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州,有多少传奇?

2021-11-18 18: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本文由 徐州万科 特约制作

这是一座

充满传奇的城市

它是

兵家必争之地

从春秋战国到清末民初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无数次战役在此上演

项羽、刘邦、韩信、曹操、刘备、吕布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古今多少军事家在此

纵横捭阖[bǎi hé]

(淮海战役总前委雕塑,从左至右依次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摄影@李琼)

它是

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古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

今有京沪铁路与陇海铁路十字相交

更有京沪高铁与陆桥通道

双线飞架

(京台高速与陆桥通道交汇,摄影@李传新)

它是

南北闻名的工矿重镇

建立于此的工程机械集团

为中国行业排头兵

世界排行第三

(青藏公路徐工道路机械联合施工,摄影@陈晓东)

它就是

徐州

不仅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GDP高于沈阳、长春、哈尔滨、石家庄

太原、南昌、昆明、贵阳等

一众省会城市

(请横屏观看,徐州主城区整体风貌,摄影@李玉龙)

更是中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典范之一

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矿坑

也在徐州人的手中

蜕变为风景宜人的绿地公园

人称

“一城青山半城湖”

(请横屏观看,徐州城市绿化,摄影@郑舟)

那么

为什么是徐州?

答案需要

从徐州的地理区位说起

01

战略要地

从空中俯瞰

中国东部广袤的平原地带

华北平原与长江下游平原之间

山地区隔较少

如同一整块连为一体的“大平原”

徐州

便位于这块大平原的中心区域

(徐州位置示意,标注@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其地势

整体低平坦荡

(请横屏观看,徐州航拍,摄影@吴亦丹)

境内

山东丘陵余脉

自东北向西南斜贯而过

虽不甚高耸

却打破了平原的单调

使徐州的地貌变得相对丰富起来

(徐州地形图,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山间水汽弥漫

一派云遮雾绕

(请横屏观看,徐州城区附近山地,海拔多在100-200m之间,摄影@赵孝民)

古代名川泗[sì]水流经徐州山地时

也曾因山地所挟

形成秦梁洪、徐州洪、吕梁洪

三处险滩

(徐州洪,又名百步洪,位于今天故黄河徐州和平桥至显红岛一带,因后期黄河夺泗入淮及人为改造,徐州三洪之险早已难觅踪迹;图为徐州显红岛,摄影@郑舟)

孔子亦曾慕名前来观洪

并感慨

(出自《论语·子罕》,吕梁洪为三洪中最险处,传说孔子曾携弟子专门来此观洪)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山水交汇之处

冈岭四合、一水环绕

堪作古代城市的天然护城墙、护城池

苏轼就曾评价徐州

(出自苏轼《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战国末期,徐州一带为楚国属地,西楚霸王项羽也曾定都于此,故徐州在古代也被称作“楚地”)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请横屏观看,徐州市区景观,图中河流为黄河故道,即古代汴泗河流后所经之地,是古代徐州城的天然护城河,远处为徐州城南山地,也可看作徐州城的天然城墙;摄影@郑舟)

同时

泗水右接汴水、左纳沂[yí]水

又最终汇入淮河

则给徐州带来了天然的水利之便

使其成为西接中原、东襟黄海

北扼齐鲁、南屏江淮的

水运中心

(淮河流域沂沭泗河水系变迁,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除此之外

徐州还拥有丰富的

煤矿、铁矿、岩盐资源

(江苏省关键矿产分布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如此

拥有人口、粮食、资源、交通、地形等

多种优势的徐州

天然拥有发展壮大的先机

但是

作为大平原的中心

徐州也将面临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即每当乱世

便会成为各方争夺的

“四战之地”

(徐州九里山古战场遗迹,摄影@郑舟)

又因为徐州拥有上文所述地理优势

更被历代军事家所看中

成为攻守要地

驻军众多

(徐州战略地位评价,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不但战事频繁且规模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

发生在徐州一带的有文字记载的

大小战事共1000多次

其中较大规模的就有400多次

频繁的战争

让徐州在历史上留下了数不尽数的

经典战役、英雄故事

(19世纪前徐州主要战争一览,上文数据出自《徐州文化溯源》,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其结果

更关乎战争双方发展局势

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次大决战

淮海战役

也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

经此一役

国民党精锐主力损失殆尽

也奠定了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局面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摄影@李琼)

当然

历史并不只是分裂与战争

在局势相对稳定的大一统时期

徐州便不再是“四战之地”

而是东部重镇

是国家的交通枢纽

并随着交通的升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02

交通枢纽

秦汉时期

徐州便是东部交通枢纽之一

陆路交通与汴泗漕运

均在境内交汇

始皇帝东巡途经彭城之时

曾派人于泗水打捞周鼎

虽徒劳无果

“泗水捞鼎”的典故

却流传至今

(徐州汉画像石“泗水捞鼎”,图源@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两汉时期

国家长期稳定统一

徐州一带作为高祖皇帝故里

也在较长时期内得到了赋税减免等优抚

开始快速发展

(徐州汉皇祖陵刘邦雕塑,刘邦,沛郡丰邑人,即今徐州丰县,后于沛县起兵,自称“沛公”,摄影@李琼)

其农业发达

小麦、水稻、粟、黍等

都得到广泛种植

常言“丰沛收,养九州”

(徐州农田收割场景,仅作示意,摄影@李玉龙)

纺织、冶铁、制铜、制玉等

手工业也十分繁盛

出土文物

如金器、银器、玉器、铜器、漆器等

都制作精美

(徐州汉代玉器,龙形玉佩,摄影@肖怡宁;玉兽首,摄影@动脉影;玉饰,图源@徐州博物馆;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农业、手工业的兴盛

使徐州一带人口众多、城镇林立

较有名气的城邑有

彭城、丰城、沛城、下邳、武原等

其中

处于汴泗交汇处的彭城

便是当时江苏境内最大的城市

分封至此的诸侯王

更拥有相对独立的军事、经济自治权

(两汉时期,徐州一带共分封13位楚王、5位彭城王,此外还有4位下邳王,图为徐州龟山汉墓,摄影@石耀臣)

徐州汉墓出土的相关官印、钱币、陶俑

及汉画像石所展现的

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

更成为了让人一窥汉时人间百态的窗口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兵马俑,摄影@柳叶氘)

然而

(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东汉末年起

古代中国又迎来了近400年的割据混战

徐州历经战乱

之后

直至唐宋时期

才逐渐恢复为东部重镇

(北宋时期,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在此大力治理水患,发展经济,徐州人为纪念苏轼在徐州的功绩修建了苏公塔;摄影@陈晓东)

只是好景不长

公元1128年

南宋将领主动决开黄河以阻金兵南下

黄河主流夺泗入淮

徐州成为黄泛区

此后的600多年间水灾不断

(请横屏观看,骆马湖;黄河夺泗入淮后,泥沙淤塞河道,泗水沿线许多低洼地带积水成泊,微山湖、骆马湖等东部大湖由此生成;摄影@吴亦丹)

不过

也是在此期间

元明清时期的王朝统治者定都北京

为加强与江南经济中心的联系

新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又使徐州重新恢复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

(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分布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徐州的工商业

开始兴盛

其时

运河舟楫如梭

(徐州运河航船,摄影@李琼)

沿岸城镇

商铺林立

手工业发达

(窑湾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摄影@李琼)

最为繁盛之时

每年由徐州段运河北上的

漕船约12000艘

运军12万人

运送漕米达400万石

为了治理徐州段运河河道及漕运事务

明朝政府在徐州设立了漕运参将府、广运仓

户部分司、工部分司等机构

鼎盛时期的徐州广运仓

最多时储粮达100万石(约合1.2亿斤)

(徐州户部山,上文数据出自《徐州简史》,摄影@李琼)

朝鲜人崔溥

曾沿运河游览

后在其著作《漂海录》中称

徐州等运河重镇

(崔溥《漂海录》,转引自《徐州简史》)

繁华丰阜,无异江南

只是到了清朝中后叶

徐州自然灾害连绵

民间起义频发、运河航运凋敝

其经济、民生又一次陷入崩溃

民国时期

津浦(京沪)铁路、陇海铁路(部分)

相继建成通车

徐州成为了当时中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交汇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铁路的运输能力

远超古代车马及运河航船

徐州迎来了新转机

已经开始机械化开采的煤矿

随着铁路的建成打开了销路

徐州煤炭产销两旺

开始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煤炭产地

(徐州北站货运编组,仅作示意,摄影@石耀臣)

交通及煤炭工业的发展

又带动了电力、铁矿、机械等

工矿产业的相继发展

再加上轻工业和手工业的逐步兴盛

到抗日战争前夕

徐州市区的人口增加到13万以上

再次成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

第一大城市和工农业产品的

集散中心

(徐州大同街钟鼓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为当时徐州最高建筑,摄影@李琼)

然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接连爆发

再次打断了徐州的发展势头

直到淮海战役全面胜利后

徐州

才迎来真正的和平

以及全新的发展机遇

03

淮海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

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复建

并全线通车

徐州真正地成为了中国的铁路枢纽

(请横屏观看,陇海铁路与京沪铁路交汇,摄影@王新伟)

同时

为满足华东地区对煤炭的需求

国家把徐州定为

全国重点扩建的老矿区之一

其煤炭生产量达全江苏省的90%

(徐州姚桥煤矿开采情景,摄影@李新建)

煤炭的开采

也带动了电力、钢铁、机械、电解铝等

基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徐州也成为了

中国主要的煤矿城市及重工业城市

(徐州铜山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摄影@李玉龙)

再加上民营经济的发展

至20世纪80年代

徐州便成为了淮海地区主要城市

(徐州电视塔,于1992年建成,高199.6米,其造型特殊,为后来的上海电视塔东方明珠提供了很多借鉴,摄影@郑舟)

不过

到20世纪末

和众多煤矿城市一样

徐州也开始出现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工业衰退等现象

不同的是

徐州立足自身优势主动转型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堪为资源枯竭城市谋求新生的经典案例

首先

是立足区位优势

实现了交通升级

京杭大运河重新通航

徐州港

成为“北煤南运、西煤东输”

重要的中转基地

同时也是中国28重要内河港口之一

(徐州港下辖万寨港区、邳州港区、孟家沟港区、双楼港区,图为邳州港煤炭卸运,摄影@李琼)

京沪、京台、连霍等

国家高速公路干线

在此交汇

(请横屏观看,连霍高速徐州南出口,摄影@李传新)

京沪高铁、陆桥通道的建设

又使徐州成为了中国东部陆路中心

(京沪高铁与陆桥通道,摄影@李琼)

再加上

航空及输油管道的建设

徐州则成为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徐州综合交通网络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其次

便是主动进行产业升级

在能源产业方向

徐州除了积极构建省外及国外开采基地

增加科研投入来提高煤矿利用效率外

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业

从而早早走出因资源衰竭带来的发展困境

(徐州睢宁姚集光伏发电基地,摄影@李玉龙)

装备制造方向上

早在20世纪80年代

徐州就主动对一众中小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改革

由此成立的徐工集团

自成立之初

便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

许多大型工程机械设施

如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大型装载机

大断面岩石掘进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

高空消防车、石油钻探设备等

“硬核”产品均由此诞生

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正在吊装丙烷脱氧装置,摄影@陈晓东)

徐州也成为了中国的

“工程机械之都”

(徐州贾汪区工程机械,摄影@李琼)

此外

集成电路与软件开发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徐州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摄影@李琼)

综合物流等新兴产业方向

徐州都全面布局

(徐州综合保税区,摄影@李琼)

三大产业的全面发展

使徐州从传统煤炭工业城市

转型成为综合实力之城

2020年GDP达7319.77亿元

位列全国第27位

(徐州城市景观,摄影@李玉龙)

再次

在城市建设方面

徐州同样实现了升级

从城市交通

(徐州地铁1号线,摄影@陈晓东)

到商业购物

(徐州苏宁广场,摄影@怪兽Nico)

从医疗教育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摄影@江南君)

到文化休闲

都快速发展

(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摄影@李玉龙)

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

徐州在生态恢复上堪为典范

昔日的采煤塌陷区

蜕变为湿地公园

(请横屏观看,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由采煤塌陷区改建而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生态恢复典范,摄影@郑舟)

采石场

也被改造为宕[dàng]口公园

(珠山宕口公园,为中国首个宕口遗址公园;宕口,主要指露天采矿形成的采石场;摄影@郑舟)

如今

其整体森林覆盖率

主城区开放园林绿地数

都居江苏省第一

并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森林城市”等

多项荣誉

(徐州悬水湖景区,摄影@郑舟)

当然

徐州所展现的一切

无论硬核实力还是文化内涵

都是这片土地

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徐州人的

激情与活力

今日

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徐州万科

联合 星球研究所

共同制作了全新的徐州城市推介片

《快哉徐州》

在此

我们可以感受到

今日徐州

环境优美

(请横屏观看,徐州秋色,摄影@李玉龙)

村镇风貌整洁

(徐州乡村风光,摄影@李玉龙)

美食娱乐丰富多彩

(徐州美食,地锅鸡、“饣它”[sa]汤、八股油条,摄影@闫妍;烧烤,摄影@王鑫)

人民生活快乐怡然

(徐州邳州银杏大道,摄影@王鑫)

而未来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将再造传奇

(淮海经济区布局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 | 沉默

图片 | 周昫光

地图 | 陈志浩

设计 | 汉青

审校 | 所长 山妖 河边的卡西莫多 泰山

封面摄影师 | 李玉龙

参考文献:

[1]王健主编. 徐州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08.

[2]郭海林著. 徐州历史文化溯源[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6.09.

[3]邹逸麟主编. 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12.

[4]虞友谦,汤其领主编. 江苏通史 秦汉卷[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2.03.

[5]沈正平,王健,闫庆武. 城市演进的区位因素探析——以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例[J]. 人文地理, 2001(05):29-33+48.

[6]赵媛主编;王静爱丛书主编. 江苏地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9.

[7]吴欢. 交通发展对徐州城市空间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D]. 江苏师范大学, 2017.

[8]薛毅. 试论煤炭工业对徐州城市发展的历史作用和影响[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9(01):87-93.

[9]姜英姿. 徐州市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分析[J]. 江苏商论,2020(01):134-136.

原标题:《徐州,有多少传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