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学历史教与学︱我们班上的历史“学霸”
笔者所在的格致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素以理科见长,我所带教的班级中不凡理科特色班,这些学生见多识广、聪明活跃、思维敏捷,学习之余更是忙于各类学科竞赛。对于历史他们其实知道的也不少,还经常能在课堂上与老师呼应互动,但遗憾的是随着课业的加重,渐渐地我发现历史课成了他们的休养生息之地,有时还会悄悄刷上几道竞赛题。面对如此状况,不由得使我产生一种危机感,反复思考着自己该如何守好这三尺讲台。于是我动了不少脑筋,进行了一些尝试,实践下来效果最好、反响最大的是充分利用班中的“学霸”资源,或是请他们开设讲座,或是请他们来上历史课,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形成一种“我的课堂,学生做主”的氛围,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效,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历史“学霸”开设微讲座
在我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不乏有才之人,他们各有所长,也总有那么几位历史“学霸”。于是我就大胆创设机会,邀请这些“学霸君”走上讲台,一展风采。比如我曾经在拓展课上邀请高三学生徐英栋为学弟学妹开设历史微讲座,由于请他上的不是基础型课程,所以讲课的主题相对自由宽泛,经过一番商议,我们最终达成共识,即微讲座的内容尽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听起来更具有效性。经过精心准备,他先后开设了诸如《小计汴京》、《唐刀》、《罗马法》等小专题,获得了听课学生的一致好评。
举例来说:提及北宋,我们老师脑海中显示的往往是教材上大书特书的“杯酒释兵权”、“文官体制”、“三冗两积”,灵光一闪的《清明上河图》也只不过是让学生有个关于北宋经济繁荣的模糊概念。而徐同学上的《小计汴京》这堂课,则是跳出了课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带领大家去认识北宋。他以首都汴京为核心,通过介绍当时的民间生活习俗,从衣、食、住、行等侧面向大家全方位展现了北宋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等特质,整堂课生动有趣,又不乏浓浓的学术味和实证性。徐同学讲课非常投入,肢体语言也特别丰富,他从汴京城建筑布局的革新,到民众的饮食、购物、游戏,以及社团组织等一一道来,他在讲台上谈笑风生,我和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中笑声不断,课后更是掌声雷动。
之后,大家一直对他的讲座内容念念不忘,记得沙越同学曾在她的听后感中这样写道:“高三徐英栋学长为我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历史课,在他的引导下,我们脱离课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认识北宋……听着学长侃侃而谈,顺理成章地将生活中的小事与书上的大道理以及抽象的历史规律联系在一起,我感觉历史变得更为亲近,而这深入浅出的讲解也带给了我学习历史的新思路——由下而上,从细节中品读历史。”几堂课过后,徐同学的人气大增,用他的话来说是“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而他自己对于历史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高中毕业之后,他最终选择了美国的College of the Holycross主修历史,成为这所学校中唯一的非白人学生。
如今,他每年寒暑假回到上海,总要回母校来看看,我也就寻找机会让他再上讲台,把他在海外学到的新知与学弟学妹进行交流与分享。
徐英栋同学为高二学生开设历史微讲座“竞赛达人”开讲历史复习课
胡轶飞同学则是高二理科班的一员,他是一位全面发展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均衡。课余除了参加化学、生物奥赛之外,还多次在上海市语文征文比赛、文博征文比赛中获得大奖。并且他在班中的人缘也不错,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因此在历史学业考复习期间,我就设想请他来做小老师,带领班级同学一起投入复习工作,他非常爽快就接受了任务。于是我们就开始协商讲课的主题,结合当时的复习进度以及他自己的兴趣点,最后确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专题复习内容。
明确任务之后,他便积极投入备课工作,主要是利用双休日来展开,他不仅写好了讲稿,还精心制作了课件。然后我们两人围绕着初稿再次进行了交流沟通,结合相关考试要求,他又稍作修改和调整,前后花费一周时间,然后便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在课堂上,胡同学教态自然,表述流畅,气氛很是活跃,围绕着一些难点问题他作了重点梳理和归纳,例如: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历代政府解决地方割据势力的对策与措施,宰相与内阁、军机处的比较,历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等等。其间他还多次提问下面的同学,了解大家对于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历史学习比较薄弱的同学他就及时加以提醒和督促。前后两堂复习课上得非常成功,只见他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小伙伴们听得全神贯注,眼神中流露出的全是崇拜和仰慕之情。都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他的引领下,班级中形成了历史学习共同体,课余时间他也不遗余力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这个班级在2015年上海市历史学业考中取得了100%的AB率,其中A率超过80%,我想说这份成绩的取得,胡同学绝对功不可没。
理科班学生胡轶飞为班级同学开设高二历史学业考专题复习课“小收藏家”举办藏品展览会
同样是理科班的朱栋民同学,则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他不仅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是在学习之余爱好个人收藏,他的藏品从各国钱币,到各界运动会、历次展览会的纪念章,再到多国邮票、明信片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在与朱同学的交流中,我得知他从小就喜欢收藏,这一爱好源自父母对他的引导,朱栋民表示,“从小,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跟着父母购买当地的相关纪念品作为收藏,或邮票或纪念币。当然,除此之外,有些收藏品是父母出差时带给我的,或是国外亲戚朋友寄来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收藏方式,而是希望对藏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所收藏的金银币、邮票等,更关注其背后的历史。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他参加了学校历史老师组建的“文博社”,他表示“我希望通过聆听一些专家讲座,参观专业博物馆,了解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丰富历史,开阔自己的眼界。也希望能有机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收藏品味。”在文博社期间,通过各类活动,尤其是学校出面邀请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学者来为社员举办专题讲座,使他有机会更为专业、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懂得收藏的意义。他也自然成为了文博社的核心成员,并为社团精心设计了古朴典雅的社徽:
更有意义的是在学校的社团文化节上,他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收藏展。当他最初萌发这个想法时,我很快和学校进行了沟通,并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和支持,于是便开始了一系列精心准备,最终在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大厅展出了他丰富的藏品,有邮票、人民币、普通纪念币、金银币等。其中金银币系列则是展览了各年份的熊猫银币、麒麟金银币、世博金银币、“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成功纪念金银币”等,引来了众多老师和同学的驻足观看,他非常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相关知识,诸如金银币的基础概念、收藏的意义等等,尤其注重讲述藏品背后的历史,或是一些有趣的收藏故事。可以说那次藏品展办得非常成功,其间他还接受了《东方教育时报·新闻综合周刊》记者的采访,经过媒体报道更是在校园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一度成为格致校园的名人。通过以上种种有效尝试,我收获了许多惊喜,真可谓是“给我一个平台,还你无限精彩”,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老师愿意开发。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邀请“学霸”上课还是办展,对于学生而言都比老师更具吸引力,一来他们有种新奇感,二来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素养,更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还要乐于为他们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有时候与其老师一个人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不妨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这样解放的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进行“听讲、阅读、演示”是比较低层次的学习能力,发展到“讨论和动手实践”是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而“教别人”则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能力,学生一旦会教别人了,那么他自己必然对这部分内容会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他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下面这座“学习金字塔”则是一种最直观的反映:
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其中最令我惊奇的是发现理科班的学生在课余学写楔形文字、学做原始陶器;最令我欣喜的是看见从理科班毕业的学生,工作之余回母校为学弟学妹开设历史拓展课“中国古代文物鉴赏”;最使我欣慰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进入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我想这就是一名历史教师的快乐所在,也是守好这三尺讲台的意义所在。-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