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学生体测签生死状背后乱象:监考老师不认真,有偿代测普遍
中国青年报10月10日消息,近日,天津一所高校在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引起学生的不满,这则“学生体质测试要签‘生死状’”的新闻也在舆论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记者后来从该校了解到,在媒体报道这件事之后,学校已经取消了与学生签订体质测试免责协议的决定。但这起事件仍然给外界留下了几个巨大的问号——学生参加体质测试竟成了高危行为?那么,现在的体质测试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它的初衷?学校又该如何让体质测试真正发挥督促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的本意呢?
说到与学校签订的体质测试免责协议,天津这所高校的一名大一新生直言“荒谬”,她认为这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我们在上体育课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特别仔细和全面的体检,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什么危害。我觉得,作为学生,我们并不能完全由自己去面对参加体质测试之后可能出现的一切后果。”
在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看来,天津这所高校想让学生在体质测试前签免责协议,从学校的角度说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学校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现在学生体质之差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二是,学校是想认真地进行学生体质测试的,因为如果是在体质测试上敷衍了事的话,学生也不太可能有意外伤害。
但天津这所高校与学生签“生死状”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王宗平认为,“让学生感觉参加‘体质测试’就是像上战场一样的危险行为,会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不利于督促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和正确看待体质测试。”
教育部推行“学生体质测试”制度的本意,是通过测试来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也为了让学校更加重视校园体育活动,王宗平表示,“测试的标准其实并不高,学生只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都可以顺利通过,对于身体有恙或是残疾的学生,‘体质测试’也制订了免测的相应办法,可以说,只要学生平时加强锻炼,通过体质测试绝不是难事,更不是危险的事。”
然而,一项旨在唤起学生运动热情的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却严重走样,把学生体质测试视为是高危行为只是其一,更为严重的还有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的弄虚作假。
天津某高校的大三女生陈雁向记者介绍了她为同学“代测”的经历。
陈雁是当今大学生中少有的运动达人,上大学这几年她已经在体质测试中帮同学代测了好几次。陈雁除了在大型兼职QQ群里发布提供代测服务的“广告”之外,也有很多知道她的熟人主动联系她。这个学期初她又收到了大四学姐希望她有偿代测的微信。
陈雁所在的学校通常是在学期初进行体测,很多大四的学生开学初期基本上没课,往往都不在学校,他们回不了学校便选择找学弟、学妹代测。体测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50米以及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这些项目全部代测下来的“全套”价格是150元,有熟人介绍的可以降到120元。
这学期,陈雁分别替不同的学姐体测了3次,挣了420元,相当于她小半个月的生活费,她轻轻松松地挣了钱。
被问到有没有被老师发现过的时候,陈雁表示,由于学校体测时间安排很紧密,去年代测次数太多险些被老师发现,最后一项800米结束之后老师问她是不是本人,陈雁回答是后便走了。她说:“老师也不是太较真,如果老师当时要求看学生证可能就会被发现。”
花钱雇佣“代测”的同学,则在获取奖学金、升学保研等方面得到了好处。
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何亚琳是个“学霸”,常年在班里成绩排名第一。可是何亚琳的学校奖学金制度与体育测试挂钩,她大一的时候因为体测不合格没有拿到奖学金。大二、大三学年她便找了自己的朋友帮忙代测,拿到了体测高分,顺利获得了两年的奖学金。如今她做了出国的准备,但同时也以专业第一的身份申请了保研资格,如果拿不到国外知名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便准备保研。可是这却让第四名的保研替补同学忿忿不平,第四名的同学同样辛辛苦苦努力了4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测找人代测并拿了高分的人占着保研第一名的资格。
北京某高校的张越同学发现,体质测试的监考老师并不是很严,她经常替同学跑自己比较擅长的50米。据她介绍,学校的50米测试是由机器计算成绩,参加测试的同学撞线之后机器就会自动显示成绩,老师只是在旁边记成绩,一般不会管测试的人是不是本人。张越说,她们几个要好的同学都是互相帮忙代测自己擅长的项目。
“作假”之风盛行的学生体质测试,事实上已很难发挥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应对措施。
学生不锻炼,体质不提高,学校自然也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质测试时可能发生的受伤甚至猝死的伤害,担惊受怕。
按理说,教育部这几年下发了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很多,但学生体质状况就是没有实质性改变。因为很多文件都没有走出教育部。
比如,2014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要求“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王宗平表示,现在学生普遍怕长跑,反映的是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差。上面的这条要求,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但据他的调查,能够切实做到的学校只有5%。
如果学校都能落实上面的这条要求,再加上每年冬季学生必须参加的长跑活动,一年下来,学生的耐力素质训练质量是应该有保证的,学校也能据此发现,哪些学生确实是身体有问题,不适合体测。那么,学生怎么可能还会怕体质测试,学校又怎么可能还会担心学生在体测时出问题?
学生体质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测试,而是希望学生养成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也不能把体质测试当成是校园体育的重点,而是应该注重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常规建设,塑造学校的体育氛围、体育文化。
王宗平表示,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身体好难道不是为了学生自己吗?怎么现在学生们都感觉是被“绑架着”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质测试呢?
(原题为《大学生体测要签“生死状”背后的乱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