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七)

2021-11-16 14: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破圈了 ,作者韩显阳

破圈了.

纵览寰宇风云,漫谈时政大事。

翻阅资料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历史上的华工,在世界各地的形象都是悲苦而模糊的,是麻木茫然、无意识的“铁路枕木下的冤魂”;然而红军中的华工却截然不同,他们以响亮的“中国军团”的形象,在苏俄大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月革命后,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基辅、巴库、叶卡捷琳堡、彼尔姆等许多城市的反对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游行队伍中,都留下了旅俄华工的身影,他们与俄国工人肩并肩、手挽手。几个月后,他们还一起平定了科尔尼洛夫反革命叛乱。

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

根据“列宁格勒州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档案馆”保存的资料,早在1917年,华工中最优秀代表就勇敢而坚决地捍卫了伟大十月革命的成果,加入了彼得格勒、莫斯科、基辅、弗拉季高加索、彼尔姆、雅罗斯拉夫尔、彼得罗扎沃茨克等全俄罗斯很多城市的赤卫军队伍。在彼得格勒赤卫军中,中国人冯自战、王永福、李奥书、刘玉臣、马玉屯、张继山、张朝贺等人积极参加战斗。

十月革命前在彼得格勒“新帕尔维宁”工厂工作的金鼎山是一位华工布尔什维克,他与中国同乡孙林海等人在1917年12月加入了赤卫军支队,并在劳塔车站参加了反击芬兰白卫军的战斗。1917年11月,朱善旺、唐利方、刘宝山等12名华工加入了莫斯科赤卫军支队。

1920年3月1日旅俄华工《大同报》

第一支华工服兵役的支队,是革命领袖列宁的贴身卫队。圣彼得堡的斯莫尔尼宫曾经是布尔什维克军事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列宁曾在那里办公和居住。在保卫斯莫尔尼宫的拉脱维亚步枪营中,有70多名中国人。随着政府从圣彼得堡迁往莫斯科,这个支队更名为“第一国际红军军团”,继续从事保护列宁及其战友托洛茨基、布哈林等苏俄重要领导成员的任务。

十月革命目击者、美国作家阿尔伯特·里斯·威廉斯这样写到:“列宁的领导风格一贯雷厉风行,早上想到要组建国际支队的计划后就立即下令付诸实施。他打电话给新上任的红军总司令尼古拉·克雷连科,一时没找到,就立即他写了一张便函。到晚上,已经组织起一支国际主义者部队,并且发表了号召所有外国人加入的呼吁书。

尽管如此,列宁还是放心不下,一直都在亲自关注组建‘国际军团’的工作,过问全部细节。他曾经两次打电话给《真理报》编辑部,让他们同时用英文和俄文刊登这份呼吁书,还叫电报局把呼吁书向全国散发。这个国际团由中国人、芬兰人、波兰人、德国人、捷克人等十几个国家的国际主义战士组成,其中的第一营第三连完全由中国人组成。”

锡瓦什之战:国内战争当中,苏俄军事将领伏龙芝指挥红军南方面军成功地强渡锡瓦什湖,全歼克里木半岛的白军。

随着苏俄内战爆发和协约国武装干涉升级,越来越具有政治自觉的红军中国支队分“两个阶段”、“五条战线”驰骋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场上。

第一阶段是从1917年秋季到1918年春季。与此前大多数华工并不了解政治局势不同,首批中国军事干部开始成长起来并展现出巨大魅力。华工中共产主义思想迅速传播,越来越多人相信:只要信仰布尔什维克,生活会更加美好。此时,华工作为苏俄红军队伍中国际支队的一员,与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塞尔维亚人一道并肩作战。总体而言,这一阶段是苏维埃政权创建时期。

第二阶段从1918年春末到苏俄内战结束。这期间有两个重要时刻:首先,布尔什维克在华工中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中国工人》《大同报》《红军》以及《红军报》等第一批中文报纸的出现让他们明白了为何而战;其次,协约国的大规模武装干涉开始、回家之路被堵死,让曾在自己祖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华工明白“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谁”。

美军占领阿尔汉格尔斯克

整个苏俄内战,中国国际主义者在赤卫军、红军部队、远东游击队以及契卡部队中服役,是红军编制的一部分。

——在西线,孙富元以及蒂拉斯波尔支队的光辉足迹遍及整个乌克兰。1918年初,蒂拉斯波尔支队与德国入侵者交火中初战告捷,其表现出来的英勇豪迈和奋不顾身精神成为苏俄工农的榜样。关于这支部队的战斗历程,约纳·亚基尔的《内战回忆录》以及《真理报》、《贫民报》都有记载,而《苏军中央国家档案馆》《莫斯科州国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档案馆》《顿涅斯克州档案馆》也均有收藏。亚基尔在《内战回忆录》说,中国人坚强而无所畏惧,总是下定决心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根据《布列斯特和约》,乌克兰由德奥军队占领,红军必须撤向内地,蒂拉斯波尔支队负责最危险的掩护任务。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边境地区,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蒂拉斯波尔支队在米古林和卡赞村镇地区被哥萨克白卫军包围,一次战斗牺牲了500名俄罗斯战士和225名中国战士……

——在北线,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与俄国布尔什维克一道,坚决阻击英美干涉军的进攻。一战结束后,腾出手脚的协约国将手伸向苏俄,英军和美军分别占领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后,向苏俄腹地进犯。在负责阻击的红军扎拉霍赫夫支队中,就有很多华工战士。其中,冉文奇因作战英勇而获得“红旗勋章”。多年以后,内战英雄扎拉霍赫夫还记得,冉文奇是一位特别忠诚、英勇的战士,越是在最艰险时刻他越是站在战斗最前列并以此鼓舞战友。

在南线伏尔加河流域参战的红军中国骑兵

——在南线,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与邓尼金的白卫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为苏俄红军内战史书写了光辉一页。1919年5月底,杰尔宾斯克地292团的中国营增援顿河地区,与哥萨克白卫军厮杀。8月,隶属基克维泽第十六师坦波夫社会主义工农第一团的中国连,在打击潜入红军后方的马蒙托夫骑兵团交战中全部英勇牺牲。

——在东线,以任辅臣为代表的中国团,在乌拉尔地区与自封的“最高执政官”高尔察克集团的武装展开了激烈拉锯战。当年是“中国团”所属第三军第二十九师战士、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戈里科夫在日记中写到,我们的中国同志纪律性强,总是不声不响地完成营长、连长,甚至是排长、班长下达的命令。

——在远东,红军中国支队一直战斗到日本干涉军撤出、所有反革命势力彻底被击败。作为游击队和红军正规部队的一部分,他们阻击日本干涉者企图偷袭阿穆尔省红军后方,解放伊尔库茨克,并参加了著名的沃洛恰耶夫斯基战役。俄共(布)远东省委员会主席库什纳连夫在1920年1月呈送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人除直接参加游击战争以外,还帮助筹措粮食和烟草……中国人中从未有人叛变……

正在接受思想教育的中国军团士兵

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苏俄十月革命、保卫苏维埃政权战斗中涌现出一大批中国国际主义者,他们中有刘绍周、任辅臣、单清河、孙富元、包其三、孙继五等。

那么,这些被苏(俄)历史学家和作家们认为勇敢、智慧、顽强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们,是如何在异国战场上立威扬名的?当时的战场上,又流传着怎样的一些传奇呢?

文/韩显阳

素材来源/韩显阳

原标题:《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