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博物馆20周年,宋代团扇等“压箱底”藏品亮相
杭州博物馆在建馆20周年之际,近日推出杭州博物馆“粮道山18号”计划,这个以150余件藏品策划的原创展览,将串联起“杭州人的第一课”教育活动、“看不见的翘翘板”公共艺术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众展现杭州博物馆20年来的成长。
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精品158件,展品的时代分布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纪,绝大多数都与杭州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了不同时期杭州的历史、文化、物质生活等人情风貌,包含书画善本类、陶瓷类、玉石印类、金属类、钱币类和民俗类等多种质地的文物,其中77件为首次展出。
从珍贵程度看,以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明文徵明寒柯图轴、西晋越窑青釉兽形灯座、元景德镇青花山形笔架为代表的一级文物多达29件,另有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18件。其中,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仅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2月8日至2月13日两个时间段限时展出。据杭州博物馆策展人向当地媒体介绍,光是从库房梳理展品,前后加起来就花了大半年时间,“可以说这次是将‘家底’好好整理了一遍,把压箱底的宝贝都亮出来了。”
据杭博公布的资料介绍,和常规的文物展览不同,这次的展览用一种“反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即不赋予展品任何主观的叙事解读或组合,也不定义任何展品间的关系或逻辑,让这些代表杭州博物馆收藏史的展品,以独立、碎片化、解构的方式,客观呈现在展厅空间中。
此外,配合本次展览,杭州博物馆还在线上推出了“人人都是策展人”线上展示项目。参观者在欣赏展品的同时,可以扫码了解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并选择喜欢的展品加入自己的线上展览中。
展期内,杭州博物馆还将开展专题讲座,并推出“杭州历史”工作坊,观众可以现场体验“钱塘古物拼拼看”,参与“金银珠翠插满头”古人发饰制作活动以及扔沙包、打玻璃弹珠、绑绑线等老底子的游戏,让市民重温儿时的快乐。
重点藏品介绍
宋 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
仅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2月8日至2月13日两个时间段限时展出
体构图疏密有致,一只白肚翠鸟停在棘枝上,正昏昏欲睡,眼睛半闭,头部埋在翅里。白色线条勾画而成的白肚鼓鼓地凸现出来,给人一种柔软、毛绒绒的感觉,与坚挺粗毛管组成的翅膀形成质感的反差。
宋代是团扇流行的高峰时期,其功能和价值,远远超越了团扇面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成为展示绘画艺术的载体,成为文人墨客竞相把玩的艺术鉴赏品。宋代的团扇绘画,也因此成为宫廷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南宋。这些团扇绘画作品既有名家所绘,也有很多无款的作品。本件作品构图规整,技法娴熟老练,敷色浓而不俗,代表了南宋时期工笔花鸟画的水平。
宋 行春桥魏三郎匠刻款双夹层牡丹纹鎏金银盏
由内外两层构成,中空。内层錾刻牡丹纹,构图丰满,线条灵动;盏内壁外卷,翻扣外层口沿;外层腹壁高浮雕牡丹花卉和枝叶纹,脉络细致,枝繁叶茂。外壁近圈足旁刻有“行春桥魏三郎匠”款。
《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中记载,南宋临安府天竺路上的行春桥畔,有行春瓦子,是当时有名的综合性市场,集娱乐、百艺杂技、买卖交易为一处。后因杭州话中“行(háng)春”“洪(hóng)春”发音相似,因缘附会,“行春桥”便成了今日杭州灵隐路上的“洪春桥”。“魏三郎”约为南宋行春桥附近的一位金银匠人,其在盏底部錾刻金银铺地域和匠名,应是出于店铺宣传和商业信用的考虑。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凸弦纹奁式炉
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层肥厚滋润,是南宋龙泉窑的精品之作。
奁,本为盛放食物或梳妆用品的容器,战国时期即有出现。宋初,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而模仿高古铜奁之形作瓷香炉,即是当时尚古的表现。
此件奁式炉出土于杭州葛岭。葛岭是著名宗教胜地,相传东晋时便有著名道学家葛洪在此修行炼丹,至今仍有玛瑙寺山门屹立。南宋时期,无论是佛道两界,还是世俗各阶层,盛行焚香之风,各种类型与质地的香炉也因此精彩纷呈。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柿形瓷水注
整体呈柿子形,中空,扁圆,圆鼓腹,肩部一侧有一出水短流,另一侧有一圆形注水小孔。顶部中心微下凹,贴饰S形细泥条,形成半圆形困藤钮,围绕中心戳印柿叶,呈五叶花纹,通体施粉青釉。此器精致灵巧,釉色莹润淡雅,是较为典型的宋代龙泉窑文房用具,符合宋代文人精致清雅的审美趣味,既富有实用性,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北宋 灵峰寺石塔
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塔刹和底座残缺。石塔雕工入微,兼具唐宋佛塔特征,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
灵峰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宋治平二年(1065)宋英宗赐额“灵峰禅寺”。苏轼五十六岁时曾复知杭州,重游灵峰寺,题诗壁上,诗云:“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至此灵峰禅寺因东坡的喜爱和题咏而闻名。
经历代种植,青芝坞灵峰渐成杭城赏梅佳地。1986-1987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开辟灵峰探梅景点,基建过程中先后在原灵峰寺遗址出土石塔、石人首、碑额等一批文物。其中灵峰石塔对于研究唐宋过渡时期的古建筑及杭州佛教史有重要的意义。
清 褐漆描金花鸟纹竹叠篮
叠篮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盒子层叠组成的盛物工具,杭州话称之为“攒(cuán)盒儿”。“攒”是聚拢的意思,攒盒最开始指以一个圆盘为中心,圆盘四周被扇面形小盘围绕的食盒,明朝以后被用于泛指食盒。
叠篮与杭州的清明习俗有关。古时杭州的墓主要集中在西湖周围的山上,离当时的城区比较远,因此在清明节祭奠先祖的时候,人们需要将供品、香烛放置在叠篮之中以便携带。这件叠篮不仅外观精致、图像生动,还反映了杭州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我们研究杭州民俗的重要资料。
南宋金铤
上面刻着的“韩四郎”、“李六郎”,其实都是工匠的名字,“宋代民间对男子的称呼,先是姓氏,再是排行,后加一个‘郎’字。在现在发现的黄金货币中,韩四郎的出现率是比较高的,我们推测他在当时应该是比较有名的工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