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辟谣小苏打防癌新闻中的“喝碱性水有益于健康”,科学吗?
最近,小苏打水很火。再度捧红它的是新华社对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的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的报道。
9月22日,新华社发布《小苏打“饿死”癌细胞?浙江医生创新治疗癌症方案获国际权威认可》相关报道。报道称,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教授晁明用三年多时间发现了“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用碱如碳酸氢钠(小苏打)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
然而实际上,小苏打在其中是点睛之笔的配角。根据论文,它的具体机理是:在采用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大前提下,这一方法才具有一定的疗效。为了避免广大群众被误导开始大喝小苏打水的情况,新华社客户端在9月25日晚间又发了一篇稿子《“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疯传朋友圈,真相其实是……》。然而,在文章中,晁明说,“喝碱性水有益于健康是公认的,但对于‘苏打水防癌作用’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结果,群众本来已经放下的小苏打水的杯子,又拿起来了……
其实,喝碱性水有益身体健康,是个误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碱性水能否改善体质”的观点颇受一些人相信,这与不少推销碱性饮用水的商家不乏关系。也有盛传,人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之分,前者易患病,需要补充弱碱性水来中和。但这很快被认定为“谣言”,系保健推销人士所造之词。
事实上,人体经过漫长的进化,已经演变成稳定而精密的系统,将人体血液的酸碱度保持在PH值7.35-7.45范围内。尽管人体血液本身呈弱碱性,但通过外来饮用的水来改变体内的酸碱环境并不需要,也不现实。
早在6年前的央视315晚会就披露了这一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汪涛介绍称,在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一说,只是人在患严重疾病时会出现酸血症、酸中毒。一些慢性疾病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堆积酸性废物,但并不能说酸性废物导致了慢性病,否则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我们身体的缓冲系统非常强大,如果酸多了,就会有一个系统来补偿它;碱多了,也会有一个系统来代偿它,非常快。”汪涛说。
人体体液所具有的这个缓冲系统精密地监控着人体内环境,利用血液中配对存在的缓冲物质,确保血液的酸碱度不轻易受到代谢物的影响而波动。这让饮用碱性水显得“多此一举”和“徒劳”。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谷学新教授做了一次实验:按照人体体液的化学成分组成,配置了模拟体液环境的缓冲液(PH值为7.4),并根据每天喝1升水的比例,将碱性水加入到缓冲液当中,结果发现,缓冲液的PH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有科普作者分析称:“胃酸是强酸性的(含0.2%~0.4%的盐酸),pH值可低到1~2,在它的作用下,食物都成了酸性。食物从胃进入肠道,被碱性的肠液中和,又成了‘碱性食物’。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变成‘酸性食物’,再变成‘碱性食物’。”
退一步说,倘若饮用碱性水真能改变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也和健康“背道而驰”。像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副溶血性活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这类致病微生物都偏爱于偏碱性的环境,“调动”了PH试纸数值的内环境会迎来致病微生物的春天、有益微生物的冬天。再者,碱性水意味着含有矿物质,特定和适量的矿物质有利于健康,但过量也会让身体出现问题,例如过多的钙离子反而会让人遭受肾脏结石的困扰。
对于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来说,由于地质原因,直饮水中含有较多的镁离子、钙离子,这些金属离子让水质变“硬”,呈碱性。有些无奈的是,这并没有为当地人带来更长寿的福利,反而要想方设法把水变“软”再饮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