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公共场所设体外自动除颤仪372台,还将在高校增设
发生猝死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占到八成比例。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存活率仅为1%。
9月21日,上海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士在“上海市大学校园设置心脏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项目现场交流会”上透露,自2015年9月上海启动在公共场所试点设置AED,截至2016年8月,全市共设置AED设备372台。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现场获悉,2016年10月起,上海市红十字会将推动AED项目在校园的普及,鼓励高校开展AED培训工作,并向全市各高校红十字会发放AED训练机。
与此同时,上海市红会正在搭建完善专业急救、公众急救与市民之间的信息平台,可实现AED定位功能,普及应急医疗常识及方案。
全国AED设备不足一千台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是一种便携式、专为非急救人员设计的医疗设备。其最大特点是无须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只要根据录音提示,接通电源、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非医务人员接受4小时学习演练,都可完成掌握。
然而,尽管简单易操作,但AED设备在国内却未被公众所熟知。专家在交流会上表示,在AED的协助下,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会成倍提高,而这一设备目前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低,这个仪器的使用率几乎为零。统计显示,我国公共场所AED配备不足1000台。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AED配置上不仅数量不多、覆盖面也不广。上海交通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苏卓君指出,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相关法案,在公共场所安置AED并在10分钟内可获得AED;日本2004年开始推广安装AED,平均每10万人约有234.8台;中国台湾2000年开始推广安装AED,平均每10万人约17.4台,如今这一数据有所扩大,目前平均每10万人约26台。
“按照台湾地区的配置比,上海2500万人口需要6250台AED;如果按照日本的配置比,则需要将近6万台AED。”同济大学红十字会相关人士表示。
国内AED普及率低、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在哪里?有专家指出,AED设备不便宜,一台2万到3万元,在公共场所大规模投入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AED的普及需要专业医疗力量的投入,目前即使是一些民间志愿者服务机构,大多服务于体育赛事,即使有了设备也缺乏会用的人;最后,使用AED救人,一旦失败谁来保障施救者的权益仍然是问题。不过《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即将于今年11月1日启动实施,或将改善这一局面。
上海正搭建完善AED设备定位导航平台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介绍,目前,上海也正在搭建专业急救、公众急救与市民之间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AED定位功能及导航等功能,指导公众开展心肺复苏以及普及其他应急医疗常识及方案。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从2015年起,上海部分高校开始配置AED设备,如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已经在各大校区内配置85台AED,主要在礼堂、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保安室或值班室附近、有摄像监控的地方。同济大学在篮球馆、游泳馆等处都配置AED,同时体育部和保卫处的数十名教师都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急救证书,今年有超过4500名大二学生在军训期间参与急救培训。
9月21日,深圳一家公司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捐赠了56台AED训练机,10月,上海市红会将向全市各高校发放受捐赠的AED训练机,普及AED使用技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已经有一些地区在试点建设包含AED在内的城市急救系统。如浦东新区已经把在公共场所设置AED列为区政府实事项目,计划至2018年底,在人群密集的区域设置AED近800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