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机会|蔡司中国:切入本土产业链,电子行业总部放中国
德国蔡司已经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在本届进博会上签约的订单金额已经超过去年。
第四届进博会期间,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COO)谢磊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2019/2020年财年中国市场成长为蔡司全球第一大市场,可见的未来中国区增速依然会高于蔡司全球。
蔡司中国首席运营官谢磊
今年进博会,蔡司展出了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与光学消费品市场四大业务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谢磊称,过去几年蔡司通过进博会把品牌扩展的很好,业界也知道蔡司每年在进博总会有一些新东西,而且在会前跟蔡司沟通,并且在进博会上落实成订单。
据了解,本届进博会上,蔡司达成了6.7亿元人民币的意向订单,较去年增长约50%。
谢磊称,蔡司在中国的销售额较十年前增长了约25倍,这也在全球也是非常快的。去年,由于中国市场疫情控制的很好,蔡司在中国实现了V形反转,变成蔡司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成为蔡司全球最大市场
在2019年-2020年财年,由于蔡司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蔡司全球最大的市场。
蔡司进博会展示了四大业务领域的20余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谢磊解释称,中国市场成为蔡司第一大市场是个必然,只是时间的关系。“前十年中,每年中国市场增长都超过两位数,这在全球的增速也是非常快的,整个亚太地区的增长看中国,整个全球增长也是看中国。中国在蔡司总部的战略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去年疫情期间,蔡司中国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谢磊称因为美国受疫情影响很大,原来它是第一大市场;中国第一季度也因为疫情受到影响,但很快就有V字反弹,一下子就回来了。“去年中国市场增长应该有15%,对中国市场来说,虽然没有前年那么高,但国内疫情管控非常好,国内市场并没有萎缩掉,所以增长非常快。”
据了解,蔡司中国去年在所有业务领域和地区均实现了增长,其中视力保健和医疗技术两大业务领域尤为突出。
谢磊介绍称,蔡司在中国有两大生产基地,一个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和苏州,这两地主要生产设备,比如致力于先进制造的质量检测设备,三坐标测量检测设备都是在上海基地生产的,面向国内市场,也向亚太区发货;苏州是聚焦于医疗设备和显微镜,显微镜只在这个地方生产,面向全球发售。
第二个生产基地是广州的镜片,包括刚建立了一个人工晶体的生产基地。谢磊称,这两款产品都是消费类产品,都放在广州,未来会更多的把国外的设备引入到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
进博会展示的产品中国大卖
谢磊介绍,有些产品全球只有蔡司一家供应商,因此中国客户对蔡司产品的需求还是非常高的。
“在展会上看到的机器人手术显微镜KINEVO 900,去年也展出过,这款产品是最先进的神经外科的手术显微镜。还有广角血管OCT和Clarus 500眼底相机,也是技术非常领先的产品。这些产品均已拿到了注册证,可以在中国正式为患者服务了。”谢磊表示,医疗设备和研发设备在进博会上成交量很大,一方面公立医院包括国家的研究机构在做预算和计划时,会考虑到利用进博会的契机来做采购。
谢磊称,原本很多新设备审批流程会很长,但是利用进博会这个平台会加速审批流程。
谢磊称,工业类产品比较分散,民企或其他各类用户比较多,进博会的效益没有那么明显,相反健康产品在进博会的成交额会比较大,效益也比较明显。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蔡司供应链也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谢磊称,有些设备因为物流的影响使得交货期延长,有些产品因为上游芯片缺货导致无法交货。“现在我们有一款产品,就是因为其中芯片缺货,整台机器就没法卖了。比如,这款眼底相机是新产品,去年在中国卖了130多台,其实订单要更多,但总部交不出货,也是因为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所以全球供应链的挑战还挺大的。在物流方面,我们利用了中欧班列火车解决了一部分物流问题,价格比海运贵了一点点。”
谢磊称,预计还需要1-2年时间全球供应链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切入本土产业生态系统,抓住中国机遇
谢磊称,在未来几年,蔡司会把一些比较先进的产品更加本土化。“我们看到了对于本土化的需求。而且很多产品如果不做本土化研发和本土化改进,很难去和国内的竞争对手竞争,他们反应很快,做决策很快,做研发也很快。对于外资企业如果还在总部做就会很慢,我们已经开始加大投入国内研发和生产布局,今年在苏州重新建了一个研发生产基地,给所有业务单位在国内提供进行本土研发和生产的机会。”
据了解,蔡司苏州新建的研发生产基地投资已逾10亿元,包括三坐标测量设备,包括医疗和显微镜,也包括将在中国尝试开展的新能源汽车等新业务。
谢磊称,蔡司中国接下来想开拓一些中国领军的产业,比如新能源电池领域。他透露蔡司会和宁德时代会在电池生产领域进行合作,其中一个方向是电池检测方案。“我们可以做出电池检测的金标准,推广到全球去用,这是全球第一个在中国的业务单位,像这些新兴行业都是中国引领的,也是我们要去研发和关注的。”
谢磊还透露,芯片和半导体电子技术这两块业务也是未来的方向,会把电子行业业务单元总部放在中国。医疗板块这块也希望用本土产品和跟其他本土单位合作来开拓国内市场。
谢磊表示,过去三十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给外资企业带来很多红利,同时也有很多挑战,对外企来说是不可能忽视中国市场的,因为它足够大,机遇足够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