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科院研究员张宏:大隅良典虽七十多岁,但仍在实验室做实验

澎湃新闻记者 王文秋 吴跃伟
2016-10-04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发现了细胞自噬(autophagy)的机制。

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荣获该奖项,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autophagy)的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张宏与大隅良典在学术上有深入的交流,私下交情也很好。据他说,还曾邀请大隅良典到过自己的家乡安徽黄山。

张宏同时还是国内研究多细胞生物中自噬作用的机理和调控机制的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张宏称,大隅良典不仅在学术上见地非常深,还对促进中国自噬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010年,大隅良典和张宏联合发起了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安举办,第二次则到了东京,第三次会议选在了中国敦煌。大隅良典本人也曾多次来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

2015年大隅良典还获得了中国生物物理协会颁发的贝时璋国际合作奖。

在张宏看来,大隅良典一个很有耐心的人。虽然七十多了,仍对学术研究十分执着。“他告诉我,去年又开始在实验室做实验了。”

而据中新网报道,当大隅良典接到获得诺奖通知时感到很惊讶,他说:“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对于中日两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大隅良典也有自己的见解。张宏转述大隅良典的观点称,日本现在比较专注转化医学,对于基础医学不够重视。中国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他希望自己获奖能够推动日本基础科学的发展”。

此外,大隅良典还认为日本都在追逐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而他比较反感这个。张宏向澎湃新闻介绍,大隅良典发表的很多很好的学术文章,并没有发表在学术界的顶尖期刊上,“他认为发表在哪里并不重要,也建议中国的学者不要太追逐这个。”

张宏告诉澎湃新闻,他做期刊审稿人时,好几次评审到大隅良典的研究论文,“好几次我都想拒他的文章(记者注:不同意发表),因为我觉得文章能发到更好的杂志。”

“总之他是一个极其谦逊的人,很温和。”张宏强调,大隅良典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学术成就,就在其他人面前显得高傲,没有那种舍我其谁的感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