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25军长征史:这场恶战,曾让开国大将徐海东昏迷4天4夜
连绵不绝的蟒岭,在豫陕边界延伸。河南方城独树镇激战后,红二十五军向西续写风云激荡的篇章。
当年,红二十五军越过“七十二道水浴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历时一周才到达陕南的庾家河。
9月13日午后,车行至陕西境内,隧道明显多了起来。抵达陕西省丹凤县,又转道盘山公路,采访组抓紧奔向庾家河。
军部住进“春茂永”
“庾家河现在叫庾岭镇,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从豫入陕宿营于此。”兜转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丹凤县史志办主任刘建军当起向导,当时,街镇上不过三四十户人家,大都是庄稼人在此耕作兼开店铺。街上有家中药铺“春茂永”,军部即位于此。
刘建军饶有兴致地介绍:起初,药铺掌柜杨春荣听信谣言,真以为红军是“红头发怪物”,吓得躲进后山林子里,下山探虚实时,被红军逮个正着——战士们见他头戴皮帽、身穿长马褂,以为是个“大土豪”。街坊们却都为他说情,说穷人抓不起药,他或赊或免,还经常借粮给穷人。军政委吴焕先得知后,立即为杨春荣松绑,还向他介绍什么是红军。杨春荣打消了疑虑,主动拿出六七百斤玉米资助红军。
那一年,杨春荣32岁,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家的这门营生就这样融入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史。以至于80多年来,杨家的“春茂永”总是门庭若市。
药铺变身陈列馆
重访“春茂永”,门楣上多了许多新牌匾,“商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丹凤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
杨春荣的孙子杨青山今已62岁,他笑容憨厚,正在门口搬运一堆废旧木料。在他身后,古朴的木质砖瓦结构老药铺在混凝土建筑的街道上,器宇不凡。
还是那间老药铺,只是药柜早已不复存在。退休前,杨青山是镇小学的音乐教师,每年慕名前来寻访的人很多,他收集整理了200多张图文史料,将药铺改造成红二十五军历史陈列馆。
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时物,记录着当年的战火与硝烟。“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就在咱家召开的,史料上称为庾家河会议。”杨青山热情地当起讲解员,会议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并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原来,红军长征中唯一一块根据地建设的构想,就是在这间看似平凡的药铺里孕育的。
徐副军长真顽强
“军领导正热烈讨论,突然从后山七里荫方向传来枪声。紧接着,军长程子华提着枪、带着人朝山上跑去了。”杨青山绘声绘色地再现当年场景。“后来,徐海东又顶了上去,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了徐海东的面部,旁边的战士悲愤地喊道,为徐军长报仇!吴焕先一把捂住战士的嘴,说不要声张,以免动摇军心。”杨春荣拿来止血钳子和草药,又挑选家中上好蚕丝,小心翼翼为徐海东缝合了伤口。当时,杨青山的父亲杨文聪已十几岁了,也忙着配药、治疗和掩护红军伤员。杨文聪曾对杨青山说:“徐副军长真是顽强,抬进我们家时已不省人事,你爷爷说凶多吉少,但他昏迷了四天四夜后,硬是挺了过来。”
药铺墙角,有一条长板凳,宽度恰好够一名成年人躺下。岁月沉积,木凳已显枯黑。“当年,程子华、徐海东就躺在这条板凳上治伤。”杨青山继续讲述,“红军离开时,送给我家两床黑色碎花棉布被面,我小时候还盖过,很软很舒适。”
战斗旧址咏先烈
夕阳西下,落霞满天。在杨青山的带领下,采访团来到后山的七里荫岭。密林中,一块石碑矗立,上书“程子华军长负伤处”,向北200米,立着另外一块石碑“副军长徐海东负伤处”。两块石碑中间的制高点,就是“庾家河战斗纪念亭”。
“这一仗,红军伤亡200多人,军长、副军长和多名团营干部都受伤了。”刘建军说,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将程子华的手描述为“爪子似的伤残的手”,就是这次战斗留给他的永久印记。
不过,此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堵计划,迫使尾追的国民党军队退回河南,红二十五军进军陕南取得了重要胜利,为鄂豫陕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杨青山唱起《热泪涔涔忆吴焕先》,这些年,他作词谱曲的革命歌曲已有100多首。
歌曲的尾声处,“我们是您的儿女子孙”反复咏叹。为了革命,吴焕先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献出了生命!
深情的吟唱伴着明月清风,飞过高高山岗,遥寄着人们对先烈的深情怀念。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