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脸书改名Meta,如何影响股价?

包特
2021-11-11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2021年10月28日,知名互联网企业脸书CEO扎克伯格宣布公司将改名Meta,以彰显其进军元宇宙产业的决心。

此前一周,脸书股价曾经连续下滑,达到几个月的低点,即312美元左右。而在改名事件宣布之后,脸书股价到目前为止处于节节攀升状态,目前在340美元左右,相比宣布前上涨了约9%。

当然,在股市中,影响股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公司名可能未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但可以预想,脸书在元宇宙概念正当红的时候改名,很可能会引来一大批其他公司,甚至包括一些业务和元宇宙完全不相关的企业的效仿。

这一来让人想起大众文化,特别是演艺界流行的“改名换运”说,二来多少让人回想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股“互联网泡沫”时期,很多公司纷纷将“.com”加入公司名,以期通过互联网概念的热度增加自己知名度和资金的流量,和更大的发展。

那么,从学术角度看,公司改名对其股市表现真的有显著的实质性影响吗?

根据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答案当然是没有,因为一个公司值多少钱,应该只和它做什么有关,和它叫什么无关——正如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台词所说:“名字代表什么?我们称之为玫瑰的,如果换了一个名字还是一样芬芳”。

但从实际数据研究的结果来看,答案好像是还真有。

根据贝克尔等(Baker et al., 2007)关于行为公司金融学的文献综述,美股里的公司“改名换运”潮,起码可以追溯到1959-1962年之间的“电气化泡沫”(tronics boom)。和互联网泡沫时代类似,这个时期的很多美国公司,不管业务是否和电气有关,都想通过把英文电器/电子产品(electronics)这个词或者这个词的一部分放进公司名字,以求“蹭”上这一波行业热度。

而在互联网泡沫时代,根据库伯等(Cooper et al., 2001)的测算,有147家公司在1998到1999年之间将“.com”放入公司名,这些公司很多是业务和互联网无关的小公司,改名给这些公司带来了74%的超额回报,甚至对于越是业务和互联网无关的公司越高。更为神奇的是,随着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有“.com”名字的公司股价大跌。这个时候,把公司名里的“.com”也成为了很好的脱身大法。库伯等的随后一篇论(Cooper et al. 2004)又发现,在2000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将名字里“.com”去掉的公司,其股价也在宣布日产生了70%的正回报。

类似地,还是同一批作者(Cooper et al., 2003)又研究了改名对于基金行业的影响。在基金市场上,也有很多基金会把不同的行业或者投资风格放到基金名里,有时甚至会起“粉饰性”名字,即将一个与自己实际投资组合完全不相关的概念硬放到基金名里,以期投资者被名字所吸引前来投资。作者研究的结果发现:很多基金在改名前后虽然实际给客户创造的投资回报没有什么变化,但资金流入确实增加了。了解了这一点,大家是不是也对前一段国内基金行业热议的“ESG(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公司治理概念)基金重仓茅台”见怪不怪了?

最近,在元宇宙概念兴起之前,区块链概念改名潮已经先行涌起,翻起千层浪花。据称,一家名叫“长岛冰红茶”(Long Island Iced Tea)的饮料公司,仅仅通过在2017年改名为“长区块链”(Long Blockchain),就获得了宣布日500%的异常股价增长(Sharma and Paul, 2021)。但这个故事最后并没有得到主人想要的幸福快乐的结局,在2018年,由于这家公司没能按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财报,以及兑现自己进军区块链行业的承诺,它被从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了。当然,上面说的是一家极端大起大落的个例。从整体来看,所有在公司名称内加入“区块链”字眼的,平均三天短期回报上升了30%左右(Sharma et al., 2020)。

除了“蹭热点”,公司名还可能在很多地方影响股价,比如宗计川等(2020)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名字易读好记的股票在上市当天也会产生更高的收益率,而这种更高的收益率是短暂的,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很快消失。具体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投资者由于注意力有限,常常更容易关注名字辨识度好的股票,于是在股票刚上市的时候以更大热情追捧。但这种追捧造成的热度并不会持久,而且相比个体交易者,机构交易者更不容易被这种认知偏差影响。因此,他们常常在交易中与个体交易者反向进行,并在个体交易者的认知偏差中获利。

同样,改名肯定也不是能让股价持久上升的万灵药。在另一篇有关区块链概念股的研究(Jain and Jian,2019)中,作者发现虽然将区块链加入公司名字的两个月平均回报是正的,但五个月以上长期平均回报可能是负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实质的业务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转变作为支持,改名带来的溢价终将是镜中花、水中月,追逐它的人可能在短期获得一定的好处,但如果功课做不到位,或者撤退不及时,也很可能导致踏空甚至大额亏损。

理解了这些,再来看此轮由扎克伯格引领的“元宇宙”概念风,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给定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作为早期参加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果确实有相关技术优势和实际业务潜力,改名应该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向市场传达自己的决心和规划图,并产生一定的红利。但如果是没有关联业务,只是想蹭一波风口红利就走的小公司,普通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对待。同时,我们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对这个话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考虑建立相关立法和审核制度,未雨绸缪,让潜在风险化解于未然。

(作者包特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长聘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学-微众银行联合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