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度体检意义不大?体检不只是检“病”
美国普通内科学会日前郑重提醒医生“不要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常规的普通体检,没有特别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体检,包括‘保健’在内的年检,在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显示并无作用,但不必要的检查却引发了潜在的危害”。
年度体检究竟有没有意义呢?很多体检者会认为,体检就是为了检查有没有病,体检之后拿到体检报告草草看下,没有大问题就丢到一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中心主任范竹萍看来,体检不仅仅是要得到一个“正常”或者“不正常”的结论,它更是健康管理第一步。受检者应根据报告里的数据,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变被动治疗疾病为主动管理健康,从而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评估总体健康风险
相比国内体检套餐看似“多而全”的检查项目,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管理中心与通用公司的多次合作研究中,医生只要求受检者抽取手指末梢血,查看血糖和胆固醇等少数指标。但在体检前每位受检者必须认真填写问卷表,而这份问卷详细到生活方式、每天运动情况、饮酒抽烟习惯、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睡眠,包括乘车是否系安全带等。
范竹萍介绍说,“只要能影响健康的方方面面都会在问卷中涉及,这属于大健康概念,他们认为问卷中涉及的问题都是从长远来看可能影响受检者的因素。”
“目前很多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大多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所以在体检中调查生活方式进而改进生活方式才能更长远地利益到人们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范竹萍说,在美国,人们并不只是关注检查指标,而更注重对总体健康风险包括生活方式的评估。
在范竹萍看来,年度体检一方面有助于了解你某个年龄段的健康状况,包括有无一些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你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仁济医院健康保健中心早在六年前就在部分受检者中推行体检前,填写一张“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内容包括健康史、躯体症状、生活方式等,目前在完善和环境健康、心理健康与精神压力、睡眠健康和健康素养等相关的内容。在范竹萍看来,这将更有利于医生设计针对性体检项目以及做出更全面的体检结果和健康风险判断。
按照范竹萍的设想,今后会将移动信息技术进一步运用到体检的问卷调查中来,检前受检者完全可以通过APP来完成问卷调查,这样不但能节约时间,更能提升健康管理的能力。
体检之后要调整生活方式
每一年体检一次,很多人都能达成,可是当人们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大家往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更不知道今后要怎样做才能改善,有哪些风险可通过自身调整来降低甚至消除。
钱红艳说,以往在国内的体检基本上拿到体检报告就丢到一边,从未仔细看过,或者看不太懂,虽然偶尔会想起来自己有子宫肌瘤需要注意下饮食,可过了不到几天,又回复到原来的生活习惯中。“如此体检,做了也是白做。”
而那次台湾的体检结束之后,医生和她长达1小时的交流却让她至今都记忆犹新,医生不仅告诉自己身体存在哪些问题,还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
作为“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倡者,范竹萍对于一些体检机构对健康管理概念的滥用已有些反感,“健康管理,原本意味着发现、评估和干预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在一些地方却走了样。体检,成了它唯一的具体化实践。所以体检不仅仅是要得到一个‘正常’或者‘不正常’的结论,它只是健康管理第一步。”
预防疾病于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预防慢性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消耗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如果能从体检这个源头阻断这些疾病,便可以节约很多金钱。
在范竹萍看来,要达到对于疾病预防的效果,无论是受检者还是医生都应该对“检后”环节进一步重视。随着循证医学的蓬勃发展,一大批临床实践指南被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并不断更新。在健康管理领域,医生更要应用各个专科的最新指南和共识,对体检者进行全身各脏器的风险评估和干预,如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进行随访观察、对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胃病患者进行胃黏膜状态评估和胃癌高危因素筛查、对肝病患者进行肝纤维化的预测、对高危人群进行肠道健康维护和肠癌筛查等,都属于医生健康管理的范畴。
很多人尽管在体检中被发现存在一些潜在疾病或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偏高等,却常常由于工作忙、没有不适感觉等原因,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直到疾病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损害时,才开始觉悟。因此,范竹萍建议受检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变被动治疗疾病为主动管理健康,从而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