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约翰尼斯·雷非施谈类人猿的生态系统功能 | 绿会RCEP 4C-猿类大会

2021-11-10 20: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1年猿、生物多样性与气候(RCEP 4C八次会议)于北京时间10月29日下午18点正式召开。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到此次会议,讨论猿类这一关键物种如何帮助人类减轻气候变化,对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估值,并以此为据,推动社会各界加大对猿类的关注和保护。

第二部分非洲猿类专场共45,301人次在线参与,在广大网民中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会”)国际部、绿会RCEP工作组、猿类联盟(Ape Alliance)共同主办。绿会国际部特将发言人发言详细内容整理如下与“绿会融媒”读者分享。

 

图源:中国绿发会

在会议第二部分非洲猿类——东部和西部的倭黑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中,联合国大猿生存伙伴关系秘书处(GRASP)负责人Johannes Refisch博士做了主旨发言。他在猿类野外研究领域有多年的经验。绿会国际部特将其具体发言内容听译如下:

前些时日在法国马赛举办的IUCN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通过了《马赛宣言》。宣言提到了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既然这两者相互关联,我们的努力也应当相关。联合国大猿生存伙伴关系现在有165个成员,我本人是秘书处的负责人。我们很多的学者、非营利组织及相关部门都在竭力合作,来保护类人猿免受灭顶之灾,我们是联合国下的一个合作伙伴机构,我们有机会借助联合国这个平台来保护类人猿。

我觉得我们的会议恰逢其时,正如我之前所说,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将会聚集在英国的格拉斯哥讨论气候问题,继续讨论2020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必须要逆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我们都爱人猿,这也是我们聚在这里的原因。您刚才也说了它们是关键种,对于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之前也提到了猩猩尤其是红毛猩猩,它有很多功能,能够有利于生命再生,有利于传播种子。同时对于森林来说也很重要,包括大猩猩它能够砍竹子,使得竹子再生。人猿有非常多的益处,今天下午我们就会讲它的生态功能。

今天早上,我的同事给我发了一个论文,关于灵长类,讲的是类人猿如何与生态系统关联在一起。我想要谈类人猿非常多的益处与功能,它们受到很多因素的威胁,当然也包括疾病、栖息地丧失,而且还有人非法贩卖它们的器官和组织。同时,气候变化也对它们的栖息地产生了影响。最近我们发现,上升的温度可能会使类人猿生病,因为这些事情现在已经成立了专家组,来探究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如何通过自然的方式来解决。想要把这些因素都合在一起,同时在会议上也有一个专家组在研究气候变化,如何让它们生存下来,同时也讨论气候变化。这些对类人猿有帮助吗?毕竟我们人类需要努力,需要金钱才能保护类人猿。早先我们也提到人们要创造就业机会、创造资金来保障保护工作。现在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社群受到危害,我们的资金不足,但也有其他的努力帮助我们为类人猿保护筹措资金。现在我们有1500亿欧元来保护类人猿,这是一个赠与的基金,我们希望这个基金可以用于栖息地保护,它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有好处的。COP26大会到来之际,我们要讨论到碳的问题,我们谈到碳的市场价,我之前提到的益处。我们要保护类人猿栖息地,它们或许没有生态旅游的潜力,但对于迁徙和我们生存的社区是很重要的,我们如何来保护它们?我觉得要谈一个野生动物积分,就像是碳许可一样。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支持社群,保护我们的物种,它们因此获得这样的保护基金。如果丧失一些物种的话,我们因此也会流失一笔这样的基金。

再谈谈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气候变化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了很多灾难,需要做出回应。我们觉得生态问题似乎不那么受重视,但它确实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一大危机。我们需要努力把它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我们需要强调生态系统多样性。我们没有谈污染,没有谈资源浪费,但其实它们是相互关联的,都需要解决。我就讲到这里,非常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谈一谈野生动物的积分。

谢谢大家,谢谢主办方。

(文章基于参会者笔记整理,未经讲话人本人逐字核实,仅供研究参考。)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绿会融媒”,“绿会融媒”是由约50个平台组成的融媒体矩阵,旨在传播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和公共健康危机,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

文/Samantha 审/Maggie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