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棍当饭吃
原创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法棍在上海人走红,始于三十五年前。往日早上静悄悄的华山路,7点就出现了排队长龙。静安宾馆沿街破墙开店,门楣上一排金字:上海静安宾馆 香港三隆行合营面包房,上海人后来称之为“静安面包房”。法国引进生产线,法国面包师指导,正宗法国味道;最热门商品之一就是法棍,外脆里软,嚼有麦香。每根5角2分,再收2两粮票。我还欢喜他家酥脆干硬的白脱别司忌,甜蜜蜜,香喷喷。
图说:静安面包房风靡一时的法棍。
那时,法棍成为上海滩的时髦货。华山路上,有手拎的、肩扛的、自行车龙头挂的,但像法国人那样夹在胳肢窝里的不多。过去,家附近做西点不少,向北有老大昌,往东有海燕,朝西有哈尔滨和上海食品厂;其中有专做法式的,但不见法棍。
图说:法棍是长棍。
法棍是法式长棍面包简称,由未漂白的小麦粉,加盐、水和酵母,经发酵烘焙而成;无防腐剂,不掺油、糖和乳粉。棍身有5至7道斜裂口的标志性纹身,也有一条裂缝从上到下或盘旋其身。它一般长 76厘米,参加巴黎最佳法棍赛的,要短去10到20厘米。最短的出自1856年的拿破仑三世,只有40厘米长。最长的现身“二战”后,超过80厘米,因而有“长笛”和“魔杖”之称;那创吉尼斯纪录的法棍则要长120米。法棍时长时短,而其重量无论平时吃的还是参赛的,都在250至300克间。
图说:参加年度“巴黎最佳法棍赛”的法棍们。
在法国,最早开门的是面包店。在店里,法棍占C位不动摇。在街头,常见揣拿着或胳肢窝夹着法棍的路人。不见有边走边吃的,说若有吃者,必是吃新鲜法棍的两端棍头。听当地朋友说,过去法国人每年要吃掉100亿根法棍;现每天买法棍的有1200万,也就是六人当中有一个。
图说:无论在巴黎,还是在这外省的小镇科涅克,最早开门是面包店。
袁念琪摄
把法棍当饭吃,只因它是众多面包中的主食。我们吃时在午晚餐,于饭店餐馆。多不收费,也有要钱的。切片切段的法棍,放小篮小筐,有六七块。有时餐桌等候,有时列队柜台。看似不多,多数吃不完。偶然吃完了,也不会去加;不是怕误为“饭桶”兄弟“棍桶”,而是不见当地人有此举。
图说:名副其实,法棍如棍。
法语Baguette为“法棍”,这词也表“棍子”。形如棍子的法棍,坚硬是其标签。在面包中硬出头,可谓举世无双的硬式面包;出烤箱时间越长越显硬。戏说可当棍防身,查史说曾被歹人当杀人凶器。我没以身试棍,不知被砸的疼痛度;只知坚硬的它与松软的可颂,同为法兰西面包的经典代表。
图说:以马卡龙出名的LADUPEE(拉杜丽),也有法棍的身影。
袁念琪摄
吃法棍不能硬碰硬,要捏住用双手左旋右拧,扯成如意小段。《生活之术》(Reglesdu Savoir-Vivre)早在1899年就友情提醒:刀切会令碎屑弹眼或落夫人裸肩,后果也很严重。对上桌已成片或段的,也不用刀而用手撕扯。
我吃法棍,多在等上菜时空口吃或蘸汤。法国人会蘸茶和咖啡,还会涂果酱、奶酪或巧克力攀司等。在阿尔勒,邻桌扎马尾法国男人吃完鸡,用法棍像百洁布那样擦盘子,连堆鸡骨处也移骨擦了。说这乃法棍一大用处,尤其遇美味时,一滴汁水也不放过。法棍的另一吃法是做三明治,美国人还做披萨。
图说:伯殳(Bonjour),到哪也少不了的法棍。
法棍过去是穷人的面包。当年邓小平法国勤工俭学,有段日子靠中国使馆每天6法郎救济金,只能一天吃两顿黑硬带酸咸的法棍。虽说现在可颂与法棍均1欧起步,但鲜有拿可颂当饭吃的。性价比使然,要填饱肚皮,10只可颂也抵不上法棍1根。
图说:巴黎街头,法棍中的“战斗机”。
法国人爱法棍。从1994年起,巴黎市政府和巴黎大区面包师工会每年办巴黎最佳法棍面包大赛。从发酵烘培、外形香气、口感等项打分。冠军获奖金4000欧,并为爱丽舍宫供货一年,有口福的总统,每年都吃巴黎最好法棍。此外,还有全法最佳法棍赛;2017年的冠军竟是位日本姑娘,叫梅·纳鲁萨瓦。
图说:不少法点出自意大利,而成名于法国。
袁念琪摄
成名的出身总有不同说法,法棍概莫能外。一说舶来品:19世纪中期维也纳传来的面包制作工艺,用Deck烤炉,以注入水蒸汽法做出法棍。二说本国产:拿破仑军中面包师为有利行军,把圆面包改长棍状便于携带,可塞裤筒可插背。三说法令推动:1920年,法律禁止面包师在凌晨4点前工作,造成早餐吃圆面包所需的面团发酵时间不够,转而生产发酵时短的法棍。此外,还说与修铁路有关;圆面包需刀切割,而刀能为斗殴工具,于是出现手能掰开的法棍。
图说:法棍绵延。不仅当饭吃,而且是一味精神食粮。
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支持法棍申请联合国“非遗”。对法国人来说,法棍不仅当饭吃,而且是一味精神食粮。开了8家面包店的米凯尔·雷德尔莱特说:“世界遗产这个称号将会安慰面包师们,并鼓励他们的下一代,让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古老文化继续活着。”
《劳动报 文华》2021年11月14日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获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市作协会员,入选《中国新闻年鉴》。1974年发表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收入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原标题:《法棍当饭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