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聋哑产妇喊不出听不见,上海医护人员写字条引导其顺利分娩
分娩疼痛被认为是人类感受到最剧烈的痛感之一,大部分产妇会通过喊叫、助产士现场指导等方式来“发泄”这种痛。然而,对于一名聋哑人来说,这种疼痛该如何去释放?对于为其接生的医务人员来说,该如何与产妇沟通,帮助其安全分娩,这无疑是一道难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9月29日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获悉,近日该院接诊了一名聋哑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她既无法说出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也听不到医护的安慰。对此,医务人员想出用写字条的形式,把一句句话写下来,最终帮助这名产妇顺利分娩。
医护人员写的纸片孕妇曾患腰椎骨折,无法无痛分娩
澎湃新闻记者从院方了解到,这名聋哑孕妇30岁。2016年9月20日早晨,怀孕39周的孕妇因“胎膜早破”被紧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房待产。从最初的没有宫缩,到10分钟一次,5分钟一次,产程进展越来越规律。但她既不能说出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也听不到医生和护士的安慰语。该怎么样才能让她充分理解并且很好地配合?
当时,医院产房护士长毛丽萍想到了用字条来沟通。她通过字条与患者沟通以往病史,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又不断通过字条告知调整分娩体位、何时用力何时放松。
毛丽萍说,由于这名产妇因曾经历过2次腰椎骨折手术,无痛分娩对她来说具有危险性,“麻药如果打在曾经骨折的腰椎上,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医生都认为她不适合分娩镇痛和腰椎麻醉,不能用无痛分娩。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她要更加坚强和努力。”
毛丽萍告诉记者,为鼓励产妇,麻醉医生在手术前给了她一个“加油”的手势,等对方露出微笑,手术方才进行。
经历了13个小时的疼痛后,当天19时15分,医生判断胎儿即将分娩出来。这时,医生和助产师团队临时调整人员结构,把以往的“1个助产师”模式临时调整成了“1+1”模式,即1名助产师加1名翻译。助产师周春仙在一边实时评估分娩进程和胎儿情况, 翻译则在一边迅速写下助产师口述的内容,并通过“纸片+手势+口势”三结合,告知患者。
“双腿要分开,并腿会夹到宝宝,宝宝容易损伤”、“手抓好杆,用力!” “加油哦!!!” “不痛就不用力”……
医护人员写的纸片最后,宝宝的头、前肩娩出后,医护人员用纸片提醒产妇,“我们要做个侧切,让宝宝出来”“要开始打麻药了,请不要用力哦!”“好样的!!!”“宝宝快出来了,加油!”
当天19时44分,一名体重3100克的女婴顺利诞生。
顺利分娩离不开有效的医患沟通
当助产士为产妇缝合伤口时,还让翻译人员把“产妇伤口护理要点”一点点记下来,从伤口恢复时间到每日伤口消毒注意事项、从饮食禁忌到线结脱落观察等,都一一详细写在了纸上给孕妇。
从业多年来,毛丽萍很少遇到这样特殊的产妇,夫妻双方都是聋哑人,这对医患沟通来说是一大障碍。
毛丽萍告诉记者,聋哑产妇分娩时,无法像正常的产妇一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需要特殊的沟通方式和帮助。在这次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大概写了十几张字条,为了表达用力的程度,医务人员还特意将一些字体突出,同时用了感叹号,便于产妇理解。在需要产妇用力时,医务人员就把“用力”这两个字写得特别大。“安全分娩的过程,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技术,同时需要产妇的配合,沟通必不可少,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更不能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