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建筑 铭记经典|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中共中央党校

2021-11-15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回顾往昔,百年征途,惊涛拍岸;换得今朝,风鹏正举,神龙翱翔。可叹纸张在岁月中泛黄,青丝在韶光中沧桑,唯有建筑,沉默地矗立在时间之外,无声地见证着历史之辙。值此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推出“红色建筑 铭记经典”专栏,讲述沉淀在砖瓦中的红色记忆,赓续流淌在血脉里的红色基因。

登万寿山北望,可见建筑错落有致,清水绕园,亭台楼阁、楹联石刻无声地诉说着人文典故与历史情怀。春日,暖风醉人,东区的小湖微波荡漾。夏日,柳枝随风摇曳,锦鲤在湖面时而泛起的涟漪下自由舞动。秋日,拾一片银杏叶夹在书中,成为这个收获季节最好的纪念。冬日,“自得园”的湖面上已经落了一层雪,登拱桥西望,佛香阁隐约可见。南门外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一方“守正”的石刻在喧嚣中安静伫立,时时提醒人们不忘“养吾浩然之气”。

这里是中共中央党校。党校建筑巍巍矗立,党校校园建设承载了代代建设者的呵护,特别是北京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前身)和时任院总建筑师、当代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戴念慈,为党校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

党的精神摇篮

▲党校旧址(来源:网络)

1933年在江西瑞金苏区叶坪洋溪村民宅,中共中央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隆隆炮火,中央党校开始了为党和革命培养优秀的领导骨干。

1935年,中央党校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恢复办学后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1937年进驻延安。毛泽东任校长期间,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中央党校在延安整风期间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48年,党中央建立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地址设在河北建屏县(后为平山县)李家沟口村。1949年,马列学院进驻北京。1955年,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1977年,复校后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组建了新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在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历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党校的建设

从1949年底100余名在校学员到1952年的600人,解放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急需大批经过学习培训的干部。进城后的党校面临着诸多困难,而最迫切的是校舍的建设。

1955年,党校的校舍规划和设计由北京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当时修建任务是要求满足3000名学员的教学、研究和生活,第二个五年计划后逐步扩充至5000名学员,预计最后可能达到11000人。

▲俯瞰党校(来源:网络)

“南对颐和园的万寿山,东面不远是圆明园故址,向西远眺则是青翠的西山,环境条件是十分好的。”戴念慈说。

规划设计——功能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于校舍的规划布局

为了照顾城市的面貌和万寿山上俯视学校的效果,党校建筑群基本为对称布局——围绕一条起自颐和园万寿山景福阁、自南向北长达1100多米的中轴线进行,中轴线正对颐和园后山主要景点——景福阁。在这条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置了党校的正门、主楼、大礼堂、原大白楼等重要建筑,其他建筑如后来建设的原图书馆、陈列馆及各学员楼左右对称。主要环境与非主要环境的协调是有层次、主辅、烘托、映衬关系的。当我们从万寿山后山俯视党校时,当我们沿着白颐路进入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香山时,党校建筑群既以它得宜的体量、材料、色彩以及气势与周边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又展现出它独特的古典与现代派风格,堪称景观创作的范例。

与周边环境保持和谐

戴念慈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设计理念。对党校建筑来说,一是与重要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和谐性,二是党校建筑内部的和谐性。戴念慈把党校建筑群分为四大区域——教学行政区、学员区、眷属区和绿化区。绿化区带是从学员区、眷属区中间起始,绕过学员区的西边和教学区的南边,到教学区的东边,形成宽狭不同的绿化带。用这条绿化区带隔离了环绕学校的北、西、南三条嘈杂的马路,形成了宁静的学习环境。这是极其成功的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设计。根据当时的设计要求和党校的未来发展规划,戴念慈在设计中预留了扩充地带暂为绿化地,不因旧房的去留影响建筑布局的完整性。而基地内不宜建造使用的洼地,即现在的人工湖,它原是积水坑,淤水向北流向肖家河,水流之处形成很长的排水沟。当时党校与颐和园交涉,引用颐和园之水,使洼地变成湖面,增加了绿化区清秀灵活的气氛。

▲党校人工湖冬季实景

主楼——党校的标志

▲党校主楼

经过党校的南门,可见一座雄伟庄严的大楼,这是党校的主楼。主楼是党校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主要建筑之一,已经成为党校历史的一部分,是党校的一个重要形象和标志。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主楼的建造。刘少奇曾指示“要把主楼搞得好一些”。在主楼设计期间,党校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了高级专家就主楼的立面设计等问题专门进行研究论证。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亲自审阅、批准主楼的建筑造型和图纸。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仁看过主楼的图纸设计后,认为“高级党校的办公主楼将是一个超时代的大楼”。

主楼建筑采用钢筋水泥的砖混结构。1958年4月开工,1962年建成,竣工的时间镌刻在主楼东南侧底层墙面上,至今清晰可见。

主楼整体造型为狭长形,由教学楼、教研办公楼和行政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一至四教室位于主楼东侧,以连廊与主楼连接,是当时的主要教学活动场所。用过街楼把中部与东、西配楼衔接。两侧向北以连廊与原图书馆、陈列馆相接,高低分明,错落有致。

主楼的形式是当时争论的焦点之一,从平顶到坡顶,五易其稿,最终确定为平顶;而楼门的处理手法,既借鉴了传统,又融合了建筑师的巧思。

今天,我们看到的主楼屋顶为平顶,用琉璃檐子和额枋等作重点装饰。檐下的转角墙面镶嵌了四幅巨型大理石浮雕,突出了党校特色。主楼外墙为黄缸砖贴面,灰色花岗岩蘑菇石构筑基柱。主楼入口处的两侧,立有一对造型别致的石柱。

“我们认为琉璃材料虽较贵,但是它十分耐久。质量要求较高的永久性建筑物,适当采用一些较永久性的材料,也许不能算是过分吧!”戴念慈说。

礼堂——传承党的历史文化

▲党校礼堂

相较主楼的设计,礼堂设计的自由度就比较放得开了,尤其是它所具有的文化、娱乐的公共功能,使其形式不同于主楼,连续几跨的筒壳屋顶,跳跃、流动而有节奏,增加了娱乐性的欢快。关于礼堂的设计,其特有的党的历史文化传承,让不少人心领神会,五个穹拱型的自上至下的门窗,以及东、西两座教室的穹拱型门窗连成一排,形成起伏的整体,朴实、端庄,不失跃动。戴念慈亲手绘制了拱下5颗徽章。

学员楼——简约而不简单

在个体设计中最先完成的是学员楼。当时校方意见是“保证学员有一个幽静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戴念慈以此为依据,对学员区的布置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确定方案——33幢南北朝向的自习楼(即学员楼),仅3幢楼是东西朝向的。这个方案中建筑物类型很少,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设计图纸,简化了施工工作。

“目前所采取的这样一个方案,它的主要特点是南北朝向的房屋很多,而东西朝向的很少,因为自习室是学员们居住和进行自学的地方,必须给以特别良好的条件”。戴念慈说。

同时,戴念慈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用小游艺室等零星建筑、回廊、花架、亭子、花围墙以及树木花草等庭园设施和各个自习楼构成各种不同的大小院落,基本上解决了自习楼布局形式单一、枯燥死板的问题。

学员自习楼完全采用了尽端入口的平面形式,不但使房屋入口直接开向大道,节省了很多分支小道,避免了这些小道割裂院内树木花草的布置,而且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各个院落内部的安静。

今天看来,虽然学员楼比较集中,也是学员集中活动的区域,但由于学员楼之间是单体楼房院落的组合,所以保证了各个学员楼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尤其楼与楼之间的月洞门、花架和木制的额坊,组成了精巧的通道式结构,形成了园中园透空的丰富景观,同时巧妙地阻挡了车辆穿插庭院。

中共中央党校建筑群内部环境的设计是如此丰富、妙趣,而又引人入胜!

▲党校主楼

▲党校主楼美育管

▲党校主楼校史馆

▲党校学员楼

▲党校育园楼

▲党校花园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牢记党中央赋予的“一个学校、一个阵地、一个机构、一个智库”的职能定位,努力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紧紧围绕“四个建成”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校(院)的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戴念慈.一个社会科学学院的规划和设计[J].建筑学报,1957(1):14-26

中共中央党校官网

原标题:《红色建筑 铭记经典|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中共中央党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