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而今迈步从头越”,看当代画家笔下的毛泽东诗意
红色主题创作是上海中国画院院藏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主席诗词又是红色题材中重要的创作主题。11月12日,“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上海中国画院毛泽东诗词主题年展”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对外展出。与此前“江山如画”展呈现的老一批画师笔下的毛泽东诗词意境作品不同,此次展览是当下画师们对于毛泽东诗词的再创作。
上海中国画院、程十发美术馆9月曾主办了“江山如画——上海中国画院藏毛泽东诗词主题作品展”,呈现了上海中国画院藏的42件(组)有关毛主席诗词主题的作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等门类,包括丰子恺行书《七言对·毛主席诗句》、吴湖帆画作《庐山仙人洞》、贺天健画作《北国风光图》等。
展览现场
而此次展览则是第二个围绕“毛泽东诗词”主题创作的展览,也是上海中国画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展的最后一个展览,汇集了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以及部分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成员的六十五件(组)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形式,从题材、技法、意趣上贴近生活、讴歌时代。
以诗词来作画是中国画的传统,苏东坡尝谓王摩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魏晋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影响到了后来的山水画,而今毛泽东的诗词境界从大自然中而生,又从其革命生涯、生活经历中而感发,豪壮与浪漫皆倾注于祖国山水之间。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如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无限风光在险峰”、“风景这边独好”、“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都是其诗词中耳熟能详的名句。因此,上海中国画院的老一代画师们便结合写生,从其中找到了诸多与传统山水契合的画境,创作了不少作品。如萧海春的《清平乐·会昌》便是代表,以连绵不断的山峦,呈现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意境。
萧海春 东方欲晓《清平乐·会昌》 141cm×359cm 2021年
鲍莺 山花烂漫 84cmx246cm 2021年
美术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的“江山如画”展呈现了画院第一批画师们对于毛主席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描绘,而此次展览“而今迈步从头越”则体现了如今画院画师们的生机与活力。在程十发美术馆的展厅中,观众可以在不同的展厅内看到新老画师们的作品,互作比对。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毛主席诗词中,《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是展览创作最多的两个主题。其中“咏梅”题材有14件,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来反映自己对于词句的理解。或直接应题,描绘满天飞雪的严冬时节,寒梅傲雪绽放;或摘取诗词中的一句,用自己深入生活的写生素材来描绘区别于寒香的温馨美好画面;或者提笔书写,在激昂顿挫的提按用笔之间,感受咏梅词意的坚毅与浪漫。
丁筱芳 万山红遍 82cm×180cm 2021年
陈家泠 咏梅 180cm×96cm×5 2021年
毛泽东曾评点陆游的咏梅词说:“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作此词。”所以,陆游在词中流露的情绪,是报国无望,沉闷感伤,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的咏梅词却“反其意而用之”,提炼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样一种傲霜凌雪的战斗精神,慷慨豪迈、自信自强的笔调。展厅中,陈家泠的《咏梅》一反传统的梅花样式,而是偏向图形结构,讲究点线面。“毛泽东反陆游诗意是一种新意,而艺术家如今的表达也是另一种新意。”展览负责人说道。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诗意的选择上,有些艺术家比较忠于对诗词原句的呈现,还有的艺术家则通过几首不同的诗词,拎出一些要点,或是更具比较重要的事件进行创作。”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走出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诗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此以后,毛泽东开始践行他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非凡事业。
展厅中,作品《骄杨颂》是比较特别的一件,由杨正新与韩硕两位画师合作完成。韩硕描绘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杨开慧,人物形象庄重而优雅;而背景梅花由杨正新所做,以此比喻其高洁与不屈的精神。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画是画院的特色。由于如今画师们的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合作作品已然成为了很难得的作品。”
韩硕、杨正新 骄杨颂 248cm×123cm 2021年
此外,展厅中,亦有画师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画家何曦从描绘一只苍蝇出发,展现“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意境;而周全则在描绘军人时,选择了他们疲惫的视角,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王孟奇的《只识弯弓射大雕》则在保留诗词意境的同时,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致力于中国书画传统继承和发展的画院画师们,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艺术性、精神性来关照当下的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契合点上开拓新境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画师的展览探讨的是毛泽东诗意中的‘如画’部分,展现他们怎么把诗词入画,承接的是古代文人们的诗画一律。而这次展览的当代画师们则是一种重新定位,即是承接传统的责任,也是在探索怎么‘出新’。”
据悉,展览将展至2022年2月16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