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探秘万米级载人深潜器母船“张謇”号,曾遭地震失联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2016-09-23 21:2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历时74天,航行超过9000海里后,国内第一艘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海试航行,重新回到上海。

“张謇”号。

“这是张謇号的首航,可以说这次的航行很好地完成了我们之前制定的目标,对整艘船的运行系统进行了测试。张謇号经受住了考验,也让我们在航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前“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现为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彩虹鱼公司”)总设计师崔维成9月23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回来后会马上进行调试,为今年12月底的万米级无人深潜器测试做准备。”

基于对海洋深渊技术的热爱,以及希望能尽早完成挑战人类海洋深渊极限的梦想,崔维成在完成“蛟龙号”的工作后,找到了自己的师弟吴辛,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挑战人类深渊极限

“做彩虹鱼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商业行为,主要是崔老师有伟大的梦想,他做这个项目需要一些人来帮助。此前蛟龙号完全是国家的项目。这一次,我们希望这次能走创新的道路,让民间投入。”彩虹鱼公司董事长吴辛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彩虹鱼和国外公司合作的深潜船。
由科学家提供技术,企业家出资,彩虹鱼在万米深渊探险这一领域里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张謇”号也是国内第一艘完全由民间企业出资建造的远洋科考船。

今年7月12日,该船在上海临港的码头出发,第一航段从上海开赴中国南海,在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考设备浅海测试,于7月23日抵达深圳。第二航段于7月24日从深圳出发,一路南下跨越赤道,经拉包尔港入境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

除了测试船的远洋航行和科考设备可靠性,检验开展深渊综合考察的能力外,“张謇”号还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矿业公司合作,在当地的两座金矿附近海域的开展海洋环境调查,并在深度超过8000米的新不列颠海沟进行了多项深海设备的试验。

“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在今年年末的万米无人深潜器上,这次船上有一个深潜器进了测试,在5千米的海底进行了作业。取得海洋生物样本随后会送往上海海洋大学的实验室进行数据编辑。这也是我们建立海洋深渊流动实验平台的初衷。”吴辛告诉澎湃新闻。

海水采集器。

据吴辛介绍,如果今年年底无人万米深潜器能成功完成海试,到2019年,公司就可以完成万米载人深潜器的研发工作。到时候,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研制出万米载人深潜器的国家,也将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商用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的国家。

未来,吴辛还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家和科学家合作。“之前很多海洋生物的数据库是由国外的科学家建立的,我们需要去申请使用。现在我们想建立一个新的平台,让他们都能来使用我们的数据。”

曾遭遇地震预警,失联

尽管科考母船首航成功,但据吴辛介绍,航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水。“张謇”号还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遭遇了地震预警,还一度与旅游船失去联系。

“张謇”号驾驶舱。

“当时我们的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海域的附近作业,我们遭遇到了7.6级左右的地震。我们担心会引发海啸,可能会随时把我们的船拍到岸上去,像当年的印尼大海啸一样,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彩虹鱼公司项目经理张浩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当时我们立即停下了所有工作,因为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大家都非常紧张该如何避险。”

虽然后来并没有实际发生海啸,但还是让“张謇”号的全员涅了一把汗。此外在航行过程中,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除了科考任务,“张謇”号此次出航过程中,还开发了深海旅游项目。部分参与深海旅游项目的乘客需要坐船在事先商量好的坐标点上船。但在登船航行的过程中,科考母船却与他们失去了联系。

“当时还是挺着急的,我们需要对旅客的人生安全负责。尝试了很多种方式都未能联系上。最后动用了卫星电话才联系上。这些都是首航宝贵的经验。”吴辛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