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自然基金会关注鲟鱼逃逸:应完善长江鱼类原种保护战略
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字号
“长江淡水鱼类基因库”告急,长江鱼类种质资源或面临极大风险。
10月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其中国官网发表的一则声明中这样表示。
WWF是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该组织也在高度关注“万吨外来养殖鲟鱼逃逸长江”事件。
养殖鲟鱼。 本文图片均来自WWF中国 图澎湃新闻此前独家报道,7月19日,由于洪水冲击养殖网箱,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宜都两地位于高坝洲库区养殖的近万吨外地鲟鱼逃逸,进入长江中下游流域。逃逸鲟鱼数量超过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所有鱼类生物量的总和,也远远超过野生中华鲟的数量。农业部长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逃逸事件可能对长江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WWF在声明中称,万吨外来养殖鲟鱼逃逸入长江事件,只是近年来类似逃逸放生事件频发的一个缩影。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长江流域利用湖泊、水库网箱商业养殖杂交鲟鱼的规模持续扩大,但人类对其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认识不足,也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进行防控。
WWF高度关注此次事件带来的生态影响,为此呼吁,应采取措施防控天然水体中的网箱养殖带来的生态风险,并尽快完善长江野生鱼类的原种保护战略与措施,保卫岌岌可危的“长江淡水鱼类基因库”。
WWF称,中国民众多年来盛行的向长江放生动物的活动是长江野生土著鱼类资源的一大威胁。除了养殖鱼类,还有很多外来物种也因放生,逃逸进长江。比如鳄龟、巴西龟、鲳鱼等。这些养殖个体和外来物种进入到天然水体中,对野生鱼类的种质资源是巨大的威胁。
WWF表示,中华鲟在地球上生活已有1亿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亿年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中华鲟的存灭,对长江生态健康与否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长江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全球鲟鱼保护战略”中的十个优先保护地区之一。WWF目前正参与逃逸鲟鱼的监测工作,跟踪该次事件的后续影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