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查处辽宁贿选案打破法不责众“禁区”,批量处理一步到位
对于关注政治的小伙伴来说,最近舆论中最热的事件莫过于辽宁贿选案了。
犹如一部精彩悬疑的电影,辽宁贿选案从王珉、王阳、郑玉焯等省部级领导落马,到45名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结果无效,再到454名辽宁省人大代表资格终止……一步步向公众展示了越来越让人震惊的事件真相。
辽宁贿选案前所未有,也因此打破了很多所谓“禁区”。
法不责众?此前发生的衡阳贿选案和南充贿选案已经给出了答案。南充贿选案所涉400多人全部受到严肃处理,其中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的就有33人。衡阳贿选案涉及56名省人大代表,518名市人大代表和68名会议工作人员,其中46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这一串数字触目惊心,但在辽宁贿选案面前又是小巫见大巫了。45名人大代表,523名省人大代表,加上省委换届贿选案,辽宁有900多人涉案。这么大规模,这么高层级,可中央还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动手了,“批量处理一步到位”,谁也别想侥幸脱身。那些还想着“抱团违法”“又不是我一个”“中央顾不过来”的贪官们,颤抖吧!
顾忌形象?有辽宁的小伙伴说,贿选案对辽宁的影响远比新闻报道所呈现出来的要大得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案件都会成为横亘在辽宁人心中的一道坎,绕不开避不过。从公开之后的舆论反映来看,的确对辽宁的形象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还出现了攻击党的领导,攻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杂音。但是,正因为这是“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挑战,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挑战,是对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挑战,触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底线”,中央必须毫不犹豫地彻查到底,而且毫无保留地公开,这就是决心,这就是自信,这才是真正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
生态崩塌?翻开辽宁贿选涉案人员的履历,都是当地政商界的名流,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些人掌握着当地的政治经济命脉。一下子被调查这么多“大腕”,无异于一次政商圈的“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方面,安徽萧县提供了很好的“重生”样本。2012年,安徽国家级贫困县萧县遭遇“塌方式腐败”,包括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在内80多个党政干部落马,三分之一的县直机关正职空缺,23个乡镇中有近20个乡镇一把手被免,然而,当地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狠抓廉政和作风建设,短短4年后,其经济发展速度已跃居安徽省前列。中央的铁腕彻查也给了辽宁不破不立的机会,知耻而后勇,相信辽宁,一定会迎来凤凰涅槃的那一天。
工作停滞?辽宁贿选案的一个细节受到了舆论高度关注,那就是省人大常委会62名成员中38名资格终止,人员不足半数已无法正常履职,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解决办法也没有先例。就在大家讨论这事儿应该怎么“破”的时候,中央给出了答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辽宁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筹备组,代行省人大常委会部分职权。有评论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做法符合宪法精神,符合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原则,将顺利保障辽宁省人大完成过渡,并且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提供了新的样本。
从轻发落?在辽宁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资格被终止后,有舆论认为,发生这么大的事儿,仅仅是一个失去代表资格,违法成本太低了,中央处理是“表面功夫”,是不是“从轻发落”?对此,笔者只能说,咱们的“吃瓜群众”都太心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且让子弹飞一会儿。辽宁贿选案的处理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咱们总得替辛苦的办案人员想一想,毕竟好几百涉案人员,每个案子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收集证据写材料还需要一个过程呢。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断封堵着贪官的“外逃退路”和“精神退路”。刮骨疗毒、猛药去疴,我们未必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反腐永远在路上,中央的决心、力度、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原题为《辽宁贿选案打破的那些“禁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