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旭东:抗战时胡适主张的“学术独立”为何会失败?
胡文辉先生《拟管锥编》中有《曲学阿世》一篇,辑录古今“曲学阿世”之语用,末即引此节,并说:“可见胡适心目中的第一要义,是不能‘曲学’,即不能损害学术独立;即使是出于正当的政治目的,甚至打出爱国旗号,也不能以‘曲学’为手段,使学术沦为政治的面具”。
读到《那些“到陕北去”的年轻人》一文,署名范雪。文章作者找到一位西南联大学生1938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里提到学生要不要参与政治的问题,并记下当时联大的口号是:“革命的去,不革命的来,反革命的装算”。所谓“革命的去,不革命的来”指西南联大反对学生掺和政治。信主人说“而且这也是真的”。并有国民党某部视察员的演说辞为证,其云:“上前线的思想错误,死读书成功后再报国的最为理想,遇事一切马虎的也不失中庸之道。”信主人的解读是:“自然,无法生活的去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达官富人的子弟,其次也是附庸于此阶层的分子,你说政府能不替‘自己’的子弟尽力效劳以求若辈安全舒适,将来还可步武父兄后尘,光前裕后么?这是我对联大一般教育机关的看法。虽然自知难免过火,却没有比这更适合兄弟目前的心境了(《东方早报》2015年7月9日文化版)。”
问题在于爱国情绪应当得到引导,以防堵塞形成反作用。当时有不少人意识到优秀青年有亲共倾向,后来钱穆更大发感慨。钱先生在1971年前后给学生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谈到欧史“呜呼来呜呼去”用了很多“呜呼”,就说:“(欧史)只是很薄的一部书,看了让我们晓得黑暗乱世究是怎么一回事。我恐怕将来我们有人来写中华民国六十年史,也会来个欧阳修,写了许多呜呼,只叹气我们跑到此地。总有人应该负这责任。我们亦该回过头来看看,想想我们在大学里读书做学问,有没有人能从此民国六十年,知道我们走错了路,而想要换个方向?我们没有这样的人,只是跟着下去。诸位直说要‘反共’,但不能不问共产党从何来,为何从前在大陆许多青年信共产主义,我们又该拿什么来反?诸位讲历史,定要讲到整个的大的文化传统、国家社会;要能关心在这个地方,千万不能只限在自己一个狭小的论文题目之内,说就是我要做的学问了……天下事,不是一根木头可以撑一所房子的(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九州出版社,2012年,238-240页。以下所标页码皆此书)。”你看他就讲到当时很多优秀青年信共产主义。胡适理论正确而最后失败,这也算是一个典型案例了。
(本文原刊于9月25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原题为《忘贤愚(一)》,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