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存有几千个病人的手机号,他说:病人是医生成长最重要的老师

澎湃新闻记者 陈少颖
2021-11-10 13:2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20年2月4日,大巴开在武汉空荡荡的大街上,安静得压抑。

未知笼罩上空。直到此时,张继明才知道这趟征程的目的地是武汉洪山体育馆。24小时前,接到支援武汉的任务,他没有多想,“我要报名,也应该我去”。

张继明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也是华山医院支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先后在武昌方舱医院和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战斗了近2个月。如今已回归日常工作许久,他很少再谈起这段经历。因为新冠疫情,更多人知晓了感染病学和感染科医生的重要性,张继明也对中国传染病防控有了更多信心。

“对病人好一点”是张继明工作的信条。作为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教授,他习惯拿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2021年11月8日,张继明荣获2021年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了张继明。

张继明工作照 受访者 供图

去未知的战场

2020年2月12日下午2点多,张继明和同事在洪山体育馆外的停车场,把汽车当餐桌,趁着空隙吃盒饭。他说,医生平时中午不大吃饭,“但今天方舱医院准备启用地下场馆,收治近300位病人,忙饿了。”

回想起刚抵达“战场”的时刻,张继明坦言,摸不着头绪。那时,体育馆还在改造,一切都在和时间赛跑。经过29个小时的建设,武昌方舱医院建成。2020年2月5日深夜11点多,这家最早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一开始,方舱医院里几乎“什么都缺”。医生要记录,没有纸。环境要消毒,没有消毒药片,也没有水桶和拖把。“不能坐等。”通过各种渠道,张继明和同事找到一家几十公里开外的工厂,总算在那里买到了清洁工具。“我看他仓库里还有脚垫,消毒脚垫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不止物资,经验也缺。作为方舱医院的副院长,张继明负责院感工作,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是张继明肩上的责任。尽管这个目标刚开始被认为不大可能,“说实话,心里没底。”紧绷一根弦,张继明带领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院感管理制度和预案,编写方舱医院院感防控手册。

在方舱,有着各种各样的状况。张继明说,最艰苦的时候,其实是作为医生的职业本能在支撑自己,“看到病人以后,就没有什么其他想法了。”

张继明在武昌方舱医院与病人交流。受访者 供图

他记得,当时有一位病人情绪很大,也不配合治疗。跟病人聊天后,才得知他的老伴不久前刚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十几天,病人无法接受:“像做梦一样,怎么可能人就没了。”张继明拍拍他,只能在一旁慢慢安慰。

悲伤、焦虑、急躁,同样散落在方舱的其他角落。“我们还是有把握的,很快就会好。”这句话,张继明对病人说了很多次。没有特效方法,用“话”疗慢慢治愈他们。之后,广场舞跳起来,调节心情的同时,也是筛查病情的一种方式。方舱里,开始有了转机。

2020年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完成使命,成为最后一家休舱的方舱医院。张继明也做到了出征时的诺言——“带着所有人平安归来”。除了汗与泪,留在武汉的,还有6公斤体重。

张继明(中间)在武昌方舱医院与病人合影。受访者 供图

对病人好一点

进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博连读前,张继明在家乡的镇医院做过六年医生。

张继明的家乡在大别山区,那时贫穷落后、缺医少药。1984年,从河南新乡医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了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个回乡工作的大学生。除日常看诊外,他还和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给村民采血,筛查丝虫病。每年夏天,就到村民家中,房前屋后喷洒防蚊灭蝇药水,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

这些经历,也为张继明之后几十年与传染病搏斗,打下了基础。时间一久,张继明感到知识不够用,需要充电。于是,他考入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重新走进课堂。经过五年深造,成为了一名感染科医生。

有手机以后,他会把手机号留给病人,也始终保存着病人的联系方式,如今通讯录里已经有了几千人。“不要高高在上,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就行。”他说,电话里一两句宽慰的话,也能治愈病人。

在张继明看来,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是很重要的行医之道。“不要忘记作为医生的本分。没有病人,你的本领从哪来?做研究、带学生,哪些不是来自于病人?要对病人好一点。”

他常说,病人其实是医生成长最重要的老师,看的病人多了,经验自然也就丰富了。

内科医生讲究“望触叩听”,此前,张继明遇到一位远道而来的门诊病人,其他三甲医院诊断她为少见的肝脏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变性一旦累积,就会导致器脏衰竭。

张继明将她收治入院,仔细查一查。对于外院的报告需要进行复核,重读病人带来的病理片后确认,这就是典型的淀粉样变性。可是,据张继明的观察,这位病人的状态和病情不大相符,看上去没那么严重。“怎么回事?聊天时感觉她状态很好,有一天又看她在电梯口又唱又跳。”他和病人商量,还是要再做一次肝穿刺。

没想到,这次检查结果显示,不是淀粉样变性。原来,是之前的医院弄混了病人的肝脏切片。

“所以和病人相处,交流观察非常重要,医生给病人看病和自我成长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张继明说,“这也是我们科的传统,大家对病人都很好。”

张继明(左)和张文宏(右)在华山医院抗疫英雄表彰大会上。受访者 供图

拿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在方舱医院的时候,张继明依然坚持准时上线,在云端给本科生教授“传染病学”课程,为学生答疑解惑。他说:“倒也不是刻意,碰巧赶上了,上课都是定好的,这不能让别人代的。”

学生私下里称张继明为“张妈”。对这个称呼,他笑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喊出来的,可能比较实在吧,因为我管的事情比较多。”

在张继明眼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带教过程中,我变得更加包容,习惯拿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允许学生个性发挥。”当然,缺点也要说,看到学生哪里做得不好,就会指出来、给他们建议。

张继明保持着学无止境的状态。他记得毕业后一位科室老师跟他说:“你这样下去不行,要重视科研。”他也认识到了自身不足,时常抓住机会进修。即便后来已是副教授,他还是跟着院士闻玉梅和教授瞿涤进修了两年多的时间。

成为教师后,他传承了自己老师的衣钵,经常用切身经历教导学生“不能满足于现状”,也鼓励学生“英雄不问出处,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上肯付出多少”。

张继明(左二)获“致公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受访者 供图

此外,张继明还是致公党复旦大学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医学院支部副主委。2020年,致公党华山医院支部成立,张继明担任主任委员,身体力行加强致公党基层党组织建设。他直言,只要对学校、医院和科室有利,自己什么话都敢讲。在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建议座谈会上,他毫不避讳,提出现实问题,为复旦大学和华山医院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工作再忙,他也会时常去基层,为居民开展健康咨询服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次通过线上线下,向公众科普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知识。

抗疫关键时刻,在武昌方舱医院里,张继明也见证着年轻医生的蜕变,还有几位医生火线入党,“他们确实成长得很快,蜕变很多。”

2020年武汉樱花盛开的时候,抗疫太忙,没有时间赏樱。今年春天,张继明在武汉开会间隙,去看了樱花。他明显感到这座城市成熟了,武汉人民也更加自信和热情。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