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昌大学材料学院取消保研推免夏令营加分,其他学院仍有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 实习生 赵怡然
2016-09-27 18:1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南昌大学

9月21日,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发出《南昌大学一学院被指推免加分需先承诺考本校,回应:完全自愿》的报道后,当天下午,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给学院学生群发邮件,称“取消夏令营加分,签订的承诺书作废”。

次日晚上,材料学院公布的新的推免名单,相比于9月19日的推免名单,有11名学生被替换,新加入的11名学生平均绩点达3.5,而被替换掉的11名学生,平均绩点3.01。

但报道发出后,南昌大学理学院及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向澎湃新闻反映,所在学院也存在“夏令营加分需承诺保本校”的情况。

“材料学院是加45分,我们学院夏令营是加60分,比重更大,而且材料学院因为被举报之后改了,我们学院还在继续实行。”南昌大学理学院大四学生张帆(化名)认为,学院此举严重侵犯了学生权利,应像材料学院一样,取消夏令营加分。

9月24日,南昌大学理学院负责推免工作的副院长廖清华否认干涉学生填报志愿,“我们从来都没有说过要自愿保送本校。”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相关工作人员9月26日亦告诉澎湃新闻,经了解,理学院没要求学生自愿保送本院,不存在违规行为。
此外,9月25日,兰州大学也被学生反映用推免名额“变相要求学校报考本校研究生”。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表示,这种现象在全国一些高校中确实存在,一些中西部院校和非985、非211院校难以留住优秀生源。他建议:“在推免过程中,应该增强学生、导师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让三者形成最佳选择,而不是强制留住学生。”

取消加分后,近四分之一学生失去保研资格

9月21日晚上,杨启(化名,原材料学院爆料人)告诉澎湃新闻,材料学院给全院学生群发了邮件“发给学生的邮件”。

邮件中写道:“我院上报到研究生院的保研名单,未通过研究生院的审核,先前公示的保研名单无效。根据研究生院的指导意见,学院特此重新修订保研实施细则,现公告如下。”

在公告中第一条即是:“今年六月份学院参加夏令营同学签订的承诺书已废止,学院特此声明。”随后指出:“免试保研工作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保研实施细则执行。”

在新的保研实施细则中,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已经删掉了“夏令营加分”及“承诺书”的相关内容。

9月22日晚,材料学院公示了新的研究生推免名单,对比于9月19日发布的旧推免名单,澎湃新闻发现,46名推免学生中,35名学生名单未变,但有11名学生被替换。

相比于旧推免名单,新获得推荐资格的11名学生平均绩点达到3.5(总分为4),而被替换掉、失去推免资格的11名学生,平均绩点为3.01。

“这个就很明显了,这些被刷掉的学生,如果不是靠夏令营加分,他们的绩点根本拿不到推免资格,现在这个名单才是公平的。”杨启说,目前新名单被刷掉的11名学生,有的在准备考研,有的在找工作。

南昌大学理学院学生出示的该学院有关保研推免夏令营加分的文件。

理学院也否认“加分需承诺保本校”

报道发出后,材料学院迅速作出了改变,但9月22日,南昌大学理学院大四学生张帆向澎湃新闻反映,南昌大学部分其他学院仍存在类似的情况。

“我们学院就有这样的情况,而夏令营是加60分,比重更大。材料学院被曝光后就改了,我们学院没有被曝光,就继续实行。”张帆说,学生们多次和学院领导反映此事,均没有获得回应。

在张帆提供的《南昌大学理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中,明确写道:“本科生报名参加本学院科研夏令营并自愿保送本院研究生的优秀营员可加60分,合格营员加50分。”

就张帆反映的情况,9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南昌大学理学院负责推免工作的副院长廖清华,他解释称,夏令营只是学院选拔科学人才的一个方式,并不会干涉学生填报志愿,“我们从来都没有说过要自愿保送本校,也没有让学生签承诺书。”
对于推免文件里标注的“自愿保送本院研究生”,他表示不清楚,但不会强制学生保送本学院,“我们这次推免名单里,参加夏令营的没几个人,基本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还是很公平的。”

而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相关工作人员9月26日告诉澎湃新闻,称理学院情况与材料学院并不相同,“我们已经了解过了,理学院夏令营是针对所有人的,学生们都可以参加,也没要求学生自愿保送本院,不存在违规的行为。如果学生还有疑问,可以写成书面报告,递交到我们研究生院。”

专家:学校挽留优质生源的无奈之举
9月25日,据新京报报道,兰州大学在教育部分配的900个推免名额中,以“创新人才项目“、”院士等优秀导师培养项目”、“推免辅导员“的名义,占用上百个普通推免名额,变相要求学生要报考本校研究生。
与南昌大学理学院相似,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在官网刊登的2017年推免工作办法中提到,关于“院士等优秀导师人才培养项目”的名额有8个,凡获得此名额的推免生,必须报考“我院有上述称号的导师”。
而在”创新人才项目”里,一名刚刚获得“创新人才推免面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大四学生告诉新京报,在填写申请创新性人才名额前,院里老师曾口头要求拟接收对象必须为本校老师。
此外,学校还单列15个推免名额,选拔优秀本科生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三年,充实辅导员队伍。多个学院的学生证实,此项目存在多年,每年都有通过“推免辅导员”留校的毕业生。
对以上变相要求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的行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表示,这是学校挽留优质生源的无奈之举,“在现有大环境下,中西部的院校很难留住生源,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这迫使学校只能通过一些条件来留住学生,这种现象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

“很多学生都想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读研,而忽略了许多中西部院校其实也是实力雄厚,他们身在此山中,往往不以为然。”他认为,给学生选择是对的,但相关部门也应该保证学生判断准确,既要维护学生的权力,又要避免对教育发展均衡态势不利,使高校发展更加两极分化。

最后,储朝晖建议:“学校在推免时,应当加强学生、导师、学校之间的沟通了解,让三者形成最佳选择,而不是强制留住学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