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释新闻丨发源于无锡的“河长制”为何能被深改组在全国推广?
一项发端于江苏的创新之举将向全国推广。
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据新华社报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有关报道发现,管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河长制”由江苏无锡市在9年前首创,后在江苏太湖流域推广,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市在全境推行。
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河长”,负责辖内河流污染治理
“河长制”的诞生,与“太湖蓝藻事件”有关。
2007年5月,无锡段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南靠太湖的无锡水源水质恶化,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缺乏,引发市民抢购纯净水。
据新华社报道,当年6月11日,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无锡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批示: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太湖水危机”令无锡人反思,针对水污染严重、河道长时间没有清淤整治、企业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有机物、肥料、农药等污染物引起的水体污染)等现象的整治行动全面展开。
2007年8月,无锡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将河流断面水质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各市(县)、区不按期报告或拒报、谎报水质检测结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这份文件的出台,被认为是无锡推行“河长制”的起源。
简单说,“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污染治理。“河长”是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督促下一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完成河流生态保护任务,协调解决河流保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这项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让无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了64条河流的“河长”,真正把各项治污措施落实到位。
无锡“河长制”曾被拍成电影
2008年6月,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无锡的“河长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实行双河长制的通知》: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的重任。
随着“河长制”的进一步推广,一些地方还根据实际,将河长扩大到由人大、政协领导担任,部分地方设立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河流的“无缝覆盖”。
“河长制”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太湖15条入湖河流之一的太滆南运河曾长期受住家船污染问题的困扰,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和时任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任“双河长”后,多次实地督查沿河污染源、排污口,取缔住家船,河流水质官感、沿河生态得到较大恢复。
“河长制”最大程度上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九龙治水”的不足,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
从组织架构看,纵向从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到区委书记、区长、镇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各级“河长”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治水“生态链”;横向从政府各级部门开始,发改、经贸、财政、规划、建设、国土、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各有分工、各具使命,谁都不能在水环境治理上缺位。
从社会影响力看,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河长制”推进也不断加速,沿河、沿湖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关停超标排污企业,寻求清洁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民间治水力量也被带动,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
2010年,无锡“河长制”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这部名为《河长》的电影被称为“中国首部水危机环保主题电影”,由环保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昆山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著名演员吕良伟、周显欣、牛犇主演,“河长制”这一制度创新由此为更多人所知。
八省市已在全境推行“河长制”
随着“河长制”在江苏的推行,北到松花江流域,南至滇池,“河长制”逐渐从太湖流域走向各地。
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8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在部分区域实行“河长制”。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5年启动“河长制”的江西是目前“河长”规格最高的省份:省委书记任省级“总河长”,省长任省级“副总河长”,7位省领导分别担任“五河一湖一江”的“河长”,并设立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五级河长。
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可不是挂名。据了解,江西将“河长制”责任落实、河湖管理与保护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考核、审计厅负责离任审计。
在江苏的近邻浙江,“河长制”亦得到空前重视。
2008年,湖州市长兴县试行“河长制”,随后,嘉兴、温州、金华、绍兴等地陆续推行。
2014年,省委、省政府全面铺开“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工作,为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打响全民治水攻坚战,“河长制”被称为“五水共治”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
目前,浙江已形成强大的河长阵容: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村级河长42120名,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已具雏形。今年6月,省治水办出台《基层河长巡查工作细则》,首次为全省基层河长的巡河工作制定详细规范,明确“对巡查履职不到位、整改不力等行为,在约谈警示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督办抄告,视情启动问责程序。”
据新华社报道,10月1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