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二五”中国年均3.1亿人次受灾,死亡失踪1500余人
中新网10月11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在今年“10·13”第27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减灾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行动》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均造成3.1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500余人。
《行动》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呈现出灾害影响范围广、灾害区域特征明显、季风气候影响显著、洪涝和地震灾害损失重等特点,年均造成3.1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5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900多万人次,倒塌房屋近70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70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00多亿元。
与2001-2010年均值相比,“十二五”时期中国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减少86.7%、22.6%、75.6%、38.8%、13.2%。
《行动》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着力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监测预警、科技支撑、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和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自然灾害综合防御水平不断提升。
在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防震抗震、防风防潮、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等防灾减灾重点工程设施的投入,工程设防水平明显增强。
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机制,增加监测站网密度,不断优化监测布局,提高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方面,注重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搭建科研平台,推进灾害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
在防灾减灾人才队伍能力建设方面,将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支持鼓励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在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通过结合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和扶贫工作等,大力推进区域和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城乡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高。
《行动》指出,我国高度重视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动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社会公众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增加。将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纳入政府规范体系,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协调服务平台,制定完善救灾捐赠和志愿服务管理规章制度。中央财政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积极支持农业保险发展,试点推进农房灾害保险,推动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市场机制在转移和分摊灾害风险、拓宽救灾资金渠道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题为《“十二五”中国年均3.1亿人次受灾 死亡失踪1500余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