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沉浸式越剧、昆曲和评弹中,实景感受《红楼梦》的生活
豫园九曲桥 主办方供图
在上海文化旅游地标的豫园,有一座上海唯一的“红楼梦精雅生活馆”。而豫园这座古典园林的造园师,据考证,极可能是大观园造园师“山子野”的原型。去年,豫园文化商业集团在中国红学会的学术支持下,举办了首届豫园红楼文化周。十天活动里,通过展览、演出、讲座、游乐等板块,打造人文、互动、创意、生活于一体的主题节目,结合豫园的在地文化,探寻红楼之美。
今年,“2021豫园红楼文化节”将于11月22日正式开幕并持续到12月3日,相较去年文化氛围浓郁的名家讲座为主,今年的“红楼文化节”更侧重于红楼演出。沉浸式越剧《红楼梦》、评弹《红楼梦中人》、昆剧《牡丹亭》轮番在海上梨园登场,蔡正仁、王芳、赵志刚、高博文等名家齐集。而为期12天的文化节期间,豫园商城还将通过串联红楼梦主题的讲座、琴会等多个板块,打造集人文、互动、生活为一体的文化场景。
沉浸式越剧《红楼梦》将走上湖心亭畔九曲桥
在豫园商城雅致的“海上梨园”,沉浸式越剧《红楼梦》将在此作为开幕大戏上演。演出仅设120个座席,舞台、舞美、灯光、服装等都依据雅集清赏的特色设计。而演出最后,观众们将移步至九曲桥上,观众可以在闭园后的湖心亭畔,一起感受这非常体验的“太虚幻境”。
去年红楼文化周上演的越剧《红楼梦》
这部沉浸式越剧《红楼梦》由“越剧王子”赵志刚、陈湜和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当家花旦谢进联分别扮演“宝黛钗”。在整场演出中,演员演唱和中西合璧的音乐交响呈现,整部作品充满传统文化特色、又极具创新意味。
豫园古典园林的特色为《红楼梦》的演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海上梨园”临空而居,举头即见陆家嘴金融区现代城景,俯首阅尽老城厢市井繁华、作为建筑与文化结合的载体, 在这里演绎红楼梦,闲坐水榭亭台,仿佛置身梦中的大观园,别有韵味。
评弹《红楼梦中人》,弹词开篇串联起红楼人生
取材于《红楼梦》的弹词作品一直以来蔚为大观。上海评弹团撷取至为经典的“红楼”题材弹词作品,联起一部《红楼梦中人》。作品由一系列评弹开篇、选曲组成,除了广为传唱的《宝玉夜探》《黛玉焚稿》《紫鹃夜叹》等,还有一些“冷门”梦中人,如《李纨》《巧姐》《鸳鸯·抗婚》等。
演出集中了上海评弹团十余位中青年名家。高博文、毛新琳、姜啸博、朱琳、周慧、陆锦花等各自演绎一位“红楼梦中人”。或一人独唱,或男女对唱,或男唱女调,一方舞台,两把木凳,演员们在简单朴素的场景中进行了风格多变的精彩演绎。
两位国宝大家演绎让林黛玉痴狂的昆曲《牡丹亭》
小说《红楼梦》书中写到的多部昆曲剧目中,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出现过多次,《游园》《惊梦》《寻梦》《离魂》等在宁府家宴、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场景中,对于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关键的作用。《牡丹亭》的杜丽娘和《红楼梦》的林黛玉,这两大文学形象的对比研究,也为众多文学和戏剧爱好者津津乐道。
红楼文化节此次特辟“红楼戏中戏·昆曲”,选择《牡丹亭》,也是希望更多观众能够进一步了解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和“昆曲名片”《牡丹亭》二者之间的深厚渊源,感受中国古典文学和戏剧的传统菁华。
这一版《牡丹亭》来自江苏,更有两位昆曲艺术家的难得碰撞。剧中杜丽娘由“二度梅”得主、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出演。作为昆曲、苏剧兼演的表演艺术家,王芳深得昆、苏二剧种长处,她的《牡丹亭》得到“传字辈”沈传芷、姚传芗与“继字辈”张继青等大师和名家的传授,有其独有韵味。
《牡丹亭·惊梦》一折素来驰名,曾令林黛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而在这一次的《惊梦》,特邀了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扮演柳梦梅。距离两位艺术家上一次合作《牡丹亭》已经过去整整十年、蔡正仁和王芳在海上梨园的这一次携手演绎,也为这段流传六百年昆曲经典留下一段传奇佳趣。
附:
红楼梦文化节系列演出
· 11月22日 沉浸式越剧《红楼梦》
· 11月27日 评弹《红楼梦中人》
·12月3日 红楼戏中戏—昆剧《牡丹亭》
地点:豫园商城文昌路10号海上梨园
大咖对谈
主题:红楼书迷与戏迷的跨界碰撞
时间:11月17日 19:00
嘉宾:“越剧王子”赵志刚 VS 水溶(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上海红迷会会长)
地点:豫园商城湖心亭茶楼二楼
红楼戏中曲—古琴赏析
主题:红楼古琴琴会赏析
时间:11月27日 16:00
地点:豫园商城文昌街46号红楼梦精雅生活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