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著名作家、摄影家点赞昭通交通建设

2021-11-13 23: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1月12日至16日,“大道昭通——中国著名作家交通行”采风活动在昭通举行。与会作家、摄影家充分感受到昭通交通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他们既为昭通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所感动,更为昭通奋力拼搏、跨越发展、重铸辉煌的新气象而欣喜一一

晏友琼, 1949年出生于昭通,在昭通学习生活工作52年,对乌蒙大地有深厚的感情。下乡当过知青,做过企业主管,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曾分管过云南省宣传文化工作。喜欢阅读,偶尔也写诗歌和散文。

历史上,昭通作为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门户,有着“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之说。今天的昭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面貌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这次采风活动,专门写昭通交通建设的发展和现状,选题非常好。昭通的交通建设等快速发展,值得大书特书;昭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文明进步,值得大书特书;昭通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脱贫目标、进入小康,值得大书特书;昭通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各位作家、摄影家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此次采风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力作,把美丽的“书香昭通”、文明和谐的昭通、拥有四通八达交通的昭通,以美文、美图的形式呈现给全省、全国的读者,让更多的人认识昭通、了解昭通,看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昭通。

孙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大将肖劲光》《中国特警部队》《共和国警卫纪实》《守望香格里拉》《边地散记》《爱在高原》等16部军事著作,共600余万字,电视连续剧《中国武警》、大型系列纪录片《忠诚卫士》编剧之一,《大将肖劲光》获全国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电视专题片《布依山寨太阳花》获全国第十届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守望香格里拉》获改革开放40年云南10部优秀报告文学。

因工作关系,我先后30多次到昭通,曾率部参加了彝良、鲁甸抗震救灾,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感情,这里留下了我的足迹,梦想、热血和汗水,我视昭通为我的第二故乡。昭通历史上“行路难,难于青天,修路难,难于下五洋”。昭通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业,演绎了一幕幕生动的修路历史活剧,修路为昭通厚重的历史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近年来,昭通破解交通难题,迎难而上,敢为人先,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书写了大办交通的神奇和奇迹。我敬佩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人民,在新的时代里,愿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绘画的大交通梦早日实现,梦想成真,创造新的辉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井绪东,研究员,原贵州省文联副主席(正厅级),长期从事文学理论评论工作,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文学理论评论文章100余篇,曾任两届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多次担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

昭通地处滇东北的乌蒙山腹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道路险阻,生存环境极为艰难,和贵州毕节一样,是云贵高原上最贫困落后的地区。造成这种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里交通阻塞,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严重受阻,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是改革开放为昭通人民开启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机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昭通人民以交通破题,开拓创新,“十三五”期间,昭通人民战天斗地,奋斗不止,硬是在这块山势险峻的土地上,架桥梁打隧道,建成了通达天下的高速公路,开通了途经镇雄威信的高铁,改变了沉寂多年的昭通交通面貌,为昭通市全境经济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为昭通人民甩开手臂奔小康提供最好的条件。昭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大道通天,山河壮美,经济腾飞,人民安宁,昭通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杨红昆,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十一届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

在2021年即将收官之际,我们迎来了“大道昭通——中国著名作家交通行”活动启动的盛大时刻。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作为承办此次活动的单位,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红军长征过昭通,由于道路崎岖,国民党的部队不能运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只能跟在红军后面追,吃尽了苦头,因而有了毛主席的名句,“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中国成立以后,昭通的路开始向四方延伸,无论城市,乡镇,乡村,路在这块大地上联系起了交通和文明的信息,但主要还是人背马驮。在决胜脱贫攻坚中,交通是昭通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交通先行”为主体的“六大战略”,这是最接地气、符合昭通实际的时代强音。 我们报告文学学会,将按照活动方案,组织邀请来的作家,通过实地采访,将昭通市内“2小时交通圈”、毗邻州市“3小时交通圈”、滇川黔渝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和“1小时高铁圈”,全市629万昭通人民“天堑变通途”的时代梦用精彩的文字加以诠释、注解、抒写,让昭通的名字伴随着通畅的交通,通达四方。

黄玲,彝族,中国作协会员,云南写作学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创作出版个人专著《李乔评传》、《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海男评传》、《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作家文学综论》,《黄玲文学评论集》等,出版长篇小说《孽红》、中篇小说集《四季流云》,长篇散文《乡之道》、《故居余韵》、《极边第一城——时光中的腾冲》,散文集《从故乡启程》等。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七彩织锦》、《和谐花开彩云南》等。专著《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全国女性文学奖”、“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等奖项。2019年《景颇山追梦》荣获云南省委宣传部第九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2020年《海男评传》荣获“第八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奖‘云南文艺评论奖’”。

昭通的交通,乘时代发展之巨轮,以迅猛之势改变着人们对于时间空间的观念。日行千里,不再是梦!昭通的交通已经告别传统的方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汽车、火车、飞机、高铁……为巨龙插上腾飞的翅膀。30年前从昭通到省会昆明,要坐3天的汽车,一路曲折,历尽艰辛!现在高速如风,3个小时便可以直达省城。只有经历过艰难,才能体会到如今的便利。更可喜的是交通的进步,为故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现代科技进入乌蒙大地,悄然改写着贫穷落后的历史。昭通苹果带着美丽的高原红,乘长风驾巨浪走向四方。我爱昭通昨天的古朴厚重, 更爱它今天起飞的矫健身姿。交通的飞跃,让乌蒙大地焕新颜;交通的进步,为故乡人民谋幸福。感谢那些为昭通交通腾飞而牺牲奉献的人们,深深地祝福亲爱的故乡!

官玉华,1963年生,自由撰稿人。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作协会员,曲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曲靖市政协委员。

泥泞的山路,需要拉着马尾巴才能上去的记忆,还在是乡愁的烙印,挥之不去时。通畅的大道,却快递延伸,生长,叠加在记忆的惯性中,挤压出乡愁的痛,添加进通达的幸福,以坚韧的姿态,改变乡愁的成分,植入美好的元素。从此,来自人间的蝴蝶结,封印了千年的苍凉一一这就是昭通的道路建设成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将群山用彩带连接,把幸福用道路铺垫。

尹马,云南昭通镇雄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数羊》《我的女娲》等4部,长篇小说《回乡时代》、中篇小说集《蓝波旺》《天坑》,散文集《在镇雄》。曾获云南文学奖、滇池文学奖。

作为昭通人,我目睹昭通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大变革,在享受交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禁为一代昭通人决心走出藩篱、冲破桎梏的坚毅、果敢而惊叹。不难想象,如今的昭通,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和高铁网络的科学布局,曾经的边缘末梢将摇身一变,成为联通四面八方的枢纽前沿,昭通和这个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曾经“望山兴叹”的岁月即成过往,我们的故乡将变得更加直观而富有温度。

杨云彪,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于《散文·海外版》《中国作家》《中国散文家》《边疆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篇,出版有散文集《别人演绎的故事》《岁月成禅》等。

30多年前,从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山村里的老家,赶到昭通城求学,虽有一条凸凹不平、狭窄险峻的公路,却常年没有车辆行驶,步行到昭通,凌晨4时出发,到22时左右才能到达,力尽筋疲,苦不堪言。30年后的今天,到老家只需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道路平坦宽阔,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大可于此体验“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快活逍遥。个人“行路难”的经历和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昭通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昔日昭通交通闭塞,使得昭通的丰富物资和各种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大路通衢,畅达四方,物华天宝的美丽昭通,“回眸一笑百媚生”,定会让世人惊艳,驻足流连。

朱镛,云南昭阳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七次全国青创会代表,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创作散文集《另一种方式的延续》,小说集《围捕》长篇小说《水灵》等。报告文学《长征乌蒙》《此岸到彼岸》《在生命前沿》《大地为重》。曾获云南省作协创作奖,首届滇东文学奖,第二届《百家》文学奖,第十二届滇池文学奖等奖项。

对于乌蒙山腹地的昭通来说,所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筑路的历史。从马帮可以行走的弯曲盘旋的路,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的“213”国道,显示出交通的意义。尽管充满着危险,却成为了乌蒙山人联系外界最重要的通道。

在近年来昭通提出的“交通先行”,不仅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还是一个时代的蜕变。当昭通再次成为“一路一带”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意义是深远的。它能带动和打造滇东北大城市、大产业、大医养、大旅游等,使昭通成为川滇黔渝的交通枢纽中心。

交通兴,昭通明;交通兴,昭通达。昭通,如今正处于一种乌蒙蝶变,大发展、谋跨越的新阶段。

吕翼,昭通日报社总编辑。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大家》等发表小说多篇(部),出版《寒门》《割不断的苦藤》《马嘶》《生为兄弟》等20部作品。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首届青稞文学奖、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

近年来,昭通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令人欣喜,封闭的群山终于昭明通达。再高的山脉,也阻挡不了昭通人的步伐;再深的河流,也隔不断昭通人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人在此拓荒、开掘,一代又一代于此奋发、作为。走路靠脚,开路靠手,创新靠的是脑袋。脑袋开阔,世界就广阔无边。这话不假。

往期回顾

原标题:《全国著名作家、摄影家点赞昭通交通建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