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半歌声丨“爱我,然后安静地听我说”

李梦迪
2016-09-28 22:0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可以打开播放器。

今晚讲一个抑郁自杀的民谣歌手的故事。

2003年10月21日,美国加州回声公园附近,一个叫Elliott Smith的男人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公寓里。

Elliott Smith

他以一种极其“戏剧化”的方式离世——胸膛上决绝地插着两把刀,躺在血泊中,身上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警方也没有发现任何服用违禁药物的证据,只翻出了一些抗抑郁、抗焦虑的处方药,还有一封写给女友的遗书,上面写着:“对不起,亲爱的。上帝,请原谅我……”

这一天,世界乐坛上又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民谣唱作人。在写了几张佳作之后,Elliott选择以一种“壮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年仅34岁。

他在遗书中说,希望上帝原谅他,是原谅他用力对抗并不怎么快乐的人生却终究失败了?还是将忧愁都写进了孤独的曲子里、把绝望留给了自己的听众呢?

转眼已经过去了13年。在国内娱乐圈另一个“忧伤的男孩”让人惊诧的离世风波之后,不免再一次想起了Elliott Smith的音乐。虽然他们的忧愁并不相似,但竭尽全力想要实现的愿望,似乎也只是“爱我,然后安静听我说”这么简单而已。

可以说,“痛苦”就是伴随Elliott终身的创作灵感。他的故事并不意外地开始于一个糟糕的童年。

Elliott的父母在他刚出生不久就离婚了,母亲在他4岁的时候改嫁给了一个狂热的摩门教徒,继父长年累月的“虐待”拉开了他人生悲剧的序幕。

小时候,Elliott会经常无缘无故地遭到毒打和折磨,没有任何幸福可言。这些恐怖的童年记忆一直和他如影随形。

他把对继父的恨,直白地写进了很多歌里。比如《罗马焰火筒》(Roman Candle)里他唱道:“我想伤害他,我想给他无尽的痛苦,我是一个罗马焰火筒,我的脑袋里充满了火焰,我要伤害他!”还有《一些歌》(Some Song)里的受虐细节:“他们日复一日地打你、折磨你,你在长大之后就会变成一个怪物!”

直到他去世前不久,还打算用将要发行的专辑收入,成立一个“受虐待儿童基金”。

Elliott Smith

成年之后,Elliott义无反顾地从家中逃离。音乐成了他的“精神避难所”。14岁时,Elliott就已经开始写歌、录制样带。在开始独立的音乐生涯之后,他把安静的民谣作为自己深耕的领域,只用一把简单的吉他和深沉的低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

听Elliott的大部分单曲,会发现他的音乐是在“做减法”。和那些对词曲精雕细琢的民谣歌手不同,Elliott的音乐“粗糙而又原始”。在他的前两张专辑中,曲子大都呈现出一种LO-FI的质感。他的首张专辑《Roman Candle》就是在自家地下室里用四轨录音机录制的。没有太多的修饰,曲调上很随性,只是一个人在吉他伴奏下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Elliott Smith1994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Roman Candle》。

Elliott的“痛苦”也赋予了他的音乐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他的歌写的大多是内心的恐惧、困惑、焦虑和苦闷,是一些非常私人化的作品。从一开始,这样的风格就注定了他的音乐只会被很小一部分人接受,因为这些歌曲过于“单调孤僻”,根本无法迎合那些被主流唱片业惯坏的听众们的趣味。

不过,他也并不是没有知音。1998年对于Elliott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他几乎已经得到了扬名世界的机会,因为他有一个重量级的铁杆粉丝——美国导演盖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美国导演盖斯·范·桑特

1997年,这个意气风发的独立电影导演完成了那部著名的《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作为Elliott的粉丝,导演邀请Elliott为他这部冲击主流的作品谱写主题曲。Elliott最终交上了那首《Miss Misery》。

《心灵捕手》海报

最终,电影《心灵捕手》在1998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斩获多项提名:在剧本创作上初试牛刀的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最佳原创剧本奖,老戏骨罗宾·威廉姆斯拿走了最佳男配角,而《Miss Misery》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

那年的舞台上,席琳·迪翁的泰坦尼克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很少有人记得,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当晚,Elliott也和这些巨星们同台,穿着白色的礼服害羞地唱起了这首《Miss Misery》。

Elliott Smith

后来他还有很多首单曲,比如《Between the Bars》、《Needle in the Hay》等,都被用在了多部知名影视剧中。

直到Elliott去世后很久,盖斯导演还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对这位好友的怀念。他在2007年执导的独立电影《回声公园》中,就用到了Elliott早期专辑中的《The White Lady Loves You More》和《Angeles》两首歌作为电影的插曲和片尾曲。

而更让人唏嘘的是,出演《心灵捕手》的“一代笑匠”罗宾·威廉姆斯也因为抑郁症在2014年自杀离世。虽然这部励志电影影响了很多人,也成就了很多人,但还有一些局内人却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精神迷宫里,怎么也走不出完美的轨迹了。

回到当年。因为有了最权威最主流的肯定,Elliott很顺利地签入了DreamWorks Records(梦工厂唱片)这样的大公司,趁热打铁地发行了他在这个主流厂牌下的第一张专辑《XO》,这也是他的歌手生涯中制作经费最充足、取得的商业回报最高的专辑。

专辑《XO》

和Elliott过去那些低保真音效的粗糙作品相比,《XO》完全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这张专辑中有很多旋律更优美、编排更精致、配器更丰富的曲子,而Elliott轻柔的声线也从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变成了对他人尽情的诉说,终于清晰地呈现在听众的耳畔。

这张经过主流音乐公司打磨的作品,最终的销量达20万张。那段时间可以说是Elliott生命中难得的“阳光时刻”。很多人都以为他从此之后就能一跃成为一个民谣巨星,但对于Elliott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奢望。

他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抗争。逃脱不了的童年阴影,让他终身依赖药物、毒品和酒精。曾经多次进出戒毒所,就好像一旦清醒了,就要面对未知的生活,这让他感到非常恐惧。

Elliott Smith

得到主流认同之后,Elliott却显得更加焦虑了,因为梦工厂想把他打造成一个新时代的民谣巨星,但他非常反感别人给他贴标签,也不喜欢别人用民谣这个风格来束缚自己。

各种杂志采访他的时候,都希望他能“卖惨”,谈谈那些折磨他的痛苦回忆,还让他摆出忧郁的姿势拍照。这就是作为独立音乐人的悲哀——一旦进入主流视野,你必须用一个标签让大家迅速地记住你。而不管是公司还是媒体,都想把他全力塑造成一个“惨情歌手”。这和Elliott之前的预想大相径庭。

从《XO》到之后的《Figure 8》,他的音乐变得更“大众化”,这些曲子变得越来越不像他。梦工厂期待着用更主流的方法写成的《Figure 8》能延续《XO》的成功,结果事与愿违,这张专辑遭到了市场的冷遇。

专辑《Figure 8》

那些年,Elliott开始频繁地和朋友们谈到“自杀”。而在《Figure 8》遭遇商业上的失败后,他和梦工厂唱片的关系也陷入了危机,因为他不想再按照公司设定的路线走下去,也不想把下一张专辑的决定权交到公司手上。

或许是因为压抑了太久,在他自杀之前写成的那张遗作《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里,很多歌都加入了以往他并不常用的摇滚元素,歌曲开始变得狂躁、愤怒,充满了怒气和宣泄,充满了反抗的意味。

Elliott Smith的遗作《From a Basement on the Hill》

在离世前的一次巡演上,他还和暖场的乐手谈起过他写了一首歌叫《一个卧室里的将死之人》(A Dying Man In A Living Room)。虽然曲调轻快,但歌词中那些消极的句子,已经透露了他自杀的想法。不过在遗作中,这首歌的名字被改成了《愉快的告别》(A Fond Farewell)。

很多人都说民谣歌手是天生多愁善感的种子,或许确实如此。在Elliott之前,有命运与他极其相似、也曾被人誉为民谣天才的Nick Drake,在出版了三张评价极高的专辑后,因为服用了过量的抗抑郁剂,于1974年死于家中。

Nick Drake

那也是一个自我要求极高又不愿妥协的音乐人,总是写完一首歌又全部推倒重写。Elliott也是一样。他曾经被伤害过,挣扎着想要逃脱,但可能天生就和这个喧嚣的世界格格不入吧,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挣扎中,最终选择了用死亡逃离。

前段时间,久未露面的歌手朴树,因为好友王子文的邀请,在《跨界歌王》上与王子文合唱了《那些花儿》。

朴树与王子文合唱

被问及原因时,他很坦诚地说:“因为我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这个曾经被传多年和抑郁症抗争的民谣歌手,还一直在孤独地坚持着,而且时刻和主流乐坛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不只是他,国内的一众“非主流”乐队和独立音乐人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无法一一记述。只希望他们能快乐一点。偶尔想出来透透气的时候,再写出那些流淌在人心间的旋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