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逃逸鲟鱼已被发现吃了中华鲟幼鱼的潜在食物,判定影响还尚早

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2016-10-14 07:4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0月13日,多名参与监测和调查“7·19洪水”清江逃逸鲟鱼对长江生态影响的专家向澎湃新闻证实,已发现大量杂交、外来鲟鱼开始在长江流域进食。

从长江里打捞上来的逃逸鲟鱼(大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吴金明供图

专家发现,部分逃逸鲟鱼的消化道内有底栖生物,其中的小鱼虾是中华鲟幼鱼的潜在食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吴金明博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之前的监测未发现外来鲟鱼进食记录。原因可能是杂交鲟鱼在适应长江的新环境,也有部分可能是打捞起来的鲟鱼已将食物全部消化。

“比起其他鱼类,鲟鱼是很耐受饥饿的,属于冷水性鱼类,可以很长时间不进食。”吴金明说。

不会对中华鲟成鱼的食物链造成威胁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19日,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库区近万吨网箱养殖的鲟鱼被洪水冲入长江,其中包括黑龙江鲟(史氏鲟)、达乌尔鳇、西伯利亚鲟、施氏鲟等外来、杂交鲟鱼。

吴金明介绍,外来、杂交鲟鱼的进食特点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鲟鱼总体比其他鱼类更耐受饥饿,中华鲟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中华鲟亲本(回长江繁殖的成鱼)在长江里基本不进食,繁殖后产生的幼鱼才会在长江里进食。”吴金明说。

长期从事渔业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庄平也表示,性成熟的中华鲟成鱼进入淡水后是不摄食的。

“但在游进大海前的几个月中,中华鲟幼鱼会在淡水中摄食,以底栖生物为主,都是很小的鱼类,因为幼鱼那时候自己就只有十几厘米长。”庄平说。

逃逸鲟鱼肠道内发现还未消化的小鱼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吴金明供图

而此次解剖逃逸鲟鱼发现的“小鱼虾”,是否本来可能成为中华鲟幼鱼的食物呢?

吴金明表示,在一些逃逸鲟鱼体内发现有较小的底栖生物,是中华鲟幼鱼潜在的食物来源。

若中华鲟幼鱼存在,此时应该已游入海洋

吴金明称,此次发现逃逸鲟鱼进食还不足以判定对长江生态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而其他专家也认为判定影响还为时尚早。

庄平对澎湃新闻说,目前尚不能得出杂交鲟鱼已与中华鲟幼鱼进食形成竞争关系的结论。上述发现对于中华鲟所受到的影响还不具备任何指向意义。

庄平表示,要回答这一问题,逃逸鲟鱼吃掉的小鱼虾种类和大小、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构成,以及中华鲟幼鱼生长的生活习性等因素都应得到充分考虑。

庄平说,外来鲟鱼食道中发现的小鱼虾不仅仅是中华鲟幼鱼的食物,也是很多其他鱼类的食物;至于小鱼虾是否会成为中华鲟幼鱼的食物也未有定论;另外,目前已是10月,对于中华鲟幼鱼来说,就算还有种群存在,也应该已经游入海洋。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剑波也表示,该发现仅说明杂交鲟鱼可以在长江流域内找到食物,但尚不能证实杂交鲟鱼与中华鲟幼鱼进食形成竞争关系,也无法因此得出杂交鲟鱼对长江生态影响的任何结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