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发布: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摘要
此次发布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旨在与市民共享两岸公共空间贯通的规划与成果,推进贯通开放的高标准建设,最终将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休闲游憩带,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充分体验上海特色。
9月30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下称市规土局)正式发布“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方案详细呈现了将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世界级滨水区的规划愿景,与市民共享两岸贯通的规划方案和成果。
根据方案,本次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范围为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区段,浦东段和浦西段岸线合计长约45公里,主要公共空间面积约为500公顷,涉及杨浦、虹口、黄浦、徐汇、浦东新区等五个区的滨江带。方案通过“开放的江岸”、“美丽的江岸”、“人文的江岸”、“绿色的江岸”、“活力的江岸”和“舒适的江岸”等六大理念,进一步增强黄浦江的休闲游览功能,优化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打造更具人文性和生态性的滨江区域,使黄浦江两岸成为市民和游客体验上海特色、品味历史文化、欣赏风貌景观、感受城市气息的标志性空间场所,实现还江于民。
概念方案示意总图“本次方案的公布是浦江两岸建设的‘大开放’和‘大动员’,希望与市民一起关注、讨论,推动贯通开放方案的整体实施。” 市规土局详细规划处处长张帆告诉解放日报·上观记者。
早在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做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此后十余年间,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黄浦江在功能定位上已经从过去以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厂企业为主,逐步转向以金融贸易、文化旅游、生态居住为主,基本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的功能转换与定位升级,为此次全面贯通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上海面向2040年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愿景,将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和城市发展的主动脉,其创新、人文、生态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其空间需要进一步为市民所共享。
虽然近年来随着陆家嘴、世博园、北外滩、徐汇滨江等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滨江环境景观不断改善,大片滨江绿地已经建成开放。但滨江总体公共空间系统尚未成形,各区段也未能有效联动形成整体,滨江公共空间的文化性、景观性、生态性尚显不足,滨江公共空间的各类配套设施也略显欠缺,未建立绿色慢行交通体系。
分段规划示意图张帆说,这个贯通开放概念方案的目标是,到2017年年底,基本实现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
本次方案的公布只是拉开整个贯通开放方案展示的大幕,线上的方案展示会在市规土局的官方网站上持续进行,将方案建成区域、方案实施区域、方案规划区域做实时动态更新展示。线下的方案和成果展示也即将于10月份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开始,同时,贯通方案涉及到的各个区也将会陆续在线上、线下公布方案,形成市区联动,共同推进贯通开放的高标准建设。
以下内容节选自“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
江岸更开放——还江于民,通畅可达
滨江岸线全线开放贯通——保证滨江沿线空间对公众开放,修建连续贯通的45公里滨江岸线空间;滨江空间建设慢行休闲绿道;通过高架、桥梁、栈道、下穿、局部绕行的方式,贯通渡口、河口、市政设施等断点。
打通腹地与滨江的慢行联系——滨江岸线与腹地的联系,在岸线和腹地之间建设慢行优先的复合垂江通廊,串联滨江岸线空间与腹地活动中心、轨道站点、有轨电车站点、轮渡码头,为前往滨江的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良好的环境;改善滨江主要道路上的行人过街,确保道路上的行人过街安全、舒适、无障碍;通过景观化设计消除防汛墙联系障碍。
打造滨江高品质公交服务——通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沿江第一层面在有条件的区域远期建设有轨电车线路,沿江第二层面为轨道交通线路。上述两个层面的沿江快速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区域短驳公交线路等,共同构成便捷的滨江公交网络骨干,为滨江活动提供公交支撑。
江岸更美丽——优美靓丽,精致典雅
打造多样化的特色场所——结合滨江各区段不同特征打造各具主题的公共空间。结合公共设施设置的大型空间为0.3-2公顷,以聚集活动为主的公共空间宜为1000-3000平方米,以休憩为主的小型空间宜为400-1000平方米。
塑造艺术化的公共环境——建议多种形式设置公共艺术品,鼓励公共艺术与遮阴、铺装、照明、座椅和游乐设施等相结合,并体现出当地特色;同时布置高品质的绿色环境,采用疏朗通透的植物配置,突出四季和立体景观。
构筑标志性的空间景观——结合广场、码头、河口等视线开阔的场地设置瞭望塔、灯塔、塔吊等地标,作为滨江岸线的核心景观标识,同时加强两岸间“看”与“被看”的视线连接,形成具有识别性的对景面,营造两岸景观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江岸更人文——彰显文化,续写历史
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遗存——基于历史文化渊源与风貌建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展现不同时期和特点的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
形成富有韵味的文化线路——结合风貌保护道路、主要交通道路和滨江开放空间,串联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的活动场地,形成具有历史积淀韵味的文化线路。
江岸更绿色——绿色低碳,生态健康
修复水绿交融的生态环境——依水复绿,打通绿化断点,将生态公园、湿地、广场等资源相互连通,将沿江绿带与腹地公共环境紧密相衬,以恢复和培育浦江两岸连续的水绿生态系统。
打造安全宜人的绿色岸线——统筹防汛安全和亲水要求,对沿线公共活动密集区段,采用不同手法因地制宜进行防汛墙设计,有效应对雨水和江洪的同时,满足公共活动的亲水性和易达性。
塑造低碳环保的健康环境——全面推进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整治,通过建设生态湿地促进环境自我净化、倡导使用节水设施、置换中和有害土壤等方法,加强环境管理,推动低碳发展。
江岸更活力——和谐共享,精彩纷呈
滨江空间融入各类活动——根据不同类型的居民和游客活动需求,滨江空间提供艺术展览、音乐舞台、户外图书馆、运动球场、儿童游乐场、极限攀岩轮滑场地等文化体育活动空间,运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创造动态、互动式的景观艺术,丰富空间体验,提升地区活力。
树立活力浦江国际品牌——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如开放式音乐会、巡游表演等;充分利用滨江空间贯通,组织定向越野、半程马拉松、骑行浦江等体育健身活动,打造市中心城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漫步天堂、夜跑圣地和单车公园。
江岸更舒适——人本关怀,设施齐全
全线布局游憩设施——在滨江开放空间全线设置游憩标识系统、人流安全预警系统、街道家具、公共艺术等设施,丰富设施种类,提升服务水平。
集中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滨江绿地配套建设,集中设置餐饮店、便利商店、公共卫生间、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应急便民中心、小型艺术展示等公共服务设施点。
灵活布局城市景观设施——根据人流量设置不同的设施类型和布局密度,设置符合使用需求的城市景观设施,设施设计应考虑安全、适宜、多样、清晰、标识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