先启动的项目。在钢铁工业大幕将启的历史时刻,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中冶长天前身)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大型冶金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于2000年签订了鞍钢两台360平米烧结机工程总承包合同。该项目的顺利完成,让中冶人捧回了中国首届工程建设总承包银钥匙奖。
JNX3-70-1型焦炉施工国家级工法
鞍钢四期改造项目8号焦炉是JNX3-70-1型大容积顶装焦炉,于2011年初开工建设。这座焦炉在炉体设计、焦炉机械、焦炉工艺等方面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排放指标符合最新环保标准,自动化程度高。与7m焦炉炉型相比,JNX3-70-1型焦炉更加环保,污染物排放量小;与7.6m焦炉相比,JNX3-70-1型焦炉充分考虑了国内煤资源的质量,更符合国情。鞍钢JNX3-70-1型焦炉是国内首次施工,所对应的焦炉砌筑技术也开创了国内环保型焦炉施工的先河。《JNX3-70-1型焦炉施工工法》根据焦炉的施工特点,系统全面的总结了JNX3-70-1型焦炉砌筑工程从焦炉施工准备到焦炉施工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了工程质量和焦炉使用寿命。鞍钢化工总厂焦炉四期改造工程8号焦炉共6个单位工程,28个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设备安装单体试车、联动试车、热负荷试车均一次成功。8号焦炉曾获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鞍钢优质工程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QC成果获得冶金行业优秀QC成果一等奖、优秀设计奖1项、应用国家级工法1项、行业首创国内领先新技术1项、国家专利27项,再次刷新了环保焦炉施工的历史,为冶金焦化行业的发展树起一座崭新的丰碑。
鞍钢鲅鱼圈7米焦炉特制菱形铲
中冶人以8米单孔试验焦炉(与鞍钢合作项目)为基础,成功自主研发建设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4座52孔7米焦炉示范工程,兼顾了容积大、投资省、环保水平高等诸多优点。在建造过程中,中冶人缔造了100天内完成砌筑的神话,并将工艺上升为该领域的新国家标准。图为中国五冶施工人员特制焦炉砌筑施工菱形铲代替传统桃形铲。
★
历史不可复制
精神却能传承
中国的钢铁年产量由建国之初不到世界总产量的0.1%到稳居世界第一,这是一代代中冶人励精图治、砥砺奋斗的结果。技术不断革新,匠心始终坚守。中冶人正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耽误”的中冶精神,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速前进!
2021年 187期·266篇
内容来源/中冶全媒体中央厨房
供稿单位/中国三冶
参与单位/中国三冶 中冶焦耐 中国五冶 中冶京诚 中冶赛迪 中冶长天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1432期·3955篇与您相遇
做冶金建设国家队
基本建设主力军
新兴产业领跑者
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标题:《红色印记展馆 | 新中国钢铁的火红开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