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郝蕾本该成为中国的凯特·温斯莱特
郝蕾本该成为中国的凯特·温斯莱特 原创 柴柴可夫斯基 第十放映室
郝蕾太绝了。
这是我最近用1.5倍速刷完《八角亭迷雾》之后的唯一感想。
这部剧的宣传一直把郝蕾放在女主的位置,但实际上郝蕾的戏份很少,上线也很晚。
但每次郝蕾一上场,整部剧的质感就病人回光返照时的心电图,突然冒个尖,然后又落回去。
《八角亭迷雾》并非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在演员选角和表演上质量尚佳,尤其是几位中年女演员的表演,很惹眼。
但正是跟吴越、温峥嵘这样的中年女演员飙戏,郝蕾才更显出特别来。
在剧里,吴越和温峥嵘扮演的人物都困在江南小镇的家里,熟悉而复杂的人情弄得她们焦头烂额。
而郝蕾扮演的玄珠则是从那里逃出去的小女儿,多年后又以闯入者的姿态回到家中。
这个玄珠是关键性人物,随着她的回归,玄家多年的症结逐渐水落石出。
妹妹玄珍美丽活泼,玄珠从小在家备受忽略,一直活在妹妹的阴影下。妹妹死后,玄珠远走他乡,自我放逐。
这样的角色只有让郝蕾来演才觉得般配。
比如郝蕾在剧里向男友摊牌自己出轨的戏。
男朋友百般关怀,给她上药,她只说了句:“你挡住我了。”
随后男友想打破沉默,玄珠却轻描淡写打断他:“我被老板的老婆打的,我睡了他老公啊。”眼睛还直溜溜盯着电视。
等到男友负气出走,她又回头望了望男友的背影。
有人评价这场戏是败笔,因为郝蕾的表现一点也不像中年人,反而更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但郝蕾反常规的处理恰恰帮人物道出了极度缺爱又渴望被爱的人设。
这些年,郝蕾演的角色越来越失败,越来越粗俗,越来越不体面。
郝蕾的骄傲和中年发福的体态,使她变成了一个奇妙的混合体——
她不像一般的中年女演员那样保持着年轻的体态,扮演着中年的灵魂。
她在以一个中年的身体,扮演着年轻的灵魂。
01
一个落魄又桀骜的中年女人,这种形象在国产影视剧中一直不多见。
《立春》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算是其中翘楚。
来看看这两位女主角——蒋雯丽和斯琴高娃,都是绝佳的演员,她们的好不仅在于精湛的演技,更在于身体上每一处自然的痕迹。
《立春》中演的最好的是谁?
答曰:蒋雯丽腰上的两道褶子。
在那间昏暗的小屋里,这两道褶子提醒着画家光线所在之处;在这间屋子外,在那个压抑封闭的县城,这两道褶子提醒着观众,那些落魄的、不堪的、不完美的,正是人性的褶皱所在。
这些人性的褶皱游离于成功学之外,它们挑战着大家的主流审美,需要观众对“美”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表演,这样的女演员始终无法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纳和喜爱。
去网上随便搜一搜网友对郝蕾在《八角亭迷雾》中的表现就知道,作为一个对表演仍有企图心,依旧定量产出的女演员来说,保持自然衰老,甚至全面靠近普通人状态是多么大胆和叛逆的决定。
从油腻的头发到俗气的耳环,从有线头的衣服再到非主流的松糕鞋,针对郝蕾外貌的评头论足恐怕完全忽视了该角色的背景设定——一个靠自身勤奋,从底层女工一路爬至管理层的小镇打工妹。
其中一条评论让我笑了好久。
那是在“批斗”郝蕾的双眼皮:女明星也不差钱,就不能找个好点的医美机构拉割眼皮?现在这肿眼泡上拉了根大肉条也太丑了。
但恰恰也就是这个“失败”的双眼皮,让我瞬间相信了玄珠这个人物。
因为我在我亲大姑,一位身体发福但依旧爱美的五十岁女性的脸上看到过同款双眼皮。
换句话说,郝蕾的表演让我想起了那些生活中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活生生的人。
她们年轻过,如今老了,容颜不再,但依旧爱美。尽管眼皮早已松弛,尽管普通诊所的技术不太高明,但并不妨碍她们去拉双眼皮,为中年以后的人生创造一点变化和乐趣。
再说一处细节。
在去年19分钟的短剧《她和她的房间》里,郝蕾扮演了一个文化学历不高,长期遭受家暴,又在丈夫的葬礼笑出声的妇女。
郝蕾半瘫坐在沙发上,把脚高高翘起,短丝袜的松紧勒进肉里,脚踝处多了点凹凸,让这双腿看起来更加浮肿。
而当她捂住嘴巴哭泣时,露出的红色指甲油斑驳脱落。
这个人物和总是精致过了头反而显得俗气的玄珠一样,力不从心、失魂落魄的一面,永远都落在细节处。
用身体代替嘴巴说话。
这不算好演员,什么才算?
02
我们的影视剧对底层中年女人的刻板印象大概就是坚强,隐忍,在艰难而枯燥的生活中练就了一身的韧劲。
当然,这类角色这些年做不了主角了。
中年女主角逐渐让中产阶级占了上风,深谙游戏规则,努力保持精致体面的生活,又因害怕失去体面而止不住地焦虑。
不得不说,无论是哪一种角色占了上风,郝蕾都没能赶上趟。
或者说,人到中年的郝蕾对赶躺并不感兴趣。
作为演员,郝蕾其实有明显的局限,那就是她的自我过于强大,以至于她不是“剧抛型”的演员。大部分情况下,郝蕾较为优秀的表演都被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但成也“自我”,败也“自我”。打个比方,在《她和她的房间里》,郝蕾用举重若轻的方法处理这个人物。
她很淡然地遭受家暴、忍受出轨等不堪的回忆,间或露出下意识的苦笑或不屑,眼神放空,仿佛陷入遥远的回忆。
情绪爆发点,埋在唯一一丝甜蜜回忆中。
一句“我就笑一下怎么了”,重复了三遍,情绪层层递进,直至决堤,而后又很快恢复平静。
短短十九分钟,情绪转折多而自然。这种趋于减法的表演方式,那种典型的郝蕾式的“喃喃自语”之所以成立,与整部短剧的故事背景脱不了干系。
看到最后,我们知道一切噩梦都已成回忆,女主角早已重新开始新生活。
这种处理的方法,熟悉郝蕾的人一望便知。
但在《亲爱的》里,郝蕾同样用类似的方式表现人遭受巨大创伤时懵然的状态,就没有那么打动人。
因为这个电影拍的是郝蕾丢了孩子之后当下的反应,郝蕾用冷处理的方法诠释人物,其感染力自然敌不过赵薇、黄渤情绪更加饱满外化的表演。
无论如何,郝蕾对人物的理解始终从自我出发。大部分中年女演员在镜头前都会呈现出一种“我知道生活很苦,但依旧要负重前行”的沉重感(以章子怡一系列女性形象为代表),但郝蕾不是。
她的珍贵在于,年轻时那副满不在乎的秉性始终未改变。她不害怕堕落,也早就与生活的创伤为伍,因此,再沉重的角色,她演出来总有一份轻盈感。
郝蕾的这副躯壳,背负了一个好演员应该有的大部分品质——敏感、自省、善于思考、共情,内心充满表达欲。
但同时,在整个娱乐工业下,她还拥有大部分明星没有特质,比如始终不愿被规训,对体面、精致、虚伪等用来装点门脸的东西抱有天然的排斥。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当年在船上留下惊鸿一瞥的余虹,人到中年,偏偏演起了看似粗俗且与文艺毫不沾边的底层女性,还拥有如此迷人的魅力。
穿透阶级、职业、性别,人性的本质是相通的。
在职业发展上“总演烂片”的郝蕾并没有实现早年间人们对她的期待。虽然在坊间备受赞誉,也合作过不少知名导演,但她始终未能得到专家奖项更多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的“不成功”,反而加重了演员郝蕾身上的破碎感和故事感,让她游离于主流“大女主”之外。
中年后她扮演的人物虽然文艺不再,却依旧对现实生活抱有强烈的不满足,不肯逆来顺受,也不肯接受游戏规则。
她敢平静地对男朋友说自己出轨的经历,她敢在混蛋丈夫的葬礼哈哈大笑。
你会发现郝蕾热爱“执迷不悟”的角色,热衷于有困境的人,魅力正是源自这种反差——
一个在身体上如此屈服于衰老的人,在精神上却如此桀骜不驯。
她的身体无限接近于普通中年人,但她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再俗气的装扮再臃肿的身材都遮掩不住的美貌都在告诉你,她永远不会是个随波逐流的普通中年人。
她永远比普通人更勇敢一点,更冷漠一点,更孤独一点。
但如果你贴近她,就能听见她的心跳声要比普通人更响,血液流淌的速度比普通人更热烈。
但很可惜,我们的影视剧里这样不太普通的普通中年人,还是太少太少了。
03
看《八角亭迷雾》的时候,我频频想起今年夏天HBO出品的《东城梦魇》。
很显然,《八角亭迷雾》想要拍成类似《东城梦魇》的小镇群像戏(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
而最意外的发现,莫过于郝蕾在剧中的状态,与《东城梦魇》里的凯特·温斯莱特十分相似。
从角色上看,郝蕾和凯特扮演的角色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结,不被周围人理解和喜欢,隐忍而压抑地生活着。
从演员个人来看,两人都不注重形象管理,人到中年都任自己发福。
若是再深入了解,会发现二人的相似点远不止这些。
两位女演员刚出道时都曾拥有惊人的美貌,备受世人赞誉。
凯特从不吝啬在电影中动用自己的身体,《泰坦尼克号》里古典优美的身体甚至成了中国那一代少男少女的性启蒙;
而郝蕾和她的余虹又从另一个角度,用身体书写了另一种启蒙。
她们对自己的女明星身份不甚在意,肆意“蹂躏”自己美好的皮囊,却又根本无法掩饰天生的美貌。
在《东城梦魇》里,凯特扮演一个不修边幅、身形魁梧的小镇警探,然而只要略施粉黛,所有男人都要惊叹于她的颜值。
《八角亭迷雾》中,小侄女对郝蕾这个从大城市回来的姑姑满脸崇拜,言语中全是对姑姑容貌的艳羡,而郝蕾显然十分担得起这样的羡慕。
最重要的是,她们都从少女时代开始演戏,一直对表演抱有敬畏和严肃的态度。她们甚至在选角上都表现出了类似的口味:
年轻时,她们演过浪漫的少女,却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早熟和沉着。
中年后,她们演过不少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对生活有独特理解的底层女性,演她们的世俗,也演她们的孤独。
她们的职业发展甚至也走出了相同的轨迹,从一开始众星拱月的主流影视剧,逐渐走向更加自由也更加边缘的小众文艺作品。
有很长一段时间,凯特这朵举世瞩目的“英伦玫瑰”消失在大众视野,她拒绝了许多大成本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选择参演许多低成本的欧洲电影,但每一次“回归”,都能再次惊艳世人。
而郝蕾就没有这么好运。
她拥有人人称道的天赋,却始终在烂片里打转。
凯特能够在九分神作里享受当之无愧的主角身份,尽情挥洒她的技巧、情感,以及脸上的每一道皱纹。
而郝蕾只能在支离破碎的剧本里尽力还原人物弧光。
尽管如此,郝蕾的表演还是令人眼前一亮。
《八角亭迷雾》的剧本如此失真且浮夸,郝蕾的戏份又被一再缩减,都没有妨碍她演出玄珠因童年家庭缺失造成的情感淡漠,对早逝的妹妹爱恨交织的无奈,以及面对酷似妹妹的小侄女隐隐的怜爱。
郝蕾努力用碎片拼揍起来的玄珠,在一部拙劣的失败作品中,像一颗真正的珍珠翻滚在海浪里,偶然闪出一点光亮,随后彻底消失。
只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还未到来,郝蕾就开始面临被迫定型、被迫同质化的危机。
纵观郝蕾这几年参演或正在筹划的作品,大多跟家庭伦理挂钩,讲述母女、母子关系。从前演女儿,也许过不了几年就会开始不断演母亲。
中年女人的情欲、叛逆、不妥协,甚至于超脱主流之外的道德观,凯特曾披着种种身份——裁缝、警察、科学家、纳粹分子——去演绎她们。
而郝蕾想要演绎这些人性,却似乎只有两种通道——母亲或者女儿。
看过郝蕾最精彩演出的观众也许会愤愤不平,她就这样像蝴蝶标本般被定型了吗?
就在几天前,郝蕾度过了自己43岁的生日,她自导自演的作品也提上了日程。
看了下几部待上映的作品简介,依旧是探讨亲子关系的话题。
再结合她在《十三邀》里透露出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也许进入这个阶段,郝蕾无心再喂养观众或是进入演技教科书的野心,她想先安顿自己。
当一个演员决定在创作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她的生命与表演一定是融为一体的。
所以越是这样,我们越可以相信郝蕾。
步入中年的郝蕾也许会遇到更多阻碍,也许永远都成为不了凯特那种级别的演员,但她自有天地。
再说,在稀烂的环境中仍旧闪闪发光,这难道不像中年余虹会做的事吗?
原标题:《郝蕾本该成为中国的凯特·温斯莱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