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南三城民航“暗战”:成都谋建国际枢纽,重庆昆明各有策略
9月24日-27日,被称作是民航界“奥运会”的2016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成都也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个举办该项大会的城市。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民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民航已连续30多年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5年,中国国际客运量和新开国际航线数量增速均在30%以上,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经与118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运输协定;20家中国航企从中国飞往全球53国家138个城市,129家境外航企从126个城市飞往中国57个城市。
“今年大会首次来到中国西部,表明全球业界对中国民航发展、对中国西部航空市场,具有浓厚兴趣。”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发言时表示,中国民航将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建设三大世界级机场群。其中,成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点,是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航空发展优势和潜力。中国民航局将支持成都的国际枢纽建设,使其成为中国西部民航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川省副省长杨洪波也在发言中表态说,四川省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开国际国内航线的支持力度,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中东、南亚和东南亚的空中门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会点上的重要航空枢纽。
9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采访获悉,在中国西南地区,除了此次大会东道主成都外,昆明、重庆等城市也在民航发展上有了清晰的定位。其中,昆明民航市场发展以旅游为主,主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重庆跟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扩建江北国际机场,新建可停降A380等型号大型民用客机的跑道。
成都:将成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双流机场为争取本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的承办权,击败了与之竞争的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等五个实力雄厚的承办方。”9月25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流机场”)航空市场部副总经理唐一微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双流机场在承办此次大会期间收获颇丰。9月25日下午,成都市政府联手双流机场的母公司四川省机场集团,一口气与6家航空公司签署了9条定期直飞国际航线的合作协议,其中8条为新开直飞航线、1条为包机转为定期直飞。8条为新开直飞航线分别为成都直飞悉尼、纽约、洛杉矶、马德里、索契、亚的斯亚贝巴、奥克兰、迪拜。成都直飞莫斯科包机转为定期直飞航班。
“通过承办这次大会,成都抢占了推介城市、开发航线的先机。”唐一微介绍说,之前参加一些业内展会,我们向与会单位推介成都时,很多国外与会人员根本不知道成都在哪儿,也不了解成都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如今在推介成都时首先打出的招牌是熊猫故乡,就容易被国外企业所接受,本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会场也是以熊猫主题进行设计。
唐一微透露,目前,双流机场运力压力较大,航班时刻安排十分紧张。但双流机场仍旧在跟全球多家航空公司进行接洽,吸引他们开通与成都直飞的航线,力争在欧美地区增加更多的直飞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双流机场共有航线258条,其中国内航线169条,国际(地区)航线89条;通航城市199个,连接国内城市125个,国际(地区)城市74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亚洲,直达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国际航线网络。
2015年,成都双流机场完成飞机起降29.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22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7万吨,成都已多年稳居中国民航“第四城”。
随着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都航空国际枢纽建设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运力压力有望缓解。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它是中国“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最大民用机场,也是四川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
据四川机场集团总经理潘刚军在会上介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按照满足远期2045年9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目标设计,终端规划建设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将建设3条跑道,6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02个机位的站坪;建设6万平方米的中国国航、四川航空和机场三个货站;建设空管工程、供油工程以及中国国航、四川航空、东方航空、祥鹏航空基地工程,可满足目标年202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需求。
潘刚军表示,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2020年建成投用后,成都将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这不仅将进一步奠定四川、成都在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而且也将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更多掘金中国西部的机会。
对于与重庆、昆明等周围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唐一微告诉澎湃新闻,城市之间的竞争会让大家共同更好地发展,同时成都与周围城市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比如航线网络的串联,以达成优势互补等。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容
与成都新建机场不同的是,重庆计划对江北国际机场进行扩建。
早在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正式批复并印发了关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楼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澎湃新闻从重庆机场集团获悉,江北国际机场东航站楼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计划2017年投用。该工程将建成53万平方米的T3A航站楼,3800米长的第三跑道,80万平方米的停机坪,30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枢纽及其他配套设施。届时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运行需求。
9月25日,重庆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业务助理何路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说,“目前,江北国际机场运力处于高度饱和的状态,也正因为此,重庆才如此急迫地加快江北国际机场的扩容,明年扩容工程投用后,情况将有很大改观,A380机型客机可在第三跑道停降。”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江北机场拥有3200米和3600米跑道各一条,两座航站楼面积为20万平方米,停机坪75万平方米,停机位90个,货站12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的生产需求。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已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
何路分析说,从地理位置上看,重庆位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因此,重庆在民航发展上的定位是跟随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大对外贸的服务广度,同时力争在国际航线开通方面发力。
何路认为,“航空客流很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活跃度和外向度,基于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判断,公司确定商务客流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
目前,重庆江北机场开通航点155个,其中国际(地区)航点45个。其中,拉萨、九寨沟等高原航线数量已经与成都接近。
同时,何路并不否认重庆在民航发展上落后于周边城市,但对重庆成为“后起之秀”信心十足。
何路告诉澎湃新闻,从民航规模方面来看,重庆现在和成都、昆明等西南地区城市相比,仍是暂时落后,但这一局面只是暂时的,随着重庆经济迅速发展和商务客流的增加,重庆民航发展将布局更多国内外城市。届时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等城市也将以重庆作为对外航行的中转枢纽。
何路透露,重庆机场集团此次参加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也是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外航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目前,该集团已与30多家国外航空公司进行了初步交流。
昆明:发挥云南机场集群效应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昆明的民航定位有别于成都、重庆,瞄准的是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枢纽机场,主要服务的是旅游业。
9月25日,云南机场集团空港营销部副部长马建辉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成都有航线开发的便利,比如当地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本土工商户数量等方面都优于昆明,所以我们选择依托云南很好的旅游资源,定位服务旅游业,与成都错位发展。”
马建辉介绍说,云南将利用省内十多家机场的集群效应,既有省内旅游环飞,同时省内多地可从昆明中转到国内其他城市,也可辐射到南亚、东南亚地区,进而支撑昆明成为国家门户枢纽机场的建设。
澎湃新闻从云南机场集团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云南机场集团计划加强昆明机场航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航线覆盖面,加密航班频率和通航点,推进与国内大型机场间的双枢纽战略合作,与区域枢纽和主要干线机场间形成空中快线。同时,强化省内机场间协同发展,各机场依据各自特色定位进行发展,实现以昆明枢纽机场为核心,次区域枢纽、中型、小型机场相互协同,互相带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目前,云南机场集团下辖13个机场,“十三五”期间将建设澜沧、沧源、红河、怒江、丘北、元阳等机场。预计到2020年,云南机场数量将达到20个。
马建辉介绍说,根据最新的容量评估数据,昆明机场目前已经可以达到57架次/小时的高峰容量,这个水平在西南地区机场群中是表现最好的,并且基本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
2012年6月,昆明机场由昆明巫家坝整体转场搬迁至长水村,新增了一条独立跑道,航班吞吐量获得了大幅提升。
澎湃新闻采访获悉,目前,昆明机场又将投入30多亿元对现有航站楼的功能、布局进行优化,并计划新建3条跑道,这一规划已上报至云南省有关部门。
马建辉透露,自2014年正式开工建设的沧源机场将于今年12月投入运营。
世界航线发展大会期间,云南机场集团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多家机场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意向,同时也已与欧美、日本等地的航空公司进行了接洽。
对于与周围城市的合作,特别是与“区域龙头”成都的合作,马建辉和何路均表示,由于距离很近,三地机场之间平时沟通合作都比较多,这样的合作下一步将以更多形式开展。
而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给中国民航业带来的集聚效应仍将延续。董志毅在发言时透露,两年后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也将落户中国,在广州举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