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坪街道“四个着力”促进“三交互嵌”

2021-11-15 16: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六盘水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可/爱/的/中/国

黎族:一双巧手织出多彩黎锦,千年技艺织造绚丽生活

黎族是海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是一个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织造的黎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品之一。

勤劳的黎族妇女利用土生土长的海岛棉织黎锦,创造了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其中又有“双面绣”等最具黎族特色的技艺。他们用自己种的海岛棉纺线、染色、织锦,最后用织好的布来制作双面绣,并在双面绣的图案上体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符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从7岁开始跟随外婆学习这四道工艺,从2010年到现在她培训了4000多名下岗工人和妇女,增加收入的同时将这项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符秀英说:“未来我们期望开拓更大的渠道,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项技艺并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是我们的愿望。”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知识问答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哪些?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都对民族地区税收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四条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减免税政策,第六十条和第六十三条分别明确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民贸民品产业、改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政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惠及我国民族地区,部分位于中部或东部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则比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另外,中央在部分税种上制定出台了支持民族地区的税收政策,涉及资源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多个税种,比如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设在西部地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在2020年底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

海坪街道“四个着力”促进“三交互嵌”

海坪街道是“国家200个美丽搬迁安置区”之一,是全球101个减贫案例之一,易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海坪模式”就是来自于这里。这里既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社区,也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既是贵州省10条精品旅游路线之一,也是水城区“五型”村居的示范点。

近年来,海坪街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四个着力”为抓手,促进“三交互嵌”,让来自周边不同乡镇、不同民族的搬迁群众,在这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谱写了一曲各民族同胞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丽篇章。

一、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便民服务,构建和谐共居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标准配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各族群众能在舒适的环境里过上安逸的生活。

2.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合理布置便民超市、文化广场、健身场地、便民服务窗口等公共服务和生活娱乐设施,最大限度满足安置点公共服务功能,让各族群众来了能住下,住下不想走。

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了党组织、居委会、工青妇等组织体系,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凉都锦绣坊、“青创汇”阵地、“四点半课堂”、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乡愁馆等辅助设施,不断充实搬迁群众文化生活,让搬迁群众感受党的温暖。

二、着力解决群众生活难题,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互助共学

1.推动村民自治。依托人民调解组织,推选一批威望高、素质好的群众调解邻里纠纷,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组建红白理事会、邻里互助组、居民议事会等组织,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良好风尚。

2.树立文明新风。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凉都妇女夜校等平台,开展感恩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风文明教育等,促进社区内外团结和睦,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3.推动共育共学。建成社区幼儿园和中小学,让各族青少年学生从小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接受同等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着力解决群众就业创业,强化技能培训,鼓励团结共事

1.提供就业岗位。按照“一户一就业”“一户一产业”“一户一技能”等要求,结合景区发展需要,给搬迁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安排他们在景区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搬迁愿景。

2.强化就业培训。多次组织搬迁群众参加餐饮、酒店、保洁、保安、缝纫、民族歌曲舞蹈等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各族群众707人次,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技术保障。

3.鼓励团结共事。在社区工厂、产业发展基地和社区公益性岗位上,我们鼓励各民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奋斗、相互交流,创造了其乐融融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四、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交融,倡导文明共乐

1.搭建文化平台。通过举办中国·海坪民族文化研讨会,促进各民族相互欣赏、增进交流,推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和创新。

2.丰富文化生活。结合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和火把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开展民族舞蹈、诗歌朗诵、民族团结演讲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主题活动中学会文明礼仪、尊重彼此风俗习惯。

3.推动文化交融。通过举办“走出大山·奔向幸福”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广场舞展演、全国鞭陀大赛、全国农民画展等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民族山歌对唱、拦门酒、竹竿舞、打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比赛,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娱乐的平台,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共生共乐。

海坪街道通过构建以上的“四共”平台,让这里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案例,也成为了构建六盘水和谐民族关系的缩影,各民族同胞在这里实现真正的“三交互嵌”。

社区互嵌,你心印我心。变“小聚居”为“大杂居”。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的群众聚居在一起,重组生存空间,编织共同生活,构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融”的社区结构,让各民族群众在社会层面实现深度嵌入。变“小家园”为“大家庭”。各族群众在空间上密切群际和人际的双重接触,拉近民族和个体的交际距离,邻里之间叙旧情、谱新情,共同生活、共同生产,促进习俗的交融,生成共同的礼俗规约,建立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联结,让各民族群众在情感层面实现深度嵌入。变“社区”为“景区”。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发展模式,建成全面整合森林、雪域、花海、村落、民俗等资源的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社区与景区自然融为一体,社区居民吃上了“旅游饭”,2020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00元,让各民族群众在经济层面实现深度嵌入。

内外互嵌,视界通世界。交通优势拓展互嵌“通道”。依托“四省立交桥”的节点优势,让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成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旅游发展构建互嵌“窗口”。这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俗活动热闹非凡。达体舞、拦门酒、篝火晚会、打糍粑等特色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度假旅游。旅游旺季时,单日游客能超过10万人次。2021年国庆假期,野玉海景区共接待游客13.5万人次,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型活动成为互嵌“舞台”。通过举办“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六盘水马拉松国际铜标赛事、彝族火把节等大型活动,每年吸引上百万国内外游客参与,促进各民族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形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

天人互嵌,宜人乐宜居。气候宜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是各族群众最普惠的福祉“本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基础和空间保障。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19.7℃,气候凉爽、舒适、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康养20强城市。环境宜居。六盘水市围绕满足人民对宜居生态环境的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自2018年3月23日以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直保持100%优良率。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1.45%提高到2020年的62%,绿色成为凉都最靓丽的底色。生态宜游。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生态宜游环境,实现“江南煤都”到“生态绿都”的华丽转身,构建和谐共生的共同体,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原标题:《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坪街道“四个着力”促进“三交互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